
东汉十三州的兖州,位于天下要冲,八方通衢,被称为四战之地。
从汉末191年-192年期间,兖州同时在北部遭受黑山军进犯,西部被李傕军团劫掠,东部青州黄巾军大举侵入看,四战之地名副其实。
黑山军进犯东郡191年秋冬,张燕的黑山起义军河内郡部分,由于毒、白绕、眭固等头领领导,纠集在河东的南匈奴雇佣军於夫罗等十万大军,攻打冀州邺城所在的魏郡,及兖州北部的东郡。
当时的东郡太守王肱无法抵挡,连郡治所濮阳都被黑山将领白绕围攻,曹操离开袁绍进入东郡,在濮阳打败白绕。

192年春,曹操用围魏救赵之计,攻打黑山军在河内山区的大本营,调动敌军回救,以运动战伏击匆忙回援的眭固,并打败於夫罗。(《三国志·武帝纪》)
这才击退了黑山军对东郡的进犯,解除兖州北部的危机。
李傕劫掠陈留郡191年,李傕军团奉命东出关东,先在中牟县打败朱儁,然后进入兖州西端张邈的陈留郡,和豫州颍川郡,在两郡各县大肆烧杀掳掠,“杀掠男女,所过无复遗类”,几乎将两郡屠戮成了无人地带。(《后汉书·董卓列传》)
李傕军团在192年董卓和上司牛辅死后,才返回。故在陈留掠杀的时间大致在191年底至192年初之间,与黑山军进犯东郡的时间相同。

这还不算完,东边比这两个方向更严重。
青州黄巾军大举进入兖州青州刺史焦和在任时,百姓打着黄巾军的旗号大规模起义,焦和虽然兵多器利,但他的军队面对青州黄巾军时,总是望风而逃,结果在191年(时间由《三国志·臧洪传》推及)丢掉了性命。
袁绍任命臧洪接替为青州刺史,臧洪很有才能,很快让青州黄巾在青州无法安身,于是大规模撤出青州。(《三国志·臧洪传》)
兖州东端的泰山太守应劭,191年带领郡中文武,接连与青州黄巾多次战斗。先后斩首数千级,俘虏老弱家眷万多人,辎重车达二千辆,青州黄巾退出泰山郡。(《后汉书·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
但是泰山郡安宁了,青州黄巾绕着走继续西下兖州。

192年四月,百万青州黄巾跑到了兖州任城国,杀死任城相郑遂,然后又北转进入刘岱的东平国。
刘岱没听济北相鲍信的建议,与青州黄巾军交战,战亡。(《三国志·武帝纪》)
到此,青州黄巾波及兖州范围,至少有兖州泰山郡、任城国、东平国三郡国。山阳郡东部是到任城的必经之路,鲍信积极对抗青州黄巾,济北国也有波及的可能。
八郡中只有济阴郡独善其身,这也注定了它将在后来扮演重要角色。
兖州四战之地兖州共八郡国,在191年至192年期间,同时受到黑山军、董卓军、青州黄巾军三大外部势力侵犯的,就达五至七郡国。
可见被称为四战之地,是实至名归。

那为什么兖州这么惨呢?是由它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决定的。
兖州地处中原腹地,周围是司隶、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这五大核心州,交通便捷、四通八达。
周围这几个州,不论谁强大,或者是像此时的青州一样混乱,都会往兖州扩张发展,或者到兖州避难。
碰到天下大乱,就像这时的兖州一样,四面八方的外敌同时往兖州踊。
如果兖州不够强大,只能承受周围不断地侵扰;而只有足够强大,才能保卫自己的安全,向四面出击。
曹操后来崛起的兖州,就是这样一个有挑战性的开局剧本,难度系数绝对是“极难”。
但他能在193年击退进入兖州的袁术,顶住陶谦对兖州南部的袭扰并反击,195年赶跑来夺兖州的吕布,200年官渡之战打败南下的袁绍,从此让兖州成为一个没再被侵犯,充满强大生产力的后方基地。

这把劣势转发为优势的能力,举重若轻,不得不佩服曹操的雄才大略和彪悍。
如此难的开局,曹操他依然能把它玩得贼溜,着实牛X!
总结落后就要挨打,191-192年的兖州还处于群雄并立的局面,没有形成一股强势的力量,因为各种原因,谁都敢来踹一脚。
甚至像北面的黑山军、西边的董卓势力、东边的青州黄巾军同一时间一起为祸兖州,使得兖州迫切需要诞生一个强大的势力,带领大家一起守护兖州的安全。
这就是曹操崛起兖州的外部历史条件,也是他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