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拖拖拉拉,一整夜都在写作业?教你一个高效的方法

陌竹妈妈 2022-03-20 21:32:50

在去接小孩的路上,碰到一个熟悉的孩子妈妈,她向我诉苦说:「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孩子一放学就开始写,晚上十点、十一点还没有完成,连平时的作息时间都会受到影响。」

我很吃惊,我的女儿一天只花了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家庭作业,然后又复习了一遍,看了一遍课外书。

我问这个父母:「这小孩是不是一到家就开始做功课?」

家长叹了口气,“真的假的?她一回到家里,就说太累了,要玩一会;一玩就是一个钟头,晚饭后让她写作业,她说要活动活动;好不容易写了,她就写写,玩玩;有时候,她嫌数学难,就把汉字丢出去,写了一会,她就想起来要背下来了。”

我忍不住摇了摇头,说道:“怪不得做不了作业,原来是因为孩子们对时间的掌控还不够熟练。”

小孩工作拖拖拉拉,一整夜都在写作业?就是因为你没把“三只青蛙”定律传给他

其实,在现实世界里,很多小孩都是没有时间概念的:

他们总是磨磨蹭蹭,总是迟到,作业一晚上都要写,父母也要天天陪着他们,不停地提醒、督促;

他们没有计划,只会胡乱地敲打,随心所欲,结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完成;

他们不知道珍惜自己的时间,往往会在游戏和电视上度过,父母让他们写作业,他们就会埋怨自己。

在没有时间概念的情况下,父母们只能不断地给自己的孩子灌输知识,让他们身心俱疲,但他们的学习效果并没有太大的提升。

小孩工作拖拖拉拉,一整夜都在写作业?就是因为你没把“三只青蛙”定律传给他

所以,有没有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我就来教你一个最简单、最高效的方法,就是“三只青蛙”定律。

“三只青蛙”定律的作者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时间管理大师博恩·崔西,也是美国著名的演说家。他在时间管理上花了二十多年时间,并完成了一本《吃掉那只青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只青蛙”定律。

小孩工作拖拖拉拉,一整夜都在写作业?就是因为你没把“三只青蛙”定律传给他

找出最令人厌恶的“三只青蛙”并大胆地把它们吞下

按照博恩·崔西的说法,“三只青蛙”定律如下:

“你要找到三件最关键的事情,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一生中最重要的三样东西,就是你要吃的三只青蛙。

假如你非要把一只青蛙吞下去,别盯得太久。

如果你要连续吃三只,记住,你要先把最大的、最丑的都吃掉。”

你也许会认为这些定律很难理解,但实际上,崔西以一种诙谐的方式来告诉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从最重要、最困难的地方开始。

这种事情往往会给人带来很大的麻烦,也很容易让人产生逃避的情绪。可是,你越是不去做,你就会越害怕,这样的话,你就会发现,你的努力会越来越少,到最后,你什么都做不了。

所以崔西才会提出,要勇敢地面对困难,把“三只青蛙”给吞下去,剩下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只青蛙”定律是那么的简单,那么的简单,但是它确实给了许多儿童和成人带来了巨大的帮助,甚至崔西的外甥女莉莉也因此受益匪浅。

小孩工作拖拖拉拉,一整夜都在写作业?就是因为你没把“三只青蛙”定律传给他

莉莉刚进耶鲁,全家都为她高兴,而莉莉则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崔西为了安慰自己的侄女,抽空和莉莉聊了几句。

莉莉很相信崔西大叔,她说:“我以前总觉得自己很厉害,但到了大学之后我才发现,所谓天才如云,我就算是在中等偏上也很难。我每天的学习时间都不够,还要上课,还要做实验,还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还有老师让我去参赛,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想做什么都做不了,真讨厌……”

崔西笑了,说:“你忘记了我教过你的三条青蛙定律了吗?你必须先解决掉那个让你头疼的家伙,然后再做其他的事情。”

莉莉一听,顿时陷入沉思:“明天有个大测验,我得好好复习;还有,后天要交一篇实验报告;下星期六要上台表演;不过社团领导让我帮着画一张海报,月底要搞个慈善义卖活动,你说,这三只青蛙要怎么找?”

崔西微笑着问道:“你想一想,你认为最重要,最困难,最恐惧的是什么?”

莉莉有点尴尬:“是在复习,我一想起明天的测验就头痛,但我还是得继续写下去。”

崔西点了点头:“那就好,两个小时后,我们就开始尝试着把这只青蛙吃了。”

在崔西的怂恿下,莉莉设定了两个小时的闹铃,然后鼓起勇气翻开了书,一边在心中暗暗告诉自己,这有什么好怕的,你就是一只癞蛤蟆,我会打败你的!

说来也怪,当她将这个烦人的任务,当做“青蛙”来做时,她的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许多。2个钟头以后,她终于把一份比较有条理的复习工作做完了。

崔西告诉她,在处理第二只青蛙和第三只青蛙之前,她可以休息一下。莉莉这时候反而放松了不少,她一口气把报告和演讲都做完了……

这便是“三只青蛙”定律的神奇之处,在将最重要、最艰难的任务集中起来的时候,会有一种巨大的满足感和满足感,从而克服更多的问题。

小孩工作拖拖拉拉,一整夜都在写作业?就是因为你没把“三只青蛙”定律传给他

利用“三只青蛙”定律有效地控制学生的学习效率

我们可以教会他们“三只青蛙”定律,在他们完成任务的时候,在他们没有计划的时候,在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在他们的工作中,在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三只青蛙”,并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吃掉青蛙”上,这样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越来越高。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三只青蛙”定律的使用方法吧:

第一步:引导你的孩子制定一个时间表

所谓的时间表,并不是简单的“流水账”,而是一张简单的工作表,因为流水帐并不能让孩子们找到最关键的东西,也不可能培养出一个“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所以,什么才是真实的时间表?

它必须对事情的重要性、紧迫感进行分类,以便使儿童能够分清优先次序和重点关注的事情。

所以,我们只能引导儿童根据下面的准则来排列任务:

有要紧的事。一些很重要、不能耽搁的事,都可以归入这一类。比如,完成老师交给他的任务,这是他每天晚上最迫切的任务。一个孩子应该坚决、坚决地完成任务,不能回避,也不能拖延。实际上,如果一个小孩能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那么他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把事情做好。

一些很重要但不是很紧急的东西。尽管很重要,但也有一定的时间空间。例如,“让孩子们做一份模拟考试”,如果孩子们在一天内没有足够的精力和精力,那么就不能强制孩子去完成作业,而应该选择在周末或者孩子有足够的精力和兴趣的时候去做。

不那么重要但更紧急的事。这种情况虽然需要时间,但是并不十分重要,父母可以为他们分担一部分工作。比如说,有一位老师让孩子们“交一份手抄报”,因为他们的学业很繁重,所以父母可以帮他们找好材料,画出详细的边框,这样可以缓解他们的压力,但是主要的创意设计和书写的工作,都需要他们来完成。

不是很重要,也不是很紧急的事。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比如看漫画、玩手游、看一集动画,这些娱乐活动只要当天不能完成,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父母可以在孩子做完前面的事情之后,把这些事情放到空闲的时间里去做。

小孩工作拖拖拉拉,一整夜都在写作业?就是因为你没把“三只青蛙”定律传给他

第二步:要求学生根据“三只青蛙”的列表

在制定时间表时,孩子们已经把他们要做的事按优先次序排列好,然后再从“最重要、最紧急”的部分中选出三个最重要的、并且要让他们集中精力去做的事。

这就是“三只青蛙”,一个孩子应该在一开始就把他们解决,然后再去做别的事。

这是一种“飞轮效应”的心理学现象。

在开始旋转一个固定的飞轮时,需要大量的力量。但一旦你集中力量,飞轮的自重就会变成它的推力,这时候你就不需要太大的力量,就可以保持高速旋转。

“三只青蛙”定律也是如此,当“三只青蛙”被吞入腹中,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的工作就会如飞轮般顺理成章地转动,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孩子是否有足够的毅力和胆量去推动“飞轮”。

第三步:鼓励小朋友们勇敢地面对「最大最丑的青蛙」。

在完成上述几个步骤之后,最主要的任务就变成了三个,但是这三个任务的重要性和困难程度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而博恩崔西把这三个任务称作“最大最丑的青蛙”。

虽然孩子很恨他,但他也没办法,所以他宁愿硬着头皮,也不愿意逃避。

当一个孩子鼓起勇气,全神贯注地看着它的时候,他就会意识到,“这只青蛙”并不是一个很强的人。

小孩工作拖拖拉拉,一整夜都在写作业?就是因为你没把“三只青蛙”定律传给他

第四步:让学生充分利用“青蛙时间”

“吃掉青蛙”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父母要让孩子们有足够的“青蛙时间”,并且要确保他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而不是为了其他的理由。

因此,父母要注意的是:

为小孩营造一个十分宁静的环境,以免被家人的说话声、走动声所打扰。

可以把孩子的手机、平板电脑、漫画书等物品暂时带走,以免孩子们“边学边玩”。

提醒小孩,要想解决下一个问题,必须先吃完“一只青蛙”。这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功课时不会分心,不会一边忙着做功课,一边又在思考其他科目。

小孩工作拖拖拉拉,一整夜都在写作业?就是因为你没把“三只青蛙”定律传给他

扩展“三只青蛙”定律,让儿童掌握时间

在每天晚上完成作业,预习复习等“三只青蛙”规则后,父母也可以尝试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并且不限于学习,也可以延伸到儿童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每天早晨接著小孩去学校的途中,父母可以跟他们探讨「三只青蛙」;

这种讨论既轻松又好玩,孩子们也乐于参与,如果他们将所有的问题都当成了“青蛙”,那么他们的精神压力就会减轻不少。

通过这种方式,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们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时间,在学习和生活中处理各种事情,从而形成一个有时间意识的孩子,从忙碌的“时间奴隶”,变成了“时间的主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