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双一流列为b类?

凡尔赛百态 2024-11-13 03:06:23

为何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双一流列为b类?

首先,需要澄清一个常见的误解:双一流计划是一项长期建设规划,而不是一次性的评估。这一点至关重要。被列为B类的三所大学并不意味着它们是985中表现最差的,它们只是说明在首轮双一流期间,这些学校获得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相对较少。

显然,没有人会认为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和新乡医学院是最强的211高校,因此AB类的划分并不直接反映实力差异。至于为何选择这三所学校作为B类,主要考虑到地域平衡。例如,新疆、云南和河南省分别是西北、西南和中南部没有985院校的人口最多的省份,这样的选择有助于惠及更广泛的人口群体。

再来看看双一流B类中的985高校所在省份。除北京、天津、上海外,陕西、辽宁、湖南三省的985数量与常住人口之比最高。为了实现地域平衡,选择那些既有较多985又人口较少的省份进行调整。

于是,陕西省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辽宁省的东北大学和湖南省的湖南大学被选为B类。同时,这些省份也有其他A类大学存在。至于北京、天津、上海,尽管985众多,但除了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民族大学外,其他985的实力均处于中上水平。

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民族大学分别因其直属关系和唯一性而不适宜列为B类,同理适用于兰州大学等校。这三所大学被列为B类确实有实力因素,但不能单纯归因于实力不足,也不应因此认为它们是985中最差的。记住,双一流是一个建设计划,旨在促进整体发展而非仅仅评价实力。

在推动双一流战略的进程中,部分原因是为了打破原有的“985/211工程”固化模式,旨在通过动态调整机制激发高等教育机构的活力与进步。其中设置“双一流B类”正是作为过渡阶段,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最初,仅有六所高等学府被纳入“双一流B类”,包括云南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这原本属于211工程的学校,考虑到其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以及人口大省等因素,国家给予了一定扶持,具有明显的激励性质。

而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则是原985高校中降至“双一流B类”的三所学校,这种情况更像是一种警示与鞭策,这也是为何这三所学校更受社会关注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这些学校的降级不仅基于实力考量,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因政策性因素曾获985资格,但并非唯一原因。比如,参照首轮双一流建设同期进行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湖南大学拥有五个A-等级学科,且其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为化学与机械工程两个领域,而重庆大学虽仅上榜三个A-学科,且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为自定的三个,看似未达到入选标准,但并未降至B类。

深入分析发现,湖南省除了湖南大学外,还有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两所985高校,相比之下,重庆大学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代表,加之该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还需辐射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在地域平衡上也有所考虑。此外,湖南大学当时因违规操作被教育部点名批评,影响了学校声誉,这也成为了其被降至B类的一个因素。

综上所述,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当时被划入“双一流B类”,除了学校自身实力外,还涉及到地域均衡、周期内的合规性等多重因素的考量。

如今“双一流B类”已经取消,未来是否会有学校替代进入,以及首轮被警告的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否真的会被调整,这些都体现了双一流动态评价体系的特点,即打破高等教育的固有格局,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

各位对此如何看?有什么想法可以留言一起探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