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所卓越的大学绝非易事,并非仅凭资金便能随心所欲。以李嘉诚为例,自1980年起,他已向汕头大学捐赠逾百亿港元,并作为校董会名誉主席竭尽全力争取国家的政策与支持,然而汕头大学的排名仍旧不尽如人意。引人瞩目的是,福耀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从零起步的新学校,其首届本科招生仿佛是在招募实验品,究竟将走向何方?
据福耀科技大学官网所述,该校是以民办公助的模式与福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创建的新型应用研究型大学,目标生源定位于前5%。这意味着什么?国内985重点大学的录取率约为2%,加上211重点大学,总录取率仅为5%左右,有句话生动描绘了这一情况:985是98.5%的人无法企及,211则是21个人中只有一人能考上。
显然,前5%的学生水平堪比985+211重点大学的标准,对于福建考生而言,这相当于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的生源水平。那么,福耀科技大学是否能达到211重点大学的水平呢?在硬件方面,河仁慈善基金会投入了100亿元,其中40亿元用于校园建设,剩余60亿元用于未来运营。
拥有1273亩的全新校区,硬件设施应不成问题。从资金角度看,同省的福州大学2024年预算为40.21亿元,福建农林大学为20.8亿元,福建师范大学为19.65亿元,而同类的南方科技大学每年预算高达59.5亿元,可见大学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财政负担。河仁慈善基金会剩余的60亿元,或许只能支撑2-3年。
不过,资金问题可能并非最为关键,毕竟福耀玻璃仍在持续经营并分红,此外河仁基金会还可以通过追加捐赠和社会捐赠等方式来补充资金。在管理团队方面,福耀科技大学筹备期间的三任校长分别来自厦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均拥有丰富的重点大学管理经验。
从当前国内高校毕业生与社会就业需求来看,供过于求的局面已经持续多年,而且结构失衡严重。过去20年里,高校学历的贬值速度每年不低于10%。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只有重点大学的学历相对保值,而非重点大学的学历则显得不太有价值。对于新成立的学校来说,面临的挑战将比过去更大。以福耀科技大学为例,首批设置了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与先进制造、车辆与交通、环境与生态、经济与管理、理学院和人文学院等八个学院,但其学科设置并未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反而存在不少社会需求较低的专业,而紧缺的专业较少。
招生方面,福耀科技大学计划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为12000至13000人,涵盖本科及研究生层次,并预计将于2024年秋季开始招生。其中本科生人数约为6000-6500人,每届招生约1500人,每个学院约180人左右,这对于一所新办学校来说,管理和培养难度不小。
从教育模式的角度分析,曹德旺对福耀科技大学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填补国内制造业人才培养的空缺,借鉴欧洲尤其是德国的成功经验,致力于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行业领袖。
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当前在中国的就业市场上,工匠型人才在招生及求职方面并不具备显著优势或吸引力。就地理位置而言,福州作为城市,在高端就业和研发机会方面略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吸引顶尖生源和科研人员的能力。
尽管福耀科技大学已集结了各学院院长及专职教师团队,但外界对其具体实力尚存疑问。众所周知,优秀的专家和教授往往需要通过优厚的待遇和光明的职业前景来吸引,王校长的到来是否能进一步从学术界和产业界招募到更多的领军人物,仍有待观察。
最终,福耀科技大学是否能打破常规,实现突破,关键在于创始人曹德旺的影响力。目前曹先生已经78岁高龄,学校所获得的资源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他的个人威望。
这种基于个人魅力的资源聚集效应能否长久维持,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总的来说,福耀科技大学面对的挑战不小,若想在众多高校中独树一帜,而非沦为平庸之辈,就必须采取非传统策略,展现出长远的视野、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敢于创新的勇气。
福耀科技大学可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合作,采取类似国际学院的模式进行联合办学。为提升教育品质和文凭的吸引力,学校将提供留学奖学金补贴,吸引优秀学生。通过提前批次招生和自主招生等方式,配合高额奖学金,特别吸引那些在某学科表现突出的学生。
同时,与宁德时代等福建领军企业的研发部门建立实验基地、捐赠实验室,并设立绿色实习通道,以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福耀科技大学在起步阶段可以参照师范大学和农业大学的标准,逐步发展,积累经验。
总体而言,该校得到了创始人的大力支持,硬件设施完善,管理团队专业,尽管师资和具体的办学及招生模式尚未公布,我们仍应以开放的心态关注这所新兴高校的发展,避免无谓的贬低或过度赞扬。
你可能会觉得100亿是一笔巨款,足以打造一所顶尖的大学,但实际上,这样规模的大学年支出远超这一数字。一流的学府年度开销动辄破百亿,即便是二流院校,其花费也在40至50亿之间。没有政府资助,单凭私人企业的力量很难支撑一所优秀的大学运营。
当然,如果提高学费标准,聘请一些硕士毕业生授课,减少科研投入,理论上可以实现财务平衡,但结果往往只是一所普通的三本院校,这样的学校在国内比比皆是。
以汕头大学为例,其背后有着李嘉诚基金会的强大支持,而这个基金会仅仅是李氏商业帝国的一部分。实际上,输入汕大的不只是资金,还包括来自李家企业和其他商界朋友的资源。
相比之下,在福耀大学中,渴望创业的学子们是否能够享受到同等的支持与视野拓展机会?除了利用本地资源,他们是否有可能触及国际商业机遇的大门?以汕大的一家创业园区为例,尽管学生们实战经验尚显不足,但校方正积极引导他们跨越校园界限,迈向世界舞台,探寻投资机遇。令人欣喜的是,这一努力确实吸引了愿意为此投资的人士。
另外一个例子是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他与曹德旺一样只有初中学历,但他的公司市值已经是后者两倍多了。如果在汕大的创业园里能够早点安排学生到苹果生产线实习的话,说不定今天就会出现一个比肩立讯精密的企业呢。
说到对教育的投入程度,从曹德旺家族拥有数十位仆人以及连续三年亏损仍坚持购买茅台酒的行为来看,似乎并不如李嘉诚那样专注于高等教育事业——后者甚至将基金会视作自己的第三个孩子。
尽管曹先生怀揣着培育能赚得数千元月薪工程师的宏伟蓝图,梦想璀璨夺目却遭遇现实的冰冷壁垒;反观那些身在汕大校园内的学子,他们的知识深度已悄然超越了李家企业的继承者,对学院的回馈更是慷慨至极,个人捐赠额度逼近乃至超越了李家的总和,展现了深厚的感恩与贡献之情。
因此,如果福耀大学最终达到了类似的成就水平,那也不算是什么坏事。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