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正在被刻意地升级扩大化,而西方显然想将俄罗斯拖下水。
据“今日俄罗斯”报道称,英国副国防大臣戈尔迪表示除向乌克兰提供一个连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外,我们还将提供配套弹药,包括贫铀穿甲弹。
此举引发俄罗斯的强烈反对,俄总统普京直接回应:“看来西方真的决定与俄罗斯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不是语言上的,而是在行动上。”
双方争议的关键点在于贫铀弹是否属于核武器。
英国方面表示,贫铀“是一种标准成分,与核武器完全无关。”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贫铀是一种“具有化学和放射毒性的重金属”。这种物质对人体伤害有较长的潜伏期,甚至会影响自然环境的生态链。
就军事方面而言,贫铀弹是指以铀-238硬质合金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弹炮,利用其高硬度、高比重和高熔点等特点穿透杀伤目标。
北约在1999年轰炸南联盟期间共投掷15吨贫铀弹,而在伊拉克境内使用的贫铀弹则超过3400吨,平均每平方公里将近8公斤铀化合物留存,对当地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
在后果如此明显的背景下,英国方面仍然声称贫铀弹只是一种常规性战争武器,显然是在刻意突破北约提供军援的红线。
更令人在意的是,如果英国率先提供此类“违规弹药”,那美、德、法会不会跟风?
要知道,此次“坦克联盟”的主力实则是德国,其次才是美、英,至于其他国家要么是提供德制“豹式”坦克,要么是援助一些轮式坦克。严格要求而论,更像是战车,而非主战坦克。
有关乌军是否会动用具有放射性物质武器的消息一直甚嚣尘上,但从未得到基辅或其他国家的证实,而英国国防部此次承认绝对是具有“挑衅意味”的事件。
国际社会对此十分关注,他们更担心在乌军使用贫铀弹后,俄军会不会做出类似的回应。
如果当俄乌冲突变成核冲突的战场,那将不存在任何赢家。
俄罗斯吞并乌东四州后,大部分领土将失去基本耕种与居住的功能,东欧最肥沃的土地将消失不见,欧洲粮仓的称号也将成为历史。
参与冲突的俄乌民众也将受到辐射的消极作用,尤其是这些深入作战地区的军人,将影响退役后的生活。
其实西方近来一直在核问题上不断“擦边”,试图通过一些边缘性行为违反“核不扩散条约”。
一方面是美英澳三国组建的“奥库斯”安全框架,在移交核动力潜艇的问题上,涉嫌违反国际条约。另一方面,又有英国搞出的贫铀弹事件。简直是将世界推向危险的钢丝绳上跳舞,极有可能导致冲突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英国在脱欧后,在政治上反而更丧失独立性,做了许多违反常理的事情。
其背后是国际社会博弈的现实反馈,在法德强调欧洲一体化的背景下,英国不得不寻求更强大的“盟友”。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则要去抛头露面地干许多“脏活累活”。
无论是在市场经济上搞单边贸易保护主义,还是在军事上做出格违规的事情,都是美国想做但不方便的事情。
同时也有英国政治混乱的原因,接连三任首相其背后虽有美国基金会的支持,但终究因政治能力不足而下台或备受指责。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的核技术与核武库,近些年也并未放弃在核方面的研究。
战略核潜艇、洲际核导弹、“波塞冬”核动力鱼雷等等,都是对西方最大的威慑。如果北约执意将核引入乌克兰战场上,实则是逼迫俄罗斯在核问题上发力,也是一种变相的消耗。
这件事说来说去,最终买单的人依旧是乌克兰民众。
从历史长河而言,国家、民族之间的分裂战争与融合只是暂时的,是具有阶段性的,但核物质的污染却是长达数亿年的。
最后,我们还是希望俄乌冲突的发展可以处于受控状态,不会被别有用心之人持续做文章,搞升级。
同时我们更应该审视人类的发展该如何回归良性,无论是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还是核武器的使用状况,都在证明人类对自身技术如何限制处于失控状态,未来将不得不自食恶果。
这才是全人类应该深度关注,并积极修正的事情,而非局部冲突与大国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