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中国向伊投资很多钱,以色列警告

小汇选车 2025-04-09 10:24:09

时代发展下,中国展现出卓越实力,吸引了众多国家前来寻求合作。

2021年,中国向伊朗投资近4000亿,旨在促进双方合作,然而这一举措遭到了以色列的反对与阻挠。

以色列因此事警告,要求撤销合作,否则将效仿美国行动。他们坚决阻止此次合作的原因及效仿美国的方式,尚待明确。

【中伊达成合作】

2021年3月27日,中伊建交50周年之时,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伊朗外长扎里夫在德黑兰签署了为期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

此协议签署标志着中伊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注意。

据《纽约时报》及彭博社等外媒报道,虽协议内容未公开,但知情人士称,此次协议细节与去年披露的18页协议草案内容大致相同。

依据该草案,中国计划未来25年向伊朗电信、基础设施等数十领域投资4000亿美元,并将获取其常规石油供应。

伊朗外长扎里夫推特发文称此为“25年历史意义战略路线图”,总统鲁哈尼亦强调需加速协议落实。

伊朗驻巴西大使称,该协议利于深化两国伙伴关系,并将为新“世界秩序”奠定基石。

鲁哈尼认为协议签署将明确伊中合作路线图,为双方合作提供坚实保障。

协议草案含中国在伊朗推进5G网络、提供“北斗”系统提议,并呼吁深化军事合作,以共同应对地区安全威胁。

另据报道,英国广播公司去年指出,该协议中的石油交易将采用人民币结算,避开美元,此举进一步挑战了美元的国际地位。

中国坚定支持伊朗捍卫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反对无理单边制裁。任何单边制裁均违国际法,尤其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的制裁,更是对人类良知的严重挑衅。

中方愿与伊方及各国携手,共同抵制强权霸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对于中伊关系此次发展,美国“Politico”网亦给予关注,但其态度迥异于其他国家。

中伊关系自2016年紧密发展,国家领导人访伊期间,双方确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制定相互投资路线图。

协议签订后,外媒将其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关联,认为中伊协议意在显著增强中国自东亚至欧洲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力。

美国世纪基金会研究员埃斯凡纳迪对《华尔街日报》称,协议签署将使伊朗更趋强硬,加剧欧美间的紧张关系。

【猝不及防的变化】

很快,美国对该猜测进行了验证,确认无误后迅速采取了相应措施。

此前,中国与以色列保持着友好外交关系。作为对全球有影响力的中东国家,以色列具备一定的国际地位。

尽管建交历程曲折,但结果积极。至2017年,中国已成为以色列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

在中国与伊朗签约后,以色列态度骤变,这可能受宗教及历史因素影响。一直以来,以色列对美国持有强烈的主观偏见。

他们认为,若全球爆发大规模战争,美国或将成为唯一能为以色列提供庇护的国家。

以色列前身犹太的历史行为,全球皆知。鉴于此,其他国家未对以色列趁火打劫,已属难得。

因此,相较于中以关系,他们或更倾向于维护美国外交关系,存在很大可能性为美国利益而放弃与中国的关系。

即便如此,他们仍不愿见中国与中东其他国家亲近。早在中国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建交时,以色列就已显露出不满的态度。

此次伊朗与中国的再度成功合作,犹如导火索,激起了以色列的强烈愤怒。

伊朗与以色列的矛盾长期尖锐,不仅源于宗教冲突,还深受历史因素影响。两国间的不和已持续多日,问题复杂且根深蒂固。

以色列视伊朗为重要敌人,中国与伊朗合作令以色列深感恐惧。

此前,以色列采用多种恶劣手段阻挠伊朗技术发展,生怕伊朗获得实质性助力,实现崛起。

对中伊两国而言,此次合作是双赢良机,不容放弃。双方均无明显理由拒绝这一能够带来共同利益的合作机会。

当时,伊朗已遭受重大经济打击,石油收入大幅减少,因此考虑向中国求助。

因此,中国将他们纳入一带一路计划,建立友好关系,旨在促进双方合作,有效缓解中国的能源资源短缺问题。

2021年起,中国大量进口伊朗石油,日进口量约59万桶。

对中国而言,伊朗是极为重要的合作伙伴,绝不会因以色列的缘故而中断双方合作。

观察中国态度后,以色列主席称若中国不撤销决定,将效仿美国。但鉴于当前形势,以色列似乎不具备此能力。

【结语】

中国决定与何国合作乃其自主事务,与他国无关。这一决策由中国独立作出,不受外部干涉,逻辑清晰且明确。

若以色列真如宣称般效仿美国,对中国的影响或许有限,但可能对其自身造成毁灭性打击。

以媒报道,以色列总理结束访美行程后,计划对中国投资采取相应行动。

0 阅读:89

小汇选车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