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7人曾留学苏联,有人打仗强,有人政工出色,而且55年都授上将

史间行客聊话 2024-12-17 10:38:30

引言

在革命早期,我党为了更好的解决复杂的国内革命斗争问题,急需培养一批具有专业军事和政治素养的干部。而当时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我党派了很多干部前往苏联系统学习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现代军事理论。那么在开国上将57人中,曾有7名开国上将都曾前往苏联进行学习和深造。而他们也将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应用在了中国的革命实践中,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一一盘点这赫赫有名的7位开国上将。

第一位:伏龙芝军事学院-空军之父刘亚楼

刘亚楼 1910 年出生于福建武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在19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长征过后,刘亚楼是抗大的第一批学生,毕业后留任训练部部长,后又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亚楼接到上级指示前往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在苏联的卫国战争中,他曾在苏联的野战部队实习和具体作战,随后又以苏军少校身份来到伯力,在远东军区司令部当见习参谋。刘亚楼在苏联留学和参加卫国战争长达 8 年之久,这使得他的战略认知、军事指挥及作战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为他后来组建我国空军奠定了基础。

解放战争开始后,刘亚楼担任林彪部队的参谋长,而“林罗刘”也是人民解放军中军政参的典范。他参与指挥了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以及决定性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朝鲜战争期间,他率领人民志愿军空军作战,创造出“一域多层四四制”战法,且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了良好的战果,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其领导下,共击落美国空军海军及其他国家空军的飞机330架,击伤95架。

第二位:伏龙芝军事学院-无敌上将李天佑

李天佑曾跟随邓小平和张云逸参加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当时年仅15岁的他便已经任军部特务连副连长。随后他跟随主力部队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作战和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在长征中,他率领的红五师作为红三军团的前卫,突破敌军三道封锁线,为军团后续部队打开了通道。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平型关战役的主攻团685团团长,对于此次大捷他的指挥和作战英勇功不可没。1938年5月,李天佑因伤病困扰而前往苏联疗养,随后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他和刘亚楼还是同班同学。

苏德战争爆发后,他历经3年才艰难返回延安。在解放战争爆发后 ,他就被派往了东北战场。在“三下江南”战役中,李天佑率领部队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多次击败国民党军,共歼国民党军1.6万余人。随后他率部参加了歼灭廖耀湘兵团的辽西会战,消灭国民党军主力新一军、新六军和新三军所部。在平津战役中,他担任解放天津西线指挥员,指挥西进部队率先攻占金汤桥,活捉国民党军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并歼灭天津国民党军13万多人。由于在整个解放战争中都有出色的表现,林彪对李天佑的评价很高, 把他誉为“东北虎”。

第三位:伏龙芝军事学院-后勤之父杨至成

杨至诚1903 年出生于贵州省三穗县,是侗族人。他早年投身革命,在重庆入川滇黔联军任军需官,后来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并在周逸群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参与了南昌起义随后他一直跟随朱德一起上了井冈山,在反 “围剿” 的困难条件下,他负责伤病员管理工作,解决给养和医药供应。在1933年,他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供给部部长兼政委,在他的努力下,红四军首次穿上了统一的军装,同时还组建了赤色邮政,加强了部队之间的通讯联络。在他的领导下,红军的后勤体系得到极大改善,显著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

长征结束到达陕北后,他继续担任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并为东征和西征战役做好了后勤保障,也因其卓越的后勤管理才能,被毛主席曾赞誉他为“红军大管家”。抗日战争爆发后,杨至诚继续在军队后勤系统发挥关键作用,确保了前线战士的物资供应。在1938年,他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而且他认真研究战争与后勤的规律,把后勤保障对战争胜负的关系、作用和地位进行系统的总结。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组织建成了几十个军需工厂、兵站、医院和仓库。随着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四野大军陆续南下,杨至成也把后勤事业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为解放全中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第四位:伏龙芝军事学院-政工能手甘泗淇

甘泗淇1904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一个教师家庭,自幼接受良好教育。他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是大革命时期活跃的青年革命者之一。1926年入党之后,他远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之后甘泗淇先后担任中共湘赣省委宣传部长、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参与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破了国民党军对根据地的围剿。

抗日战争爆发后,甘泗淇担任八路军120师政治部主任,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后他又出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与张宗逊一同协助彭德怀参与指挥了解放大西北的多场重要战役,为解放大西北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提出了“钻进去,冒出来”的重要论述,这对全军政治工作产生了深远的指导作用。

第五位:莫斯科中山大学-资历最老傅钟

傅钟1900年出生于四川省叙永县城一个书香门第,是57位开国上将中资历最老的一位党员,甚至比一些开国元帅入党的时间还要久。他早年曾留学法国,期间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而加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随后他和邓小平转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然后又转到列宁格勒托尔马乔夫军事政治学院学习,经过两年多的军校正规训练,他于1930年返回国内。傅钟在政治工作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他编写的《红军须知》《连队指导员手册》等文件,为红军政治工作制度化、正规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提升了军队政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在解放战争期间,傅钟领导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运动,强调提高官兵的政治觉悟,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他强调政治工作必须服务于军事斗争,确保军队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傅钟一直担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他十分重视军队的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倡导在部队中开展文化教育,丰富官兵的精神生活,通过文艺作品鼓舞士气,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增强了部队的战斗精神和群众基础。他被视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对人民军队的政治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除了上述在军政方面出色的5位开国上将之外,还有2位无军队级别但也曾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学习的开国上将,他们分别是乌兰夫和阎红彦上将。

第六位:莫斯科中山大学-乌兰夫

乌兰夫1906年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早年参加五四运动并接受了进步思想,19岁参加中国共产党,随后他被党组织选送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进行学习深造。他在苏联学习和工作了3年多,而这次学习也让他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其在政治上也不断走向成熟,为日后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回国后,他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活动,组织内蒙古地区的农民、学生和士兵运动,创建了内蒙古地区的中共组织和革命武装。同时他策划的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打响了内蒙古西部地区人民武装抗日反对分裂的第一枪。随后他又领导组建了蒙疆骑兵师抗击日本侵略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他主持召开了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成功解决了所谓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 问题,为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树立了典范。新中国成立后,乌兰夫担任国家和党内多项重要职务,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以及外交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1955年授衔时,乌兰夫已经不在军队任职,正常来讲不符合授衔要求,但鉴于他在政治、军事及名族团结等多个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表彰他在过往革命岁月中的一系列卓越贡献,乌兰夫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

第七位:国际马列学院、苏联红军陆军-阎红彦

阎红彦1909年出生于陕西子长一个贫苦家庭,15岁加入陕北军阀井岳秀部队,16岁经战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投身于陕北地区的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是陕北红军和苏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34 年被派到苏联国际马列学院、苏联红军陆军大学学习。回国后,担负封锁黄河沿岸、保障红一方面军东渡黄河的任务。抗日战争爆发后,阎红彦担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司令部司令员,负责陕甘宁边区的安全防卫,确保了党中央和边区的安全,为抗日战争的后方稳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中,阎红彦参加了邯郸、陇海路、定陶等战役。尤其是在豫北攻势中,他指挥部队攻克汤阴城,全歼国民党军暂编第3纵队。随后他又参加鲁西南、郑州、淮海及渡江等战役,为全国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阎红彦历任四川省委书记、云南省委书记等职,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倾注了大量心血。在1955年授衔时,阎红彦虽然没在军队任职,但是考虑到他是陕北红军才创始人之一,所以综合考虑授予了开国上将军衔。

结语

小编盘点的以上7名开国上将,将所学的知识和理论都应用在了中国的革命实践中,为中国的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除了小编盘点的这7人之外,您还知道哪些声名远扬的开国上将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