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一笔带过的小人物,现在却用30集电视剧纪念他,他是何人

星河漫步之梦 2025-03-20 13:55:49

【引言】在咱中国古代特别有名的《三国演义》这本书里,讲了很多厉害角色,他们大多数,都是历史上真有其人。咱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也就是刘备、诸葛亮、关羽、曹操、孙权、周瑜这些大佬。他们在书里那叫一个威风,简直跟神仙似的,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有个不太起眼的人物叫陆绩,书里头就简单提了下他。但让人没想到的是,2010年有人特地为他拍了个30集的电视剧,名叫《廉石传奇》。这部剧一播出来,大家都觉得挺不错的。大家开始记住这位了不起的人物陆绩,对他的伟大成就赞不绝口。那么,为啥说他值得咱们缅怀?他究竟有啥样的传奇经历?

【一、陆绩其人】在《三国演义》里头,陆绩是诸葛亮跟一群文人辩论那段故事里的小配角。当诸葛亮点出他就是以前那个偷橘子的小孩时,他立马就不吭声了。陆绩的现身,其实主要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超级聪明,他在书里更像是个搞笑担当。但说实话,历史上的陆绩可不是什么搞笑角色,他是个实实在在的好官,政绩杠杠的,为我们国家的边疆建设立下了大功。陆绩是庐江太守陆康的娃,他们陆家可是吴中四大家族里头的一个,这家族在当地年头久,势力也大。尽管陆绩生在这么个有钱有势的家庭,但他可没乱来,反而是拼了命地学习,心里头有着大志向。陆绩6岁那年,他老爸带着他去见淮南地界的老大袁术。袁术一看,哎,还带着个小家伙,为了让孩子高兴,他就让人拿了点橘子来给孩子吃。

陆绩那会儿一个橘子都没舍得吃,而是悄悄揣了几个放兜里。等到要走的时候,他一弯腰鞠躬,兜里的橘子就全撒了出来。袁术一看,当场就乐了:“嘿,陆绩,你来我这做客,咋还想着临走时顺几个橘子?”陆绩没觉得有啥不好意思的,他弯了弯腰,回答说:“这不是因为我妈特别爱吃橘子嘛,我就想拿几个带回去给她尝尝。”袁术原本打算调侃陆绩一番,可没想到陆绩是个如此孝顺的孩子,当下就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陆绩怀橘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就这样,其实一点不丢人,反倒显出陆绩的机灵和孝顺。你想,那时候陆绩才6岁大,要是换作一般小孩,早就被袁术问得哑口无言了。但陆绩不一样,他不仅没被问住,还让袁术对他另眼相看。

陆绩长大点后,变得特别有学问,也非常聪明。他结交的朋友,都比他年纪大不少,还都是社会上挺有名望的人,像虞翻、庞统这些大佬都在他的朋友圈里。陆绩12岁那年,孙权就让他当上了管写报告和商量事情的官,这足以说明他特别聪明能干。但孙权心里头有本账,他虽然想靠着这些大家族来稳住自己的位子,可又不愿意让他们势力越来越大。没过多久,孙权又叫来了陆绩的族中长辈陆逊,让他进了自己的幕府,当了个近身文书。陆逊,他是陆家旁支的,孙权为了平衡陆家内部的势力,后来就把陆绩打发到了郁林,让他去当太守了。【二、郁林太守】那时候的郁林,其实就是现在的广西玉林,位置挺偏的,没啥人愿意去。那儿天气又闷又热,树林里到处都是瘴气,真的是个荒凉得要命的地方。

陆绩刚到郁林那会儿,这地方经济挺不景气,种地的方法也老套,除了玉石珠宝多,没啥别的亮点。正因为这样,以前派来郁林的那些官,都只想着挖矿捞钱,压根不管老百姓的死活。陆绩瞧见这儿老百姓日子过得挺苦,心里就铁了心要给他们谋点福祉。他脚刚沾地,就有本地的官儿拎着大堆礼物找上门来了。他们表面上说是来庆祝新官陆绩走马上任,其实心里都打着小算盘,想跟陆绩套近乎。陆绩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些人的小心思他一看就透。他虽然客气地收了礼物,但私下里根本没把他们当回事。紧接着,陆绩就动手整治了当地官场那些歪风邪气,对那些贪官污吏毫不留情,严惩不贷。接着,他立马动手在当地搞改革,先是给老百姓减税,然后鼓励大家开垦好地,还大力建水利设施,一门心思提升当地的生产能力。为了让乡亲们过得更好,他大力支持当地的私营企业和手工业,引导大家利用特色资源赚钱养家。他还领着大家一起盖新房,换掉以前破旧的生活环境,打了不少水井,让大家喝上干净水,这样也就避免了传染病的出现。而且,他总是带着他那不太方便的腿,一步一步走上山岭,穿越一座座高山,亲自到每一户贫困家庭去,瞧瞧他们过得咋样。为了让当地的百姓接触到中原的先进文化,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陆绩就在当地搞了个学堂。他亲自教授经史典籍,这样一来,郁林地区就刮起了一阵爱学习的风潮,大家都热衷于读书学习了。陆绩在郁林当了好几年的官,把那里管理得非常顺畅。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生活水平涨了一大截,各行各业的进步也都挺明显。

陆绩的心愿终于达成了,但他自己的身体却因此出了问题,长期不适应环境加上工作太过拼命,让他疾病不断。这些年,他一直带病坚持为当地的百姓服务,从没抱怨过一句。在这大家都开心快乐的时候,陆绩因为忙政务累得不行,突然感觉身体不对劲,只好跟孙权说,他想回家休息一段时间。陆绩想坐船回苏州,但他做官这么多年一直清清白白,走的时候也没啥东西可带。船夫一看船吃水太浅,就担心到了海上遇到大风大浪会翻船。所以,船夫就跟陆绩说,要不你再找点重东西放船上吧。陆绩手头没啥能搬的东西,也掏不出钱买重的物件,所以他索性就找了块大石头往船上搬。就这样,他带着这块大石头,在岸边老百姓的注视下,踏上了回家的路。到了苏州城里头,老百姓一听陆绩回来了,都跑到路边热烈欢迎他,就是弄不明白他咋还扛了块大石头回来。陆绩乐呵呵地说:“嘿,这玩意儿是我的大救星!没它我可就没命了,回不来!”

陆绩后来把那块石头放在了自家院子里,当作是个念想。可他吃了不少苦头,累得不行,一回家病情就越来越重,最后就这么走了。他去世的时候,才三十二岁。为了记住他,后人一直把那大石头留到了明朝。那时候,御史樊祉到苏州来视察,听说了陆绩一心为公、不贪不占的事迹,心想这正好能拿来教育大家要清廉。他就把那块代表清廉的大石头从原处挪到了苏州的察院场,还在上面刻了“廉石”两个字,又搭了个亭子罩着,好好保护起来。清朝那时候,苏州的知府大人把这块代表清廉的石头挪到了文庙,还在上面用红漆写了“廉石”俩字,就是要提醒大家时刻记得清廉的重要性。【三、纪念意义】陆绩在《三国演义》中虽然只是简单提了下,但他可是被古代的《二十四孝》给记下来了。在古代,孝顺被大家看得特别重,陆绩藏着橘子孝敬母亲的事儿,就成了那本书里特别有名的一个故事。

陆绩年纪小小,才七岁,孙权就很看重他,常请他到家里做客,一起聊聊国家大事。那时候,好多出谋划策的人都跟孙权说,得用武力让别人服气。但陆绩不这么想,他觉得应该用仁德去感化别人。他讲,那些远处的人不愿意听话,咱得更下功夫提升文化和品德,这样才能赢得他们的尊敬和归心。就像当年齐桓公称霸那会儿,根本没用一兵一卒。他也提醒孙权,别光盯着武力,还得把文化和品德提升上去。他的话一出,立马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陆绩这人,在历史上那可是真有本事。他主张用文化治国,加上腿脚不方便,不适合带兵打仗,所以在三国时期那种战火纷飞的日子里,他并没那么出名。他一门心思扑在学问上,一辈子搞出了不少好东西,比如那个《浑天图》,还写了《太玄经注》、《扬子太玄经》和《京氏易传》这些书。不仅如此,他还给《易经》加了自己的注解。说实话,陆绩在文学上的本事真不是盖的,给咱们国家的文化发展添了很大一把力。

大家记住这位天才,主要是因为他当郁林太守时候的那些事儿。在他管理郁林那会儿,他特别公正清廉,从不考虑自己,一门心思为当地的百姓找活路、谋发展。郁林的老百姓都特别尊敬和喜欢他。陆绩当官那会儿,从不向老百姓伸手要这要那,日子过得简简单单的。因此,他离职走人的时候,东西少得可怜,就只有几件换洗衣裳和几箱子书。走的时候,当地老百姓都跑到河边想给他送点礼物,但他啥也没要,全都给退了。陆绩一回老家,他在郁林那边公正不贪、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事的事情就传开了。大家一听,都对他竖大拇指,夸个不停。后来,好多文人学士都把他那出色的品德当成了自己的人生标杆,写文章夸奖他,这些文章一直传到了现在。陆绩虽然走得早,没能留下更多功绩,但他为郁林的老百姓倾尽所有,这种精神真的很值得赞扬,所以大家都一直在传讲他的故事。

陆绩没像诸葛亮、周瑜那样在争夺地盘上大展拳脚,但他的智慧和品行绝对不比这两位豪杰逊色。他虽然不算出名,但也为当时的社会进步出了自己的一份力。他这一辈子,过得挺有意义,跟那两位英雄一样,也能给后人一些启发。他通过书写孝道,以清廉正直名垂青史,在学术上也是承上启下的大家。正因为他如此出色,才赢得了无数人的赞美。为了纪念他,现代人还特地拍了一部电视剧。王萍探讨了三国时候陆绩的清廉品质【文章】。她是在《党建文汇》的上半月刊,2023年的第一期上发表的。文章里,王萍详细说了说陆绩这个人有多清廉。江明聊了聊陆绩和那块廉石的故事[J].幸福悦读, 2021年第9期:55页。在这篇文章里,江明讲述了陆绩的事迹,特别是关于那块廉石的传说。文章发表在2021年的《幸福悦读》杂志上,具体是在第9期,占据55页的位置。内容主要围绕着陆绩的清廉和他与廉石的不解之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