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四期学弟领导三位黄埔一期学长,其军事著作受到毛主席的赞赏

星河漫步之梦 2025-03-20 13:57:24

张国焘是从北京大学走出来的,他以前还是北大的学生会头头。他特别会说话,演讲起来既投入又有感情,能把听众深深打动。1931年4月,党组织安排他到鄂豫皖苏区去,负责指挥那里的红军。在那之前,鄂豫皖根据地有位头儿,叫曾中生,他刚带着当地的军民,把敌人的两次大围攻给打退了。曾中生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毕业生,他写文章特别厉害,不仅肚子里墨水多,而且军事方面也挺拿手。

说起曾中生在鄂豫皖苏区干的活儿,红四军的头儿旷继勋在1931年4月15号给中央的信里是这样夸他的:“中生同志在这儿,工作上真是进步飞快。”还有,曾中生这人特别实在,对人真心实意,很会凝聚团队的力量。那时候,他手下还带着三位响当当的黄埔一期高材生,就是许继慎、徐向前和蔡申熙。鄂豫皖那块地方突然来了四位特别厉害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一个小师弟领头,还有三个大师兄帮忙,这种配置在所有的苏区里头,那可是独一份。许继慎是北伐战争里的知名将领,红四方面军那股子顽强的战斗劲儿,其实就是许继慎从叶挺独立团那儿带过来的。

徐向前是头一个到鄂豫皖苏区的那四个人之一,他不仅会打战,还特别会管理、训练士兵。蔡申熙是个打仗特别在行的人,连张国焘都对他竖起大拇指。他不仅战略眼光独到,军事理论也是一顶一的高,给军事教育方面带来了不少好东西。曾中生是个全能型人才,徐向前元帅是这样夸他的:“他在军事上挺在行,而且啥都会。他有战略眼光,擅长从经验里学习,还特别会跟同志们打成一片。”拥有实战能力和高超的指挥技巧,再加上长远的战略视角,这些都是顶尖军事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而曾中生恰好都具备。他不仅有带兵打仗的真本事,指挥作战也是一把好手,更重要的是,他还拥有非凡的战略眼光。这样的特质,让他成为了一个极为出色的军事家。所以,曾中生领导后,鄂豫皖地区达到了最繁荣的阶段,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当地的军民之间相处得也挺和睦。不过,张国焘一来,这情况就变了样。红四军军长的位置,旷继勋不再坐,换成了徐向前。曾中生,从鄂豫皖根据地的老大,降到了红四军政委的位子。

1931年夏天7月份头几天,红四军在河南商城县的余家集开了次大会。在那次会议上,张国焘提议红四军先去打英山,接着往东去潜山,再攻打安庆,好给南京那边制造点麻烦,这样能给中央红军在第三次反围剿时减轻点负担。对于那种一味猛攻大城市的冲动做法,曾中生直接表示了不同意见。他说,红四军现在应该集中精力消灭敌人的战斗部队,同时还要加强和扩大咱们的根据地,好让敌人分心。曾中生的想法得到了红12师头头许继慎,还有红11师老大周维炯等好几个师长的支持。红四军的老大徐向前了解张国焘的脾气,为了不让大伙儿吃亏,只能先答应下来,然后按张国焘的安排进行军事行动。

但是,红四军攻占英山之后,大伙都觉得,要是照着张国焘那套计划来,不但帮不上中央苏区的忙,反而会让红四军吃大亏。所以,大伙就听了曾中生的主意,调整了打法,决定让红四军的主力部队往南去。在曾中生和徐向前的带领下,红四军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仗,短短不到三十天,就拿下了浠水、广济、罗田这三个地方,还干掉了敌人七个团,抓了五千多俘虏。这一连串的胜利,给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反围剿行动帮了大忙。不过,这事儿倒是成了鸡鸣河会议爆发的起因。紧接着,陈昌浩就顶替了曾中生,当上了红四军政委的位置。红四方面军组建后,因为人才稀缺,曾中生就被提拔为黄安独立师(也就是第一独立师)的领头人。曾中生一有机会带兵打仗,那肯定是要抓住的。他下定决心,非要把这支地方队伍练成一支能打胜仗的精兵不可。1932年那会儿,敌人又来围攻鄂豫皖,这次是第四次。曾中生带着独立第一师,在高桥河那儿挡住了汤恩伯的第89师。他们真是拼了命,硬是不让那支特别厉害的部队往前挪一寸。

但是,曾中生在那场战斗中腿部受了伤,他还是硬撑着,带着这条受伤的腿,跟着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一路打到了四川。1932年年底12月份,曾中生接手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这个重要职位。但好景不长,也就大概一年光景,张国焘就偷偷把他抓了起来,这事儿连总指挥徐向前都插不上手。曾中生这人,特别讲原则,认死理,张国焘那套他可不买账。就算被关起来,他也没闲着,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写了《怎么跟川军打》、《游击战的窍门》还有《对付的招数》这些书。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挺看重这些,直接下发到部队当教材用,还是红四方面军干部必须看的书。

1935年8月份的时候,曾中生在四川卓克基这个地方,被张给处决了,那时候他只有35岁。1988年的时候,曾中生被选为了解放军里的三十六位大军事家之一,这时距离他去世已经53年了。

1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