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属疑惑,亲人突然变得行为怪异、言语混乱,是不是单纯的精神问题?
实际上,从中医角度来看,精神分裂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其根源在于人体脏腑功能的失调,致使气血逆乱、痰瘀互结,蒙蔽心神。

要有效调理精神分裂,需精准把握发病机制,从肝、脾、心三个核心脏腑入手。
1.肝郁火毒 —— 气机逆乱,神志失控
肝主疏泄,调节人体气机。若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抑郁,肝的疏泄功能就会失常,气郁化火,火毒内盛,扰乱心神,进而引发精神分裂的诸多症状。

典型表现:患者情绪波动大,时而狂躁不安,言语增多且杂乱无章,时而抑郁寡欢;面红目赤,头晕头痛;胁肋部胀满疼痛;舌质红,舌苔黄,脉象弦数。
调理思路:
· 龙胆草、夏枯草:清肝泻火,直折肝火之盛,缓解患者的狂躁情绪。
· 柴胡、香附:疏肝理气,恢复肝脏的疏泄功能,让气机顺畅。
· 牡丹皮:清热凉血,协助清除肝内火毒,减轻因火毒导致的各种不适。
2. 脾痰湿毒 —— 痰蒙心窍,思维紊乱
脾为生痰之源,若饮食不节,过度食用肥甘厚腻,或本身脾胃虚弱,脾的运化功能就会失常,水湿内停,凝聚成痰。痰湿一旦形成,随气血运行,蒙蔽心窍,致使患者思维混乱,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

典型表现:患者表情淡漠,喃喃自语,或出现幻听、幻视;肢体困重,胸闷腹胀;大便溏稀,舌苔厚腻,脉象滑。
调理思路:
· 半夏、天南星:燥湿化痰,直接消除体内的痰湿之邪。
· 茯苓、白术:健脾利湿,从根源上杜绝痰湿的生成。
· 石菖蒲:化痰开窍,帮助清除蒙蔽心窍的痰湿,恢复神志清明。
3. 心血瘀毒 —— 血脉不畅,神明失养
心主血脉,又主神明。若因外伤、情志不畅等原因,导致心血瘀阻,血液无法正常滋养心神,就会影响神明的功能,出现精神方面的异常。心主藏神的功能受损,患者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活动都会受到影响。

典型表现:患者行为孤僻,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舌有瘀斑,脉象涩。
调理思路:
· 丹参、川芎:活血化瘀,疏通心脉,改善心脏的血液循环。
· 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滋养心神,缓解失眠、多梦等症状。
· 当归:补血活血,既补充心血,又助于血脉的畅通。
门诊医案
26 岁的患者小李,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企业工作,工作压力巨大。半年前,他逐渐出现精神异常的症状,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过一段时间的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于是前来寻求中医帮助。
家属反映,小李常常自言自语,怀疑有人在背后议论他,甚至要谋害他,情绪极不稳定,时而狂躁,时而抑郁。睡眠质量极差,整夜难以入睡,食欲也明显下降。

刻诊时,小李目光呆滞,表情紧张,面红目赤,舌质红,有瘀斑,舌苔黄腻,脉象弦滑。
辨证:肝郁化火、痰瘀互结,蒙蔽心神。
开方:龙胆草、夏枯草、柴胡、香附、牡丹皮、半夏、天南星、茯苓、白术、石菖蒲、丹参、川芎、远志、酸枣仁、当归。
由于每位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常常虚实夹杂,因此在调理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扶正与祛邪的方法。
效果如何呢?

经过 4 周的治疗,小李的狂躁情绪有所缓解,睡眠质量有所改善,每晚能睡 4-5 个小时。幻听、妄想症状也有所减轻。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处方,增强宁心安神的功效,加入珍珠母、磁石等重镇安神之品。
2 月后,小李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不再自言自语,对幻听、妄想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食欲恢复正常。舌象和脉象也有了较大改善。又开40剂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写到最后
精神分裂症并非不可战胜,可怕的是对病情的忽视和放弃治疗。
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我们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耐心。他们的伪装并非欺骗,而是对正常生活的执着;他们扭曲的认知并非故意为之,而是疾病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