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河南商丘柘城县的一场套圈游戏因“170万元玛莎拉蒂大奖”登上热搜。一名山东男子自称花2000元套中豪车一年使用权,随后摊主却称两人是朋友、视频只是“段子”,官方介入调查后真相扑朔迷离。这场看似荒诞的闹剧,折射出流量时代下商业营销与公众信任的复杂博弈。
一、事件回顾:从“热血逆袭”到“互撕罗生门”豪车噱头引爆流量摊主常先生将二手玛莎拉蒂作为奖品,标榜“套中摆件即可开走”,定价30元40个圈、50元80个圈,吸引大量游客打卡。春节期间日均收入达五六千元,微信收款单日超200笔。
“天选之子”的诞生山东滨州的王先生驱车600公里,花费2000元、耗时3小时投掷近8000个圈,最终套中玛莎拉蒂,声称获得一年使用权,并计划协商折现。他自诩“三分球高手”,此前曾花150元套中6只大鹅。
反转与质疑摊主常先生否认车辆被套走,称与王先生是朋友,视频仅为搞笑段子;王先生则坚称两人素不相识,已拿到车钥匙和证件。更蹊跷的是,当地网友发现玛莎拉蒂仍停在摊位供人继续套取。
二、三大疑点:剧本痕迹VS真实博弈“高手”人设存疑专业套圈博主“圈王”虎哥曾花8500元、连套10小时未中,胳膊拉伤后感叹“神仙来了都得哭着走”,对比王先生的“轻松套中”,技术真实性存疑。
奖品规则模糊摊主最初声称“套中即开走”,后改口为“一年使用权”,而王先生透露摊主中途更换摆件降低难度,规则随意变动引发诚信质疑。
商业逻辑漏洞二手玛莎拉蒂市场价约百万,摊主日均收入仅数千元,若真被套走必然血亏。业内人士分析:“这类豪车奖品实为引流噱头,摊主绝不会赔本。”
三、法律红线:娱乐还是变相赌博?经营资质争议律师指出,街头套圈盈利需经营许可,若奖品涉及高价值物品(如豪车),可能涉嫌违规。根据《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抽奖式销售最高奖不得超过5万元,170万元玛莎拉蒂显然超标。
灰色地带的狂欢套圈活动游走于“游戏”与“赌博”之间:奖品若为实物且概率透明,属合法娱乐;但若以现金或高价值物品为筹码,则可能被定性为赌博。
四、流量时代的生存法则:谁在制造“集体幻觉”?短视频的推波助澜事件发酵源于网友拍摄的“套中豪车”视频,裂变传播后形成话题效应。摊主与参与者深谙“猎奇+反差”的流量密码,即便被质疑摆拍,热度已转化为真金白银。
公众的参与心理从“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到“看别人搏一搏”,围观者既渴望见证逆袭奇迹,又对虚假剧本产生免疫疲劳。这场闹剧中,网友既是批判者,也是流量贡献者。
结语:当套路比圈更会“套”人从“天降幸运”到“全网打假”,这场套圈狂欢的本质早已超越游戏本身。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流量经济下真实与虚构的模糊边界——人们追逐的或许不是玛莎拉蒂,而是那个愿意相信“逆袭可能”的自己。
正如网友调侃:“摊主的圈套住了车,流量的圈套住了我们。” 当有关部门调查结果公布时,无论真相如何,这场闹剧都已完成它的使命:让一个小县城摊位,成了全民围观的“现象级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