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课没收几十个裂空爪:当电影周边入侵课堂,教育该如何接招?

城哥随心说 2025-02-22 09:24:38

2025年2月20日,北京某小学课堂上,老师一次性没收了数十件学生自制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仿制版“裂空爪”——这款电影中敖闰的武器,因《哪吒2》票房破百亿的热潮,成为小学生手工课的“顶流”。这场看似滑稽的收缴行动,不仅暴露了流行文化对课堂的冲击,更折射出教育管理在新时代的困境与探索。

一、从“电影爆款”到“课堂违禁品”:一场跨次元的较量

《哪吒2》自上映以来,票房与话题齐飞。电影中敖闰的武器“裂空爪”因其炫酷造型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叛逆精神,成为小学生追捧的对象。学生们用硬纸板、橡皮泥甚至3D打印技术制作“裂空爪”,有的还加入发光装置,课堂成了“武器展销会”。一位老师无奈表示:“一节课要提醒十几次‘把爪子收起来’,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这种现象并非孤例。此前,老师曾没收过“暗藏游戏机的计算器”“刻满网络段子的课桌板”,甚至有学生试图将板砖伪装成“法器”带入教室。但此次“裂空爪”的规模性爆发,将影视IP对教育场景的渗透推向新高度。

二、教育者的两难:堵还是疏?

管理困境

安全风险:部分“裂空爪”边缘锋利,课间挥舞可能引发意外;

注意力分散:学生上课摆弄手工品,导致知识点吸收率下降;

攀比心理:复杂工艺的“高配版”裂空爪,加剧学生间的物质比较。

疏导尝试有学校尝试将电影元素融入教学:美术课组织“设计你的专属法器”,科学课讲解武器原理,甚至用“哪吒精神”鼓励学生面对挫折。但这类创新常因课时紧张、师资不足而难以持续。

三、背后的深层矛盾:流行文化与教育目标的错位

商业IP的“侵略性”《哪吒2》的周边开发滞后于市场需求,正版衍生品价格高昂(如官方手办售价超500元),促使学生转向自制。这种“野生创作”虽具创意,却与课堂纪律天然冲突。

家庭教育的缺位部分家长为迎合孩子兴趣,主动帮忙制作“裂空爪”,甚至将完成手工作业视为亲子互动。这种“鼓励创新”与“忽视规则”的边界模糊,加剧了校园管理难度。

评价体系的单一性当前教育仍以分数为主导,学生课后兴趣缺乏出口。手工制作成为释放压力的途径,却也因缺乏引导沦为“课堂干扰源”。

四、破局之道:从“没收”到“共创”

动态管理策略

分级管控:对无安全隐患的手工品设置“课间展示时间”,满足学生表达欲;

IP转化教学资源:借鉴电影情节设计思辨题,如“哪吒的反叛是否适用于现实”。

家校协同创新北京某小学试点“电影主题项目制学习”:家长与孩子共同研究《哪吒2》中的神话原型,结合历史课完成调研报告,将娱乐行为转化为学习动力。

商业与教育的对话呼吁影视公司与学校合作开发教育周边,如推出“可拆卸版裂空爪模型包”,既满足学生兴趣,又融入物理力学知识,实现文化价值与教育功能的平衡。

结语:教育的“乾坤圈”该如何圈定边界?

从“裂空爪”到“游戏卡”,课堂与流行文化的博弈从未停止。这场收缴行动不应只是简单的“禁止”,而需成为教育创新的契机——与其将IP视为洪水猛兽,不如借其势能点燃学习热情。毕竟,若能用“哪吒精神”教会孩子“在规则中追寻自由”,或许才是真正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注:截至2025年2月22日,《哪吒2》衍生品众筹金额已突破2亿元,部分学校开始与片方洽谈教育合作项目。)

1 阅读:343
评论列表
  • 2025-02-22 09:34

    你没看过哪吒就不要瞎写,哪个告诉你裂空爪是哪吒的武器的,明明就是西海龙王敖闰的裂空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