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楷书结体“优势”

茶眼评陕西 2025-02-03 02:55:10

对于结体,每个书家均有其独特的审美的表现形式,并随着时空的不同情感的不同,表现出来的空间形式和意味也不尽相同。即便如此,必定存在着一个相对稳定的基调,这一基调,我们往往称其为“风格”。这正如赵孟颊《兰亭十三跋》中所言:“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尤其是颜体,从《多宝塔》到《自书告身》碑迹几十种,可以说是碑碑不同,迹迹相异,但其基调是何等的鲜明突出。

也就是说,任何一种空间形式的改变,都是随着功力和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断加深,情感的深化和对艺术对人生的深切感悟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从这里可以总结说,书法艺术的空间展示不是空洞的表现,这种空间形式是多元化的,能够展示书法家的情感特征,具有时间感的表现力。对于书家结体的观赏,不仅要着眼于较为纯粹的空间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其空间的观赏,去领悟其时间性的意味。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切中其空间的本质与内涵。

结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就像孙过庭《书谱》中所说,有一个由平正到险绝,再由险绝复归平正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一个对空间中时间感的不断体悟和理解的过程。但在颜体楷书中,这一特征表现得并不十分明显,几乎始终处于一种较为平正(或复归平正)的状态,并以其鲜明的存在感和体积感表现出其特有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但为了便于分析颜体楷书中的结体与书势的空间构成,我们从颜体的结体特征和对立统一对体势的影响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平正的结体特征

楷书的朴素端庄之美的形式要想较好地展示出来就需要比列对称,这样才能保证楷书书写平正。中国的汉字大多数都是正方形,所以汉字的笔画之间都有相对应的层次关系。平正和谐,匀称舒适,是结体所追求的最基本的审美形式,也是其他结构形式的母体。故学书结字,首先从横平竖直开始,四面停匀,八面玲珑,确立一个类似于坐标线水平与垂直的结构模式,尔后再求变化,以斜反正,在不正中求正,由平正上升为平衡,使空间表现得更为精密,更具有时间感的暗示性。而这些,在颜体楷书中尤为明显突出。

梯级式和并列式

把笔作书的一个书写特点就是自上而下、自左而右,而以横竖为主的字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样就使得这些字在部分和部分之间、笔画和笔画之间需要一个大小合理的空间距离关系,每一个空间距离都要受到上一部分或者左一部分的制约,这样才能使得对应关系变得和谐。如果,以纵向空间距离为一种规定,暂且命名它为“梯级式”。“梯级式”是一种能够观察到的上下空间层次对应关系,有如楼梯规律般排列。尽管如此,在运笔的趋向上(如俯仰向背)和重轻上,要有所不同,尽可能避免平行线,这样既能达到层次分明,又能产生微妙的节奏变化。这一点,颜体和汉《张迁碑》有微妙的相同之处。然而,在底部的空间不能与上部的空间相同,一定要增大一定的比例,在颜体往往是一比一点五到一比二点五之间,如“期”、“郎”、“岭。

和“梯级式”不同,“并列式”有如排列整齐、布局规律的建筑群,是左右笔画、部分之间留下的横向空间距离的一种规定。一方面,笔画之间的空间距离和部分之间的宽度大部分处在一种类似的对应状态之中;而另外一方面,纵向的笔画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力度美,具有支撑全体的感觉,从而形成一种稳健、俊俏、庄重的气魄。如图中的“雨”、“卿”等字。如果左右部分有明显的主次之分。主要的部分当夸大一定的空间,但部分之间的内部空间的分割,要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从而达到明净朗洁,如图中的“钟”、“孙”等字。如果排得过紧,叫“触”;太松叫“散”。颜体的纵笔最为雄强,如武夫之手臂,筋骨强胜,有凛然不可侵犯之色。如与横相交,左宜略疏。与横相同,需避免平行线,要有向背曲直、轻重长短之变化。横与竖相配,从抽象上看,恰好构成十字形,结体的骨架由此而立。其他一切的变化,都将以此为参照关系。

穿插和托抱式

欧阳询《三十六法》:“穿插,字画交错者,欲其疏密、长短、大小匀停,如‘中’、‘弗’、‘井,、‘曲’,册’、‘兼’、‘禹’、‘禺’、‘爽’、’尔,、‘襄’、‘甬’、‘耳’、‘娄’、‘由’、‘垂’、‘耳,、’无‘、‘密’之类,《八诀》所谓:四面停匀,八边具备是也。”尤其是主要以横竖构成的、较为简洁的汉字,安排得当,就像一个简练的造型物,给人以构成的抽象之美。如主笔是横,这就称之为“穿”,意思是穿过它的宽处;如果说主笔是竖的话,意思就是插其虚处。如图“中”字一竖插于“口”的正中,“再”字的最后一横当穿其腰处。

更多的情况下,是穿插并用的,如图中“平”、“车”等字。:杯管是穿还是插,要笔到力到,笔不到处留神;都要平得住、撑得起被穿插的部分;其次,要表现出某种互相依存、互为支撑的对应关系,如“平”字的第二横写得比较长,又略带圆势,而竖写得很短,既突出了竖横间的关系,又使整个字显得十分平正,古拙沉雄。故在穿插式的字中,要尽可能地表现出以中心为核心的对应关系。

上托下抱,既要暗示出强劲的力度,又要给人舒展和谐之美。许多字,似乎都表现了这样一种意象,如图中“司”、“旭”等字,其中横折钩与反抛钩就像一条弯曲自如的手臂,钩仿佛是手掌,自如地将“口”与“曰”托抱而起,既宽舒又适度。再如平捺,就好像是一条行驶中的船,要载得起被负载的物体,故遣出的部分一般要稍长一些,波折要流畅舒展,从而给人轻松流动的感觉。

层叠式和上下式

从结体上而言,最难以安排的字有两大类:一类是笔画很少的,尤其是“一”字,如将杜甫的“一行白鹭上青天”写成楷书,并非是件易事;另一类是笔画比较多,如图中“翼”、“蛮”、“岭”等字。尤其是后类的字,看上去像层层叠叠的建筑物,并以各种几何结构展示其空间的不同变化。如图中“罄”字整体上为六边形,左右两个角分别是撇和捺,上部是一个微微倾斜的梯形,下面的“缶”分别是由三角形和矩形组成。所以,从整体上看,除了撇捺是向左右伸展,具有最明确的张力,其余的笔画具有明显的层层排叠的倾向,并微妙地表现出空间的错落感。有了清晰的认识,就比较容易把握住内部结构的各种关系。由于这类字笔画较多,运笔贵清劲舒展,提按转折,须隐约含蓄,不然会显得过重。

有许多左右结构的字,由于左右两部分的笔画多寡不一,加上我们的视觉习惯有左轻右重的趋势,假如过于追求上下整齐的效果,就会导致空间上发生不平衡的现象。如果两样东西的体积是不同的,但是拥有同样的质量,把它们放在一起就无法达到一种整体平稳的状态,这时候不如借助空间将其中的一个抬高或者降低一些,使得人们心理和视觉上产生平衡感。一般说来,以“口、曰、白、石、言、火、工、虫、土、足、矢、公、山、立”等为偏旁部首的,在左从上,如图中的“颂”、“项”等字;以“文、斤、力”等为偏旁部首的,在右从下,如图中的“斯”、“郡”、“教”、“卿”等字。这样,笔画少的部分就能从空间上的优势,压住笔画多的部分;即便是笔画数相同的,如图中“行”字,也是以左高右低的方式进行书写,这正好平衡了我们视觉习惯中左重右轻的趋势,使之稳定匀衡。

0 阅读:12

茶眼评陕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