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地下党听闻自己要被枪毙,突然说:我都招,但我要见哥哥一面!

四海视野 2025-02-18 11:45:51

1950年2月某日,台湾特务机构秘密监狱内,有人低语道。

指令已下达,执行枪决。

“别杀我,我愿意招供,但条件是你们必须通知我哥哥来此。”

萧明华是地下党员,她的话令特务们眼前一亮。

自己能否如此轻易地取得口供?若真如此,那便是极大的幸运。

他们深陷于领奖的幻想中无法自拔,未意识到萧明华的要求蕴含深意。

萧明华此举的动机何在?她的最终命运又怎样?

这些需从女英雄的独特历程谈起。她的经历非同寻常,是理解这一切的关键所在,逻辑清晰且用词准确,无需多余语气词。

著名女作家冰心曾评价萧明华,称她为中国最具潜力的女作家。

萧明华身份不简单,她不仅是位作家,还是知名的注音符号专家及语言学家。

她另有一重重要身份,即作为一名杰出的情报工作者。

萧明华生于浙江嘉兴县,小学毕业后遇抗日战争爆发。为避战火,家人全体迁居重庆。

她因成绩突出,迅速被重庆师范录取为插班生。

重庆政府为普及教育,制定了一套国语注音符号体系,该体系以笔画形式展现汉语拼音,用于辅助教学。

萧明华迅速掌握注音符号,且未及毕业便已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1943年,萧明华就读于白沙女子师范学院,该院师资力量雄厚,吸引了众多全国范围内的学者汇聚于此。

萧明华在此地汲取了进步思想,随后着手创作散文。

抗战胜利,她赴北京,延续边学习边创作之路。其小说与散文频现于文学期刊,持续发表。

萧明华与众多同期作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笔名“冰心”的谢婉莹,乃其闺中挚友。她对萧明华赞誉有加,称:“萧明华天赋异禀且勤奋好学。”

然而,某位人物的降临,彻底转变了萧明华的命运轨迹。

萧明华在北平求学时重逢了旧识朱芳春,后者时任北平师院教育心理学教授,二人早先在重庆便已相识。

重逢后,朱芳春向萧明华提供了大量阅读资料。

一本书为毛主席所著,名为《新民主主义论》。

萧明华在深入研究这些材料后,思想逐渐得到升华。

1946年12月下旬,北平学生因美国驻军对女生施暴,发起大规模抗议游行。

萧明华在此运动中表现卓越,始终身处游行队伍最前端。

事平后,朱芳春寻至,坦诚其另一身份——冀中军区敌工部负责人。

他期望萧明华加入党组织,共同为新中国建设而努力。

1947年9月,萧明华加入敌工部,成为地下情报人员。次年,她收到恩师台静农的邀请。

台静农曾任白沙女子师范教职,同时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

赴台教学后,他发现一棘手情况:数十年来,台湾因被日本占领,学生所学语言皆为日语。

抗战结束后,台湾民众停用日语,却不会当时国内的国语,导致沟通障碍。

台静农经细心观察,发现此地居民日常交流皆使用闽南话。

闽南话与潮州话相似,他即刻联想到自己的杰出弟子萧明华。

萧明华是注音符号专家,同时精通潮州话,能流利表达。

因此,台静农向萧明华发出邀请,期望她能担任自己的助教一职。

恩师邀请,触动萧明华心弦。身为地下党成员的她,已获悉党组织意在台湾开展情报工作的计划。

受邀前往台湾对我而言,恰是一个宝贵机会。

萧明华随即向朱芳春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期望党组织能予以批准。

朱芳春同样视此为难得机遇,故而极为赞同萧明华的观点。

二人上报后,党组织迅速反馈,同意萧明华的意见,并决定以她为核心,推进台湾地下情报工作的发展。

党组织指示萧明华抵台后勿急,先稳固地位,观察形势发展,再做打算。

萧明华启程,正式踏上前往台湾的旅途。

途中,她返回家乡探望父母,告知他们:

我离开后,归期未定。但请安心,快则一两年,慢则三四年,我们必将重逢。

此刻无人预料到,她的离去会成为诀别。这一走,竟是永恒,再未归来。

抵台后,萧明华即刻联络恩师台静农,经其安排,顺利入职师范学院执教。

她的核心课程包括“国语注音符号”及“现代汉语”两门。

萧明华安顿好后,即刻致信朱芳春,言简意赅:“吾双脚已稳踏台湾之地。”

数月后,萧明华于居所意外遇见朱芳春。

朱芳春告知萧明华,其化名现为于非,赴台目的是为支援并掩护萧明华。

两人迅速进入角色,扮作夫妻,全力投入到地下党组织的建立工作中,积极行动。

萧明华为图方便,写信告知家人已结婚。然而,她寄回的结婚照仅含自己半身,这让家人一度深感疑惑。

朱芳春与萧明华在台湾迅速行动,成功创立了一个组织,命名为“社会科学研究会”。

他们以心理学讲座为媒介,传播党的理念,同时依据日常观察,筛选可培养的积极分子。

随后,两人围绕这些积极分子,创立了“台湾新民主义青年联盟”,以此为核心加速壮大组织力量。

1949年,蒋介石在中国大陆战败,党中央随之将工作重心转移至台湾。

6月,党中央指令朱芳春与萧明华,主要任务是收集军事方面的情报。

党组织下令,“台湾新民主义青年联盟”活动转地下,指派萧明华负责联络、保管情报及密写任务。

两人迅速投入工作,持续将台湾国民党军队的众多绝密布防情报,不断传送回祖国大陆。

尤为重要的是《海南岛防卫方案》与《舟山群岛防卫方案》,还有关于台湾军队的6份关键情报,涵盖数量及部署情况。

我军解放海南等行动中,这些情报发挥了关键作用,对战局产生重大影响,确保了行动的顺利进行。

此期间,萧明华的兄长萧明柱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

萧明柱原为国民党政府职员,他曾设法使全家避开日本人搜捕,顺利抵达重庆。

萧明华赴台前后,其兄亦抵宝岛,并迅速被妹妹动员加入地下工作,成为传递众多绝密情报的关键人物。

事业正处顺境之际,局势却骤然恶化。

1949年6月,蒋介石抵达台湾后,迅速引发了一系列政治案件的严酷镇压,岛上政治氛围骤变,风雨飘摇。

短短数月内,两万余起案件频发,涉及人员总数高达14万。

台湾局势动荡,人心惶惶,但朱芳春与萧明华不惧风险,毅然坚守岗位,持续开展工作。

1950年1月,台湾地下情报网络遭遇重创,情报工作负责人蔡孝乾发生叛变。

审视蔡孝乾的履历,无任何瑕疵可言。

他生于台湾彰化,1924年投身革命,为资深前辈。曾在红军任职,并于1934年参与长征。

抗战时期,他服务于八路军敌工部,成功揭露并清除了众多特务。

我军筹备攻台之际,蔡孝乾返台,全面接管情报工作领导职责。

然而,他的一项缺陷,导致整个台湾的地下组织遭受毁灭性打击。

蔡孝乾虽资历深厚且能力强,但品德有瑕,他过分追求享乐,对物质生活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

抵台后,他痴迷于牛排,频繁擅自使用组织资金,在高档餐馆奢侈消费。

蒋介石严查后,特务迅速锁定并逮捕了蔡孝乾。

蔡孝乾在诱惑之下背叛,几乎泄露了台湾地下组织的所有关键信息,供出了众多重要节点。

数日后,共计一千八百余名地下党员遭捕,其中超千人遇害。

风暴来临时,萧明华与朱芳春正在家中为兄长萧明柱庆祝生日。

听到敲门声,萧明华通过门镜观察,发现来客神色异常。

她迅速部署,令朱芳春走后门撤离,并叮嘱兄长,无论敌人如何盘问,均称二人仅为兄妹,无其他牵连。

准备就绪,萧明华随即推开门。

幸运的是,敌特此次仅为试探,未进行抓捕行动,简单询问几句后便离去。

萧明华借此机会,把窗外晾衣架上的衣物全部收回。此举为暗号,意味着其所在之处已不安全。

随后,萧明华转送了所有保存的情报,并告诫情报线上的同志迅速撤离。

随后,她如常前往学校上课。2月6日晚11时,萧明华在宿舍内被捕。

审讯室内,敌人严刑拷打萧明华,企图逼其屈服,但萧明华坚贞不屈,严守秘密,敌人一无所获。

然而,这位外表柔弱的女性,经受住了皮鞭、烙铁、老虎凳的连续酷刑,始终坚守,未吐露任何情报。

敌人察觉遇到强敌,遂向上级汇报。上级特务首领迅速下令:处决萧明华。

萧明华窃听敌人对话后,明晰了自己的命运。

她不畏死亡,但朱芳春的状况令她担忧。离家后,两人断了联系,这让她难以安心。

当前情势下,她需催促朱芳春即刻离去,以免其受到自身波及。

思及此,她向敌人言道:“勿杀我,我可坦白,但须先见兄长萧明柱。”

正如文章起始所述,特务们闻此言甚喜,自以为觅得萧明华的弱点。

他们迅速以协助调查为由,将萧明柱及其家人传唤到场。

遇见哥哥嫂子,萧明华心情复杂。她深知,此番离别,兄妹或许永无重逢之时。

然而,她无暇沉浸于伤感之中。

在特务严密监视下,她取出一瓶物品,内含7粒普通鱼肝油。

她递瓶给嫂子,说:“哥嫂,我鱼肝油快吃完了,请按这牌子再买些。”

此说明令敌特困惑不已。

萧明华此举含义深刻,"鱼肝油"暗指"于",且"吃"在嘉兴话中与"去"相近,由此传达出特定信息。

因此,萧明华意图让兄长转告化名于非的朱芳春,速离台湾。

1950年11月7日晚,萧明华镇定地抵达台北马场町刑场。

离别之际,她留下了最终的遗言:

祝福父母亲人,望你们安好生活。我为让你们担忧致歉。请勿带我遗骨回乡,让我长留此地。

写毕,28岁的萧明华毅然面向大陆,英勇就义,显然意在以自身牺牲,期盼并见证祖国的统一。

1951年3月,朱芳春得到其他同志的掩护,顺利返回祖国大陆。

他带回萧明华搜集的情报,并告知了她牺牲的消息。

国家对这位情报女杰赞誉有加,浙江萧家父母及亲戚同样自豪,家族中能出此巾帼英雄,实为荣耀。

时光匆匆,转瞬间已至1982年。

此时,两岸民众交流的所有障碍已清除,祖国大陆与台湾实现了通信、通航及通商,各项事务均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萧明柱终得带妹妹骨灰归乡。

9月16日,萧明华烈士的骨灰被正式安置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内。

国家为她补办了追悼会,并立大理石墓碑以纪念。墓碑正面镌刻着萧明华的生平事迹,庄严肃穆。

背面仅书三字:归来兮!

英雄荣归故里,其矢志卫国的壮丽篇章,至此圆满落幕。

然而,萧明华的精神将永恒延续,化作推动我们民族迈向富强的关键力量。

【参考资料:】

廖春梅在《档案记忆》2016年第07期中讲述萧明华:“中国最有前途女作家”的隐秘人生。

《红色女谍骨灰自台归葬大陆 墓碑仅铭三字》——央视网2009年1月6日报道,一名传奇红色女谍的骨灰由台湾送回大陆,其墓碑上仅刻有三个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