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初那会儿,洪学智大将军摇身一变成了厅长,虽说官职往下降了点,可钱包却没咋受影响。他依旧拿着行政6级的高薪水,在吉林那地界儿,一待就是十多年,工资愣是没人能比他高。你说这事儿,是不是挺逗?降职不减薪,洪大将军可真是“低调”的奢华啊!
嘿,您知道吗?这工资啊,其实是他降了级之后的数目,要不然啊,还得往上窜一窜呢!
【从行政5级改为6级】
一九五五年那会儿,新中国玩起了新花样,整了个薪金制度。甭管你是地方上的小干部,还是军队里的大将军,都得按着自己的级别,领那份该得的薪水。大伙儿都按规矩来,谁也不多谁也不少,公平得很!
哎,您知道吗,在五十到六十年代中期那会儿,咱们军队的兄弟们,工资多少可是看1952年那会儿评的级别来的,跟唱戏的看戏本儿似的。可地方上的朋友们呢,那就不同了,他们是按行政级别来分锅里的肉大肉小的。这么一来,您瞧,开头儿它就没整到一个调儿上,跟唱对台戏似的。
一九六五年啊,军衔制度那会儿说了拜拜,紧接着,《改革军官薪金制度的大招儿》就出炉了。这一出,军官们的级别直接跟国家机关的行政干部看齐了,咔嚓一剪刀,剪成了23个等级,简单明了,跟吃炸酱面似的,一碗23根儿面条,清晰着呢!
通常来说啊,上将大都是国家行政5级的待遇,按常理讲,他本该也是如此。那时候,邓华享受着5级的行政待遇,可到了洪学智这儿,嘿,级别愣是给调到了6级,愣是比人家低了一头。
说起来工资这事儿,五级和六级啊,那真是差得没边儿也没多大,估摸着是因为人家那会儿已经是厅级的大干部了。虽说行政上挂着六级的名头,可他在吉林省里头,那工资可是顶呱呱的高,头一份儿!
【在地方的工资最高】
您瞧瞧,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那会儿啊,军队里的大将军和地方上的小干部,他们享受的级别待遇和干的活儿,那可真是两码事儿!这话咋讲呢?
您瞧瞧,这干部提拔啊,职位往上升,级别却原地踏步,差距是越拉越大。就好比说,军队里头那些团长啊,拿着的还是连长、排长的薪水;军长们呢,也就比照着团长、营长的待遇。更逗的是,行政14级里头,居然还能瞅见大军区的领导呢。按说,大军区的头头脑脑,怎么着也得是行政5、6级的排场嘛。这事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嘿,您知道吗,那股子事儿,在地方上的头头脑脑们那儿,也是屡见不鲜。一样的毛病,不少的地方大员们身上也有。说起来,这事儿不新鲜,就连咱地方上的干部们,也难以幸免。瞧瞧,不光咱们小老百姓,就连那些个地方上的领导,也逃不过这套路子。同样的戏码,在地方干部圈里头,那也是常有的事儿。
说起来吉林省委的头儿王淮湘,那可是从部队里摸爬滚打出来的。1955年那会儿,人家就戴上了大校的肩章,后来还一步步升到了少将。到了1965年,他已经是军政委的大官了。赶上全军干部大换血,改成跟国家机关干部一个体系,像他这样的正军级大佬,一般都得给个七级待遇。
没几年光景,他就噌噌噌往上升,成了吉林的头号书记,还兼着沈阳军区的二把手副政委,可他那行政级别啊,还是老样子,稳如泰山,一动不动。
打从一九六五年那会儿起,咱们全军的干部级别啊,就跟国家机关的行政干部级别挂上了钩,改头换面了一番。嘿,您猜怎么着?这一改啊,足足十五年,愣是没再动弹过一下!
到了1979年那会儿,部队里头搞了个大动作,成立了全军工资改革委员会,由部长张震打头阵,当上了主任。他们琢磨的事儿可不小,得追溯到1955年军官开始拿薪水那会儿,往后数了十年,中间干部们的薪水愣是降了三回。到了1965年,部队干脆跟地方看齐了,搞起了行政级别工资制。这一搞可好,有的干部职位升了,工资愣是一动不动,真是提职不提级,逗乐了一帮人。
这回改革啊,主要是冲着干部们的钱袋子去的,得按军中的级别来重新捯饬捯饬。干部们要是升了职,或者级别往上涨了,那荷包自然也得跟着鼓起来,工资得噌噌往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