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是如何产生的呢?债务危机又是从何而来的?为什么还要继续发行新债呢?
从打工人的负债角度来讲一下资本、商品和收入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资本家所获取的利润远远大于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的水平,他们所拥有的财富远远大于这辈子消费水平,即使顿顿喝茅台所消耗的资金,也只是他们家庭财富九牛一毛,也就是说,生产的成果,远远大于市场的实际消费水平。在资本的分配体系下,产能始终是过剩的,因为资本它具有无穷无际的增值需求。
资本家是怎么玩的呢?他会把自己剩余的利润再次循环投入到再生产,直到边际效益降至为零,造成了投资过剩。后面紧接着就是产能过剩。当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资本家就会减少投资,进而减产,随之迎来的就是大裁员。员工失业了,收入就降低,就无力购买自己生产的商品,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会更加卖不出去,资本只能进一步的减少生产,进行裁员,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危机就此发生。危机不是穷人制造的,穷人只是直接或间接的受害者。因为资本家他对生产资料绝对的占有,低层无数的劳动者除了出卖自己的体力和时间,用来换取劳动价值,一旦发生了经济危机,资本家首先就是降薪裁员,劳动者更加无力购买生产出来的产品,富得富死,穷的穷死,两极分化。那资本家为什么这么富裕呢?因为资本一旦投入到生产,他就会躺着赚钱,印钞机都能数冒烟。马克思说过一句话,经济危机其实就是相对的产能过剩与商品绝对匮乏的一个相结合,经济危机都是一种矛盾的结果,他前后矛盾也符合当下的环境呢?那这样的思路它有没有解?有,我认为方法有两个,要么是搞定过剩的生产力,要么就是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进行消灭产能过剩。直到产能过剩得以有效的消化,那么下一轮的经济呢,才能走向复苏。在凯恩斯主义兴起之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通常通过开启银矿、殖民、倾销、对外发起战争等方式来消耗过剩的生产力,从而度过危机。凯恩斯主义兴起之后,资本主义世界,转向需求刺激端,就是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来解决经济危机。每一次的经济危机后面都是货币刺激,消费贷、税贷、开票贷、背债、各种垃圾贷层出不穷,又为下一步危机埋下了伏笔。是人为的放大了你的购买力,从而产生一种消费。那什么是消费能力呢?什么又是购买力呢?其实购买力就是消费者手头里的钱,把你的钱花出去消费掉,从而形成一种消费购买力。那这些钱从哪里来呢?每个人手里的钱获取的途径只有两种,要么挣来的,要么借来的。先从挣钱的角度来看,一个国民所挣取的钱财速度等于生产力提高速度,而生产力提高的速度等于科技进步的速度,但是这种来的太慢了,你看之前投入的新能源,还有光伏发电,投入一二十年才产生了一种拉动经济效应,这周期太慢了,性子急的年轻人他是等不起的。当下很多年轻人一年攒个几万块钱,猴年马月才能攒到钱,一步到位,直接就是借钱,开门借山,因为借钱的速度他来的野蛮,来得快,借钱就是用信贷的方式,以债务的形式快速的增加居民的一种购买力,从消费端延缓了生产大于消费的一个问题。那请问经济危机这个根源到底在哪里?答案就在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出现了问题,因为资本家所分得的财富远远大于其自身家庭的实际需求,祖孙三代喝茅台也只能喝走他的财富一点点。
但是他们没日没夜的只顾着生产,这一点很要命,这又造成了生产水平远大于市场的实际需求水平,从而达成了一种生态不平衡。那么信贷在这中间又解决什么问题呢?并没有信贷,他只是暂时的提高了你们的消费能力,只是把当下的问题给延缓掉,根本上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在凯恩斯主义兴起之前,资本主义世界解决生产消费不平衡的方式叫做浪费,浪费掉过剩的生产力,把牛奶倒到河里。你譬如说像之前的任志强说过一句话,我宁愿把房子给炸了,我也不把他们便宜卖给穷人,典型的资本家思维。但是有的马路我明明十年不用修,我非得三年修一遍,是不是浪费啊?明明建造了房子,这个技术水平可以50年不用拆的,我偏要质量造的差一点,20年拆一回,我就替你难受,从逻辑上你怎么给我解释的通,再加上战争,明明袋子里装的是洗衣粉,我非要说这是致命的生化武器,我就要发起战争,你从经济学上怎么解释?那之前解决经济方式就是把它浪费掉,因为只有把它浪费掉,后面才有新的,用那句老话,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在凯恩斯主义兴起之后,资本主义世界所解决的生产消费不平衡的方式变了,不再叫浪费了。咱叫个新词,叫透支,也就是信贷借钱,就是对你的自己未来进行一次或多次的透支。很多人当下生存都是个问题,那未来活在哪里更是个谜,你怎么透支你的未来,真相就是未来死的更快,死的更惨,死的更值。因为你的借贷行为都是提前消费和预支,而你的债务它又快速的积压,你的还贷难度在增加。所以在凯恩斯主义兴起之前,经济危机所生产的危机都叫做大萧条,而二战之后,特别是布林顿森林体系破裂以后,资本主义世界所生产的经济危机普遍都是债务危机。
你看有的银行,有的G家都破产了,都是债务危机造成的。如果你想搞清楚决策者如何处置债务问题,那你就要先弄清楚债务它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演化成危机的。那我们要讲债务,就不得不去讲信贷,因为信贷是我们债务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那什么是信贷呢?信贷又是如何产生的?在原始社会当中,亚当捕捉一只野兔,换取夏娃10颗果实,这种行为叫做交换或者交易,意在支出某些商品、服务、金融或资产,用来换取另外一些商品、服务、金融、资产,这种产生的无数交易行为的总和称之为经济。当交易越丰富、越活跃,这个经济体它就越发达、越繁荣,构成交易行为当中的媒介,它是由货币来充当的,所以货币就是信用的象征。举个例子。
老王在小酒馆里想喝酒,需要用100元货币来进行支付,但是最近手头有点紧,没有钱,而这个酒他又想喝,怎么办呢?他就用赊账的方式先喝酒,以后有钱再来付。酒馆的老板,答应了老王的要求,因为他觉得老王是一个守信用的人,如果酒馆的老板不相信老王这个人,那老王必须得拿现金来支付,而他自己又没有钱,那获取货币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来了,叫借贷。于是老王就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同时他也承诺在未来按照合同的约定还本付息。银行根据老王的资质审核,相信老王未来,他的收入足以支持这笔贷款还本付息,愿意将这笔钱借给老王。以上所举的例子就是典型的商业信用的两种实践,一种是赊账,第二种就是货币借贷。在交易当中,当赊账发生后,买方就立即向卖方承担对应的货币数量的债务,也就叫做商业欠款,这个比较常见,很多赚钱的买卖都是被赊账赊破产、赊倒闭了。而有的聪明老板为了避免赊账的风险,对他的供货商说,兄弟,你想买我手里的货,手里又没有钱,但这个货你又不得不买。我认识一个人,他或许他能帮你解决借钱的问题,我能化解你资金不足的方式也是通过信贷的方式。那什么是信贷呢?我认为信贷它是对经济活动中影响最大的一种借贷活动。债权人贷出货币,借款人按期偿还并支付本金和利息,从而形成了一种信用形式。借贷,它是指贷款人和借款人这两者之间处于信任所产生的,对于银行,信贷产生的是一笔资产,这个资产就是借款人未来可收取权益的所得。如果你是个老赖,那对于银行来讲不是资产,它是一笔不良,是经济损失。所以银行的贷款数量的多少等同于借款人信用度、未来收益权的总和。银行获取未来收益权取决于借款人的收入水平和他所持有资产的价值。当借款人收入越高,表示他的偿还能力越强,借款人就能借到更多的资金,更便宜的利息,或者当借款人所持有的资产价值越高,就意味着他的抵押物越充分,也能借到银行更多的资金。从这里面我们就能看出来,信贷之所以增长,本质上就是基于对未来增长持有信心。当经济社会如果属于持续的增长,那么贷款人就会相信借款人未来收入也会增加,借款人所持有的资产未来会更值钱,所以抵押物才借的多。反之,信贷活动便会减少,信用额度。
便会逐步降低,为什么大家都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呢?因为信心才是信贷的基石。你借了房贷,连你自己都没有信心还了,那影响最大的就是信贷和金融系统,而银行的信贷又是对应商品流通以及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信贷又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呢?社会的经济活动是有无数个交易行为的总和,而增加交易中的支出就是新的经济的驱动力,增加驱动力就是借贷消费,可过度的借贷,过度的超前消费又会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浪费。去产能嘛?很多年轻人买的鞋子你看不穿,买了衣服也不穿,甚至有的女的买的包包,十个女的都用不完,还在买,买来又不用,这就属于典型的浪费。但是,资本主义体系下的经济问题,它的根源就是分配不平衡,造成生产力和消费力严重失调。
解决思路无外乎两种,消灭过剩的生产力或者提高消费。但是消灭过剩的生产力这种行为过于浪费。很多家庭都变成了超市和仓库了,把快递小哥都养肥了。我们很多普通人之所以不能倒,活着,唯一的价值就是去库存、去产能。当你想放弃怀疑人生,怀疑人活着的意义的时候,娱乐节目走起各种才艺演绎甚至各种表演,给你肾上腺素打上麻醉药或者精神甲片,让你继续熬着耗着,因为有很多商品等待着你要去产能。而另外一种方式呢?提高收入,用来支出使经济驱动。这句话看似符合逻辑。答案是,资本家才是这个体系运营下的最大受益者,因为他们掌握了生产资料,同时也控制着生产制度的分配。有位长者说的对,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真正的驱动力。但是现状是各国普遍运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在采用凯恩斯刺激经济的那一套,在这个体系内运作,那支出就是经济的驱动力。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那么什么是支出呢?支出就是你花钱,那花钱钱又从哪里来?提高你的收入,或者是提高你的借贷,那得出的公式就是收入加上你的借贷,等于你的总支出,等于总消费,商品加上服务或者投资金融和资产。所以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外一个人的收入。因为能量是守恒的,你在这个世界上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他人所赚取的,你每花的一块钱,就有人因此而赚到一块钱,而你所支出的这一块钱一定是来源于别人向你出售商品或者服务,你所支付的。所以A增加了支出,就会让B增加收入。B收入的增加反过来又会提高B的支出,于是又会增加其他人的收入,就这样持续下去,经济就繁荣了。所以你到现在明白了吗?为什么会有人纵容并鼓吹消费主义了吧?那如何增加你们的支出呢?我认为有两个工作需要同时完成,缺一不可。首先就是增强你的购买力,那你的购买力从哪里来呢?收入加上借贷等于支出,增加你的收入或者说提高你的借贷水平,都是增强你的购买力的一种举措。但是挣钱太慢了,就拿刚才的老王,他挣钱再拿来喝酒,那他什么时候才能喝得上这场酒呢?所以借钱既快又轻松,于是信贷就凭空制造出来,于是货币就这样生产出来了。你不是穷。命里不是没有钱,你只是没有找到合理的方法去解决你借钱路子,不是我有罪,是律师无能让我进来的。所以提高信用贷款水平可以有效的立刻增强居民的购买力。其次就是增强支出的意愿,但是人们在获得资金之后,并不都是乐意去消费或者投资,由于未来情况的不确定,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将资本储备起来,比如说。
解放之前,西藏的农牧民地窖里藏着都是数以吨计的金银财宝,又或者说假如预期的房价会上涨,而这边的货币购买力呢,又在持续下降,那人们就会用不动产的形式用来储备自己的财富,而不是拿着货币去扩大消费。所以最好的情形就是温和的通胀,即使货币相对商品均匀缓慢的贬值,当人们预感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从心理上他才会有积极主动的消费意愿。制造温和的通胀方式就是向市场投入过量的货币,所以货币它才会有超发,而信贷就是信用货币发行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另外一种就是财Z扩张,所以增加信贷是有助于制造通货膨胀,而提高信贷水平就是增强居民的消费水平,刺激居民消费意愿。因为增加信贷。他能够立刻让你增加支出,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外一个人的收入,这边增加支出,另一边就可以增加别人的收入,而增加收入的人会有一部分人把存款放在银行里,这样新的缺钱的人又能够从银行里得到钱,借到钱。你之所以通过信贷能贷到钱,取决于你未来的收入水平或者你名下的抵押物的价值,所以你收入的增加对应银行的信贷,它就能够提高你的借贷能力,也会提高你的授信额度。反之,你的授信会逐步递减,而能借到更多钱的人呢?反过来他也会增加他的支出。当你的支出增加了,就意味着你的消费还有投资上这些开销你都在增加。投资就是金融或资产购买量的一种增多,当你持有可抵押的资产变得更值钱的时候,于是你到银行里又能借到更多的钱。
从以上得出的规律就是,你的信贷之所以可以增加,是来于你收入水平的提高,或者你持有金融资产的价格上涨,从而你银行的授信额度才会得到增加,那信用额度的增加,又会进入到你自我强化。如此看来,信贷它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反之,信贷有可能就是你的毒药。但是信贷的逐步增加?要被累积成巨额的债务,从而又会制造债务危机,那么任何一笔借贷它都是有期限的,这个期限就是经济的一个周期。因为负债是一定要还的,当你在偿还债务的时候,你的支出一定会少于你的收入,当你支出下降,就会导致你的收入下降,当你收入下降,你的贷款能力就会下降,那么这个经济就会进入到去杠杆。当信贷野蛮扩张,经济持续向上时,你也是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当信贷收缩,经济向下,你也是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当这两个过程合为一体,就是一个完整的信贷周期。所以经历过信贷的扩张和信贷的收缩,这两个才是一个周期。
债务它分为三种,短期债务、中期债务,还有长期债务。那短期债务就是央行通过货币的政策调节信贷增速来控制经济活动,这样的信贷周期称之为短期债务周期。当经济发展过热,通胀风险在升高,央行就会提高利率,增大信贷的成本。通过限制的措施,减少信贷资金向投机市场进行流动。当经济增速下降,市场活跃度就会低迷,大行便会降低首付,降低利率,降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鼓励信贷波动,同时麻辣粉、酸辣粉用上来提高市场的流动性,财Z也会发债,合适的时候启动5万亿资金计划,这时候人们的收入就会增加,后面又会带动资产价格的上涨,为下一个周期而启动。以上这些就是以前房价越调控涨得越厉害的秘密,因为每经历一个短周期都需要五到八年,一国的经济体的宏观债务都是一浪高于一浪,持续的叠加中。虽然信贷可以提高我们的消费能力,也能有效的配置资源,促进生产,但是借贷它分为良性和非良性两种,一种是能够增加借款人的收入,从而提高你的还款能力,这种借贷称之为良性借贷。另外一种只是单纯的增加借款人的债务并不能提高其还款能力。纯碎的消费性借贷称之为非良性借贷。比如花借来的钱,我买一部拖拉机用来种庄稼,提高我的收入,偿还贷款,我还有结余,这种称为良性借贷。另外一种,我用借呗的钱去买包包,可包包并不能给我带来任何收入的增加,只是为了装个逼而已,满足了自己虚荣心,这种属于非良性负债,大多数都是悲剧收场的。又或者老王贷款来炒房,这一买一卖之间,房子还是那个房子,一点都没变,虽然涨价了,使得老王获得了还款能力,还有超额收益,但是对于社会的财富来说,这种投机行为并没有增加任何的产出。租客裁员,无辜中枪,那房价炒高了,租金也跟着涨,租客只能被迫搬走换,更小的房子,或者到更偏远的地方,底层人民更苦,比榴莲还苦。所以现在的资金流入到生产的领域称之为良性信贷,信贷流入到消费的领域或者是投机的领域,称之为非良性负债。
再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人们从主观上更愿意过量的支出,买买买、爽爽爽、大大大,呵呵呵。用徐老大的话来说,因为人们厌恶还债时必须要压缩支出,花钱一时爽,还钱一时恶心不开心,还钱都不开心,这是人的天性。所以为了化解还钱的痛苦,只能继续增加信贷额度。因为人们都不想急着还钱,因为他们明白借款人的天性,于是各种高利贷层出不穷,就看哪家公司最倒霉,接了最后一棒。因为大多数人借了钱,最终都是还不起的,要不银行背锅,要不过桥背锅,要不空放兜底,反正总有一个人是会坏账的。当偿还不起债务,那么这个人的一生呢?这个游戏就此终止了,那么谁最终承担这个责任?当一国债务的增速远大于这个GDP的增速,整体持续叠加了债务,就会让还债压力缓慢上涨,直到这个经济不堪重负。每当信贷达到了扩张的顶峰,那么投资的边际效益呢?就会降到零的水平。理论上这应该结束了信贷的扩张,可实际上,由于金融的资产疯狂的涨价而造成了一种财富的增长,这种效应给人们感觉很富有。人们更倾向于根据当前的形势来判断未来,认为未来各类指标跟现在差不多,所以从他们的心理上,未来的预期的收入它会继续增长,经济还会持续繁荣,金融的资产还会持续上涨,所以他们借贷的热情会愈演愈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大多数人就是死扛不服输。用大傻的话,投降输一半,你非得输的个彻底,输的一无所有,总把未来想的很美好。当你债务累积到极限的水平,不能再借了,你的贷款能力就会受到限制或者削弱,或者是抽贷。试问有哪个人敢把钱借给一个负债累累的人?之前企业的信贷、税贷、开票贷、担保基金超额放款,当你还本续贷的时候,发现还不了,变天了,过桥公司需要你提供房产作为担保,这一下很要命,去年借钱的时候,银行都没提出这种要求,现在还本金的时候,过桥公司提出这种要求,游戏规则变了,天变了,没有房子提供担保,你的银行授信本金就要逾期,找个朋友拿房子担保,结果抽贷了,你又欠了过桥的高额利息,直接把朋友拖下水,横竖都是死。
无抵押企业信贷服务费十到20个点,假设你借200万服务费,收你十个点,20万的服务费,一年之后过桥千二一天,周期为十天,过桥需要支付4万的利息,而这些换来的最终结果就是抽贷。资金使用率来说,放款到手200万,而你实际可支配的资金呢,只有168万,那32万都是属于额外的费用,等于你花了32万成本,换来了一个抽贷的答案,还把身边非常亲的朋友一起拉到民间高利贷里面,你又觉得上对不起天,下对不起地,你不得不继续削弱你的支出,用于偿还你的债务,于是你公司经营立刻陷入到破产无法持续经营的状态。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当你这边经济活动开始萎缩,企业减产,那么对应的员工和居民收入就会下降,人们为了偿还债务,不得不抛售你的资产。当这样的群体在增多的时候,抛售,资产的价格随之就会下降,所以资产就更加的不好流通,不好卖。为了偿还债务,你又不得不继续降低价格,所以遍地都是**,哀嚎遍野。对于那些杠杆水平过高的企业或者个人,那么他就无法兑现和承诺。房贷逾期和违约越来越多,银行这边由于坏账不断的增加,也会陷入到亏损,对于存款的人,担心储蓄损失都会引入到银行进行挤兑,那么银行就会破产。
接下来人们对于投资和借贷就会持与抗拒的心态。就像现在抖音上很多人讲述负债的故事,债务优化,债务协商,负债上岸,这都是当下一种环境对借贷产生了抗拒和忏悔。而当经济复苏,财富快速积累的时候呢?这些人又会进入到借贷市场,为什么?这就是人的天性,这没法改变的。债务的恶化,甚至对于那些经营正常的财务健康的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因为他无法在债券市场上进行融资,就会影响到他的日常经营,从而也会陷入到困境,开始降薪、裁员、出售资产甚至破产。那么大行看到这种情况就会降低利率,用于补充市场的流动性,但是这种已经于事无补了,资产负债表甚至都沦为负数。
以上说的案例不是说我们,我说的是别的国家。你譬如2010年负利率的房贷首次出现在丹麦的银行,日本在90年代房地产破裂之后,长时间维持在零利率,所以它的增长极低。经济之所以低迷,不是利率低,让经济陷入低迷,是之前的负债过高,杠杆过大,形成了一种资产泡沫,从而导致很多偿还不起,逾期违约蜂拥而至,引发了一种后遗症,经济快速的进入了衰退期,企业经营又无法支付高昂的利息。那么央行处于当时的环境,不得已,负利率或者是零利率,一切存在,它都有一定的道理。
对于一个宏观债务处于高位的经济体来说,利率必须低于GD P的增长,否则人们的收入便会减少。信贷源于人们对增长的一种信心的表现,当经济增长低迷,那信贷自然就萎缩了。当下一些人晒各种背债,本质上呢,它也是一种信贷的萎缩的一种写照。信贷扩张又何来背债这个产品了?这不就证明银子有很多钱放不出来吗?还需要完成指标。于是就叫一帮人出来忽悠小白,你背债不用还,这个房子来完成指标,反过来再挨个收拾你们,这叫一箭双雕,既完成了指标,又推卸了责任,找到了背锅侠,给出了一个答案,就是不是我行审查有问题,是这帮中介太坏了,把客户包装的太好了,一个立案,中介连窝端。辛苦三年,全部都充公,人还要受罪。
我行为什么要出卖中介呢?因为他要完成自己的指标,先让自己活下来。那为什么又要出卖为他效力的中介呢?因为只有你死了,他才没有事,总得找个人来背这个事儿,不是你死就是他亡,棋子永远就是棋子,利用完了之后只有牺牲掉,不会留着。以上纯属虚构,是杜撰的。
接着往下说,当利率低到零的标志,经济恰好走完了一个发展周期的一大半,这个发展周期我们称之为偿债周期。米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大萧条,还有2008年著名的次贷危机,利率都曾降到零。当然现在的米国利率呢,很高,很多人总是拿过去的经验来预测未来,比如有些财经媒体标题本次降息之后,大盘就会这样走,牛市都喊了三年了,哪一次来了,导致现在很多年轻人迷茫了,焦虑了,不知道到底该信谁,于是都跑去烧香算卦了,于是情感账号国学算卦占卜,生意一个比一个好,甚至有些玄学的生意都好。现在赚钱适合玩虚的,你看是不是,你只有他们说没十年经济危机就要来一次,逢八必有结束,诸如此类。不讲逻辑,没有科学论证就是扯淡。
那他们既然是扯淡,为什么生意还那么好呢?这里有窍门,一个卦给你算八8.8或者18块八地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既然你说的不准,也无伤大雅。这有点像之前的现金贷的盘子,我不借给你5000,我也不借给你1万,我只借给你800,月利息20分一个月,你也觉得不贵对不对?我算卦虽然水平很烂,但是我只收你8.8,你到哪里去证明它是真伪,因为你这个成本代价太大了,所以很多人只能吃哑巴亏。
我们接着往下说,其实不同的G家它的债务周期也是不一样的,美国以前用的是十年,日本是20年,其次就是化解短周期的债务,它的时间越来越短,长周期的是越来越长,98年到08年是十年,08年到14年呢是六年,14年到17年是三年。你看调控的周期它是越来越短,但是信贷的扩张刺激的效果也越来越局限性了。现在的年轻人买房子要贷款,买车要贷款,买手机要贷款,连个衣服鞋子都要分期。企业、居民、政府轮番加杠杆,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白户了,都想上来凑一凑,进行体验一下负债的感觉,你说要不要命了?可见,单纯的依靠信贷负债的扩张来刺激经济的增长似乎快要到头了。当你利率低至直到零的时候,那就是一个债务的长周期,将会失去N多年的时间。请问现在我们的情形处于一个什么点位?正所谓成也信 贷债务,败也信 贷债务。因为信贷它是一个工具,一旦使用了这个周期,它一定会存在。
简而言之,前面大家过的都是阔日子,都有钱倍儿有面子,那么以后换来的就是你的紧日子为代价,一个比一个穷,一个比一个惨。所以炒过过房子70后80后,你也没有资格嘲笑那些佛系的90后和00后,他们不是愤青,你们更不应该在他们面前吹嘘自己当年如何如何的奋斗,你怎么赚钱的?心里不清楚吗?因为促成他们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在那个时代,信贷它可以迅速的扩张,左脚踩右脚,从而形成了一种泡沫、财富、庞氏骗局等等,用于叠加你的债务,套取更多套房产,甚至用道家学问来讲,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传播道家的思想,不就是赶在上个时代信贷的野蛮扩张的一个窗口期吗?
所以得出的结论,个人奋斗在时代的趋势里面显得微不足道。说的更精准一点,那些炒房团之所以先富了,都是以后生的年轻人的绝望和失望甚至颓废为代价换来的,因为他们炒高了生活的成本,把未来的希望都给抽干了。导致结婚的结不起,生娃的生不起,谁才是寄生虫?是谁导致了当下年轻人的就业如此困难,刚毕业就失业,甚至有了炒房团团长又住上了豪宅,开起了豪车。一看学历,初中没毕业。本科他 奶奶都失业,你告诉我吧,就是你比人家早出生20年吗?所以炒房不看命好,全靠买的早。
我们接着往下讲。那为什么各个国家都会使用信贷这个工具来创造周期呢?让后人为前人来还债呢?因为经济全球化危机,你可以向外疏散,可以失去N年,也可以失去20年,甚至可以只失去两到三年,因为信贷它可以快速的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领先世界,领先其他国家半个身位,你就可以将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债务负担层层的向海外转移,债务是可以转移的。它不会消失,一旦你的速度放慢了,你有可能就会变成被转移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