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前些日子,“冰激凌”事件成为网络热点,宝马mini公司因为“拒绝”向中国顾客分发免费冰激凌,结果被骂上热搜。虽然宝马mini后来澄清,该事件只是个误会,但公司形象受损却已成事实。总之,不管宝马mini是有意还是无意,拒绝分享美食这件事,无疑让它损失沉重。
其实,古今中外,因为拒绝跟别人分享美食而招致大麻烦的“案例”并不鲜见,甚至有大人物因此而丧命。例如,春秋时期的郑灵公。
这件事,还要从楚国给郑灵公送“王八”一事说起。
周定王元年(前606年)冬十月,依附于楚国的郑穆公病死,世子姬夷即位,是为郑灵公。新国君上台后,按照规矩要向“老大”楚庄王表忠心,而楚庄王出于抚慰“小弟”的考虑,便在次年(前605年)春天,派人出使郑国并给郑灵公赠送一批珍贵的礼品,其中便包括一只大鼋(音同元)。
鼋即大鳖,俗称甲鱼、团鱼,民间又称为“王八”
依据《尔雅翼》的解释,“鼋,鳖之大者,阔或至一二丈”。 杨伯峻在其所著的《春秋左传注》解释道:“鳖今俗名脚鱼,又名团鱼。”也就是说,鼋其实就是大鳖,今天俗称甲鱼、团鱼,如果按照民间粗俗点儿的说法,就是“王八”。
鼋这种东西虽然长得丑,但肉质极其鲜香,堪称天下美味,更何况楚国送来的还是一只极其少见的大型鼋,就更是难得。因此,郑灵公非常高兴,在款待楚国使者的同时,还下令御厨用大锅把大鼋给炖了,再备下好酒,准备在朝会结束后跟大臣们共享美食。
当时,两位执政大臣子家(姬归生)、子公(姬宋)正在上朝的途中,还不知道郑灵公准备邀请他们共享美食的消息,但此时子公的食指却动了起来。只见子公嘿嘿一笑,然后跟子家讲:“平时我的食指如果自主动起来的话,就预示着有口福。”(成语“食指大动”的典故来源)。子家听后很高兴,但却将信将疑。
子公有个特异功能,只要食指大动,便会有口福
果不其然,等到朝会结束后,郑灵公挽留群臣,并邀请他们品尝天下美味-鼋。子公听后不禁笑容满面,并对着子家不停地挤眉弄眼,而后者也是会心一笑。郑灵公看到两人的举动不寻常,便向子家询问缘由,后者便将子公先前给他讲的话复述一遍,并提前感谢国君的盛情招待。
郑灵公听后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说什么,但内心却已经决定戏耍子公一番,让他的“特异功能”失灵。
不久,大鼋炖熟、美酒备好,郑灵公招呼群臣入座,并命侍从把鼋羹分赐群臣,却唯独不给子公吃。看着眼前的空碗,捞不到一口肉吃的子公尴了个大尬,于是用渴望的眼神的望向郑灵公,希望寻找答案,但收到的却是国君意味深长的微笑。
在场的人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美味,一边用眼角的余光去窥视国君跟子公之间的较量。他们都看得出,郑灵公的心思很明显:子公不是说他的食指一动就有好东西吃吗?寡人偏偏不给他吃,看看是他的食指灵,还是寡人的中指灵?
染指
春秋一个高度推崇礼制的时代,诚如孔老夫子所言“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国君对待臣僚不可失礼,否则会让后者很没有面子,忠诚心会大打折扣。子公难以忍受在大庭广众之下受此侮辱,尴尬顿时变成怒火,于是气呼呼地站起身来,快步走到盛肉的大鼎面前,伸出食指往里面蘸了一口肉汤,尝了尝味道,随后大摇大摆地出宫。
这就是成语“染指”的典故来源。
子公这一招“反将”激怒郑灵公,他心说:“这是赤裸裸的挑衅,明摆要着跟寡人叫板啊!”郑灵公一生气,便想当场杀死子公,幸亏有大臣赶紧阻拦说:“为了一口吃的闹成这样子,传出去,咱们郑国的脸还要不要了?”郑灵公听后觉得有道理,怒气渐消,就决定放子公一马。
没成想,子公倒是来劲了。子公心想:你(郑灵公)公开羞辱我在前,想弄死我在后,这摆明是不把我当执政大臣看啊。行,你有初一我就有十五,你既然不弄死我,那我就弄死你。
于是,子公跑去找子家,把自己准备弑君的计划告诉他。子家听后说:“为了一口吃的就想杀国君,你没毛病吧?再说,牲畜老了都舍不得杀,何况是国君?”
子公受辱后,竟然唆使子家跟他一起弑君
子公见子家不同意,便威胁说:“如果你不答应,我就到国君面前诬告你谋反,到时候杀你全家。”子家见子公准备来狠的,为了身家性命计,也只好答应。
事情办得很成功。就在当年夏天,子公、子家联手弑杀郑灵公,然后扶立公子坚即位,是为郑襄公。就这样,登基只有半年的郑灵公,因为拒绝给一个大臣分鳖汤,结果丢掉性命,实在是离了个大谱。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见《左传·宣公四年》。
郑灵公因为不肯分享美食给大臣,结果被杀
子公因为一碗甲鱼汤惹恼郑灵公在前,随后又联合子家弑杀国君,身为臣子却如此无礼、猖狂,难免会惹怒郑国士大夫和军民。所以等到子家去世后,国人便因为子公、子家弑君的罪恶,将他们的家族全部赶出郑国。此时,距离郑灵公遇害已过去6年。
参考书目
1.【春秋】左丘明:《左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2.【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