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车的发展可谓势不可挡。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挂着绿牌的汽车,耳边响起的尽是电车的“咻咻”声。
今年7月,国内电车零售渗透率达到51.1%,首次实现单月渗透率超过50%。这意味着国内每销售两辆乘用车(以私家车为主),就有一辆是电车。电车已占据乘用车零售市场的半壁江山。预计未来随着新旧车辆的逐渐更替,全社会电车保有量将达到与燃油车相当的水平。
电车是亲儿子一直以来,国家为鼓励电车发展,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使电车成为国内市场的宠儿,电车车主在率先吃螃蟹的过程中,吃到了珍珠。电车绿牌在各地享有诸多福利。目前,除了北京和上海以外,全国所有地区新能源汽车都可以免费获得绿牌,并且上绿牌后不受限行限号的影响。
相反,在一些大城市,传统燃油车上牌困难,需要摇号或高价竞拍,使用时还会受到每周特定日期的限行限制,出行极为不便。
电车在税费方面也享受显著的减免政策。
符合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均可享受车辆购置税减免,这可以省下1.5-3万元。
此外,纯电动商用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商用车免征车船税。
这些税费减免政策大大降低了消费者购买电车的成本,有力地推动了电车的发展。
自2009年起,养路费并入油价中,这使得燃油车车主在加油时需要承担更高的费用。而电车的电价中并不包含养路费,这形成了一种区别待遇,燃油车车主对此颇有怨言。
要知道燃油车每年上交上万亿燃油税收,却还是限购限行。
油电同权呼声高目前,燃油车与电车在政策上存在诸多不平等。这些不平等现象使得燃油车车主感到不公平,也不利于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实现油电同权具有必要性。
一方面,公平竞争能够激发市场活力,促使车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选择。
另一方面,油电同权可以让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汽车类型,而不是被政策引导左右。只有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汽车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期,国家标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的发布,指出电车将要进行年检。这一举措旨在提高电车的安全性,减少燃爆事故,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电车与燃油车在管理上的距离。
油电公平竞争对消费者更好电车的崛起令人瞩目,销量和保有量不断攀升,技术也在持续进步。汽车市场应该是一个多元化的生态系统,燃油车和电车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应该让它们在同等条件下自由竞争。
当政策不再偏向某一方时,车企将更加注重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品质和优化服务来吸引消费者,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用车体验。
而不是靠给汽车配备电视、冰箱、马桶等没有技术含量和实际价值的物件来吸引眼球。
电车的发展势头迅猛,但未来需要在政策和技术层面实现更好的平衡。只有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汽车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选择。
别急,他们承受不了电车不交养路费的后果!
资本操控
不急,先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