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文/何不饮酒读书
据地理资料显示,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71%,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29%。而这1.49亿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便星罗棋布的分布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这些国家和地区中,面积最大的为俄罗斯联邦(以下简称俄罗斯),土地面积1709.82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
俄罗斯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其中的22个自治共和国因为权力远远比其他的州大,而又被认为是国中之国。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超级大国苏联的解体,冷战也随之结束,俄罗斯作为最大加盟共和国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财产,但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苏联解体带来的各族民族主义爆发的危机,车臣共和国(以下简称车臣)就是闹得最凶的那个。
车臣人和俄罗斯人的冲突由来已久,远在18世纪初(也就是三百年前),当时的俄国击败了奥斯曼帝国后,对依附于奥斯曼帝国的车臣人发起了进攻,并在初步占领车臣地区后发起了暴政和屠杀,也由此激起了车臣人大规模的反抗。双方打打杀杀了好久,一直到1867年车臣地区也实施了工业革命,虽仍然有部分车臣人心中不满但最终还是安定了段时间。苏联建立后,斯大林还成立了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给予车臣人更大的自治权。然后随着二战的爆发,德军深入到俄罗斯境内,部分怀着独立期望的车臣人又和德军接触,妄图把车臣从苏联分裂出去。1944年,在德军基本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斯大林腾出手来对付车臣人了。他下令将几乎全部的车臣人(大约39万人)强制迁移到中亚的哈萨克斯坦。直到5年后的1949年,有4%的移民(大约1.5万人)死亡。8年之后,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才决定恢复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
91年苏联解体后,原来的各个加盟国纷纷恢复了以往的独立主权国家地位。位于高加索地区的三个小加盟国——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就是如此。然而这引起了车臣人的眼馋,妄想着和这三小国一样成为主权独立国家。于是乎,1991年11月车臣共和国总统杜达耶夫(自封的)宣布车臣共和国独立,并很快组织了车臣国民卫队,人数达到近六万人。西部的印古什地区宣布加入俄罗斯联邦。1992年12月10日,印古什共和国与车臣共和国分开,印古什地区宣布加入俄罗斯联邦。
在车臣宣布独立后,以叶利钦为总统的俄罗斯政府因为既要忙着收拾苏联留下的烂摊子,又要对付外部势力进行的趁火打劫和经济掠夺,所以一开始是以一种很软弱的态度和车臣谈判的,先是承认了杜达耶夫的合法总统地位;接着又对车臣银行的账户解除冻结,以便拨去退休金;车臣还得到了给自己的公民颁发护照的权利;在1992年5月时任俄罗斯国防部长格拉乔夫甚至命令将北高加索军区95%的武器移交给了车臣武装,包括当时最先进的T-80坦克。甚至还让联邦一切行政机构全部撤出车臣,虽然没有承认,但这时候的车臣确实已经有了事实上的独立国家性质。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让车臣暂时放弃独立。
然而,俄罗斯政府的退让,并没有让车臣领情太久。一年之后的1993年,车臣再次宣布独立。这时的俄罗斯终于坐不住了,之前俄罗斯之所以这么拉拢车臣,一方面是领土主权的面子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车臣有大量的石油资源,而石油资源是俄罗斯换取外汇的重要手段,俄罗斯舍不得这块肥肉。而当时的国际形势是油价在美国的主导下持续十几年走低,以前的苏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被疲弱的油价拖垮的。上台后的叶利钦满以为能和美国打好关系,重振俄罗斯经济。但任何时候都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美国不可能放弃这个打垮俄罗斯的机会,继续保持着低油价,导致俄罗斯很难受,因为卖再多的石油外汇量还是不断的减少,车臣的影响力自然就没那么重要了;而国内方面,因为叶利钦的“休克疗法”,俄罗斯的金融市场混乱不堪,经济一落千丈,整体国力也在下降,俄罗斯人怨声载道,这时候得想法子转移内部矛盾呀。综合国际和国内这两方面,俄罗斯决定动手了。
图1
第一次车臣战争
1994年12月,俄罗斯三路大军挺进车臣境内。当时俄罗斯上层官员都对这场战争很自信,扶持叶利钦上台的时任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就自信满满的夸下海口:“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就可拿下格罗兹尼(车臣首府)。”
然后事实证明,盲目的乐观实不可取的。1994年12月31日,俄军地面部队在向城内进攻时,尝到了车臣武装的惨痛还击,仅仅一夜便有超过1000俄军阵亡。俄军事先准备上的不足和兵种之间糟糕的联动性显露无疑。所幸在绝对的空军和火箭炮优势下,俄军最终还是在1995年1月19日攻占了格罗兹尼。随后不久又控制了车臣的大部分城区,车臣武装随后转入南部山区,打起了游击战,并在莫斯科和其他地方发动了多起恐怖袭击,引起俄罗斯居民的恐慌。在此期间,车臣总统杜达耶夫被俄军炸死,不过杜达耶夫的死并没有宣告战争的结束,剩下的数万车臣武装军队又重新选出了一位新总统,继续和俄军进行着战争。
图2
眼看国内大选将近,国内压力和指责又重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无奈和车臣反政府武装于1996年8月31日签署停火协定,第一次车臣战争正式结束。
世界第二强的俄军历经一年也没拿下个小小的车臣,颜面尽失。而据官方数字统计,此战俄军死亡人数为3826人,伤者17892人,另有1906人失踪。同时战争也导致超过10万平民死亡,车臣数十年建造的基础设施毁于一旦。协议签署后的三年里,尽管车臣仍为俄罗斯共同体的其中一员,但却享有实质上的非正式的独立。
第二次车臣战争
在签署停火协议后的三年里,俄罗斯和车臣政府都迎来了一些喘息时间。在国际上,由于科索沃战争的爆发和美国对欧元的打击,中东局势震荡,国际油价开始上涨,西欧和俄罗斯的关系也开始缓和。所以俄罗斯在国际外交上的话语权逐渐变强,经济实力也迅速提升,这时候的俄罗斯的总统叶利钦已经辞职,他推选的接班人普京则成为了俄罗斯代总统。特工出身的普京便想着一劳永逸的解决车臣这个大麻烦,正愁没有开战的好时机呢。车臣这边就开始作死了。
图3
1999年8月初,车臣武装力量总司令巴萨耶夫率领几千名武装分子入侵了达吉斯坦共和国的南部村庄,并于8月10日成立所谓的“达吉斯坦国家”。这下可是惹恼了普金,命令俄军以北高加索军区为基础建立联合军队集团镇压车臣武装。这次俄军在吸取了美国打科索沃的经验后,战术高明多了。先使用航空兵和炮兵猛烈打击叛军,然后再派地面部队采用特种战术进行攻击。短短十几天,俄军便取得了歼敌千余人的战绩。到8月25日已经基本消灭了达吉斯坦境内的所有车臣武装分子,收复了所有被占领的村庄。
图4
199年9月30日,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俄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集合向车臣境内的武装分子发起进攻。在先行控制了车臣首府与外界联系的那兹拉尼---格罗兹尼公路后。10月17日,俄军的航空兵和炮兵先对数个城镇和村庄的武装分子进行一次全覆盖的炮火打击,紧接着再派从集团军调来的特种部队和内务部队进行地面占领。到了1999年12月3日,俄军已经解放了车臣境内119个居民点中的98个,解放了车臣三分之二的地区。最后只剩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了。
格罗兹尼南部背靠山区,因此已有部分车臣叛军逃向了南部山区。俄军调级大量的特种快速反应部队、特警、内务部队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包围了格罗兹尼。另一方面,派出集团军部队前往南部山区封锁格罗兹尼和山区的道路同时追击逃往山区的车臣叛军。1999年12月25日,俄军攻入格罗兹尼,开始对各个据点逐个击破。2000年1月18日在城中满是积雪的情况下,俄军继续进攻,然而由于将领们考虑不周,穿着军绿色军装的俄军战士们在白茫茫的雪地里成了车臣叛军的绝佳目标。这一天,俄军死伤惨重。不得已之下,俄军又调集了一些精锐的特种部队来协助对格罗兹尼的占领。2月月4日,俄军将俄罗斯国旗插上了格罗兹尼市中心车臣政府大楼。
在清理车臣武装的残余兵力时,由于俄军的一次失误,有一千多的车臣非法武装突围成功,躲进了南部山区里。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俄军和车臣武装之间又断断续续的展开了多起小规模战斗。直到2000年6月战斗才基本平息,车臣境内的武装基本被平定下来。
2001年1月22日,俄总统普京宣布俄军将全面从车臣撤军,但同时也会留下由1.5万人组成的集团军第42师和内卫部的一个7000人组成的旅长期驻守车臣,未来的工作也将转变成防止车臣独立运动死灰复燃。
反观第二次车臣战争,小编觉得俄军比起第一次车臣战争理性了很多。首先就是事先的情报搜集准备的很充分;第二就是利用了自己绝对的制空权和各种其他高新军事装备的优势,对车臣叛军的重要基地、弹药库、道路、武装人员住所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极大地减少了地面部队的伤亡;第三点就是不再冒失冒进,稳扎稳打,充分运用了特种部队来对叛军首领进行斩首行动,使叛军的中枢系统受到极大地损坏。综合以上三点,俄军才能在第二次的车臣战争中去的较大的胜利,保证了车臣地区的稳定,维护了俄罗斯国内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