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是广州最具发展潜力的区

问儿说房产 2025-01-31 15:28:31

黄埔是广州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具有遥遥领先的产业、科技实力。

遥遥领先的产业实力

广州高新技术企业创新TOP500榜——黄埔185家,占比37%。天河、番禺差不多,分别是56家、55家,南沙44家,花都41家,白云32家,越秀、增城分别为22家,海珠20家,荔湾12家,从化9家。

广州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TOP300榜——黄埔121家,天河第二,仅有39家。其后是南沙、番禺、花都,分别有34家、31家、31家。

广州独角兽企业创新TOP10榜——黄埔4家,其次为番禺,为3家,海珠、天河、南沙各1家。

广州“未来独角兽”企业创新TOP20榜——黄埔10家,占比50%。排名前5有4家来自黄埔。其次,天河4家,其余为海珠2家、番禺2家、南沙2家。

广州“隐形冠军”企业创新TOP40榜——黄埔20家,占比50%。其余是天河6家、番禺4家、花都4家、白云3家、南沙2家、从化1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州创新TOP100榜——黄埔57家,占比57%。其余是花都10家,番禺、南沙各9家,天河5家,白云4家,增城、从化各2家,越秀、海珠各1家。

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广州)创新TOP400榜——黄埔163家,占比40.75%。其余是番禺46家,花都、南沙各40家。

广州外商投资企业创新TOP40榜——黄埔15家。其余是南沙8家,花都6家,天河、番禺各4家,增城2家,海珠1家。

以上为广州日报数字化研究院发布的“广东创新榜(2024)”数据。

2023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工业总产值达9015.9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8873.82亿元,贡献广州41.1%的工业增加值,创造4成以上工业投资,工业综合实力排名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二,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开发区首位。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已超过50%。截至2024年4月,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有119家,约占广州市的一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有1092家,占广州市入选企业的30.5%;制造业单项冠军18家,占广州市的75%。集聚了4.8万余家中小企业,以占广州6.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40%的工业产值、15%的GDP和17%的税收收入。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居广州各区之首。

我特别重视一个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因为这代表着当地本土企业的实力,是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最佳代表。黄埔区拥有广州近1/3的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位居各区第一,成为广州上市企业最集中、资本市场最活跃的区域。超过4成上市公司为近5年IPO,这说明黄埔最近几年本土企业逐渐进入丰收期。

黄埔不但本土优秀企业数量最多,成色也好,近一半A股公司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上市板块来看,主板公司在黄埔区上市公司中占据主流,截至2024年3月科创板公司也有10家,占广州科创板公司数量(18家)的55.56%,其中包括一批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司。目前,科创板公司百奥泰的市值超过150亿元,慧智微的市值也有55亿元。

同时,广州开发区的A股公司中,有27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其A股公司的比例接近一半。其中,生物产业的战新公司最多,有9家;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公司分别有7家,新材料产业公司有4家。

此外,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15家A股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包括安凯微、方邦股份、洁特生物等。

遥遥领先的科技实力

根据《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3)》,广州各区创新指数综合平均得分为77.05分。11个区中有3个区的综合得分在平均值以上。黄埔区得分第一,为95.60分,综合得分居全市第一,多项科技创新成绩表现亮眼,9项指标得分均居各区之首;天河区以83.12分名列第二,技术合同成交额居全市第一;南沙区居第三,得分为78.47分。

从支出总额来看,黄埔286.87亿,天河198.64亿,南沙122.88亿,番禺91.86亿,海珠83.54亿,越秀54.01亿,白云45.51亿,花都41.36亿,增城39.96亿,荔湾14.18亿,从化9.56亿。黄埔不仅研发投入数额最高,强度也是最大,全社会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的比重6.65%。

从财政科技支出总额来看,黄埔遥遥领先,高达69.97亿元。其余南沙27.80亿,增城10.11亿,花都6.18亿,海珠2.67亿,白云2.52亿,天河1.73亿,荔湾1.39亿,番禺0.72亿,越秀0.42亿,从化0.06亿。

黄埔创新人才最集中、潜力大。2022年广州市各区每万从业人员R&D人员全时当量平均得分为74.50分,11个区中指标得分最高的是黄埔区,为100.00分。广州市各区该项指标平均值为158.28人年/万人。黄埔区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研究人员数为436.79人年/万人,排名第一。

黄埔创新主体的研发投入断层领先。从规上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来看,黄埔区断层领先,支出总额达234.01亿元。其余,天河95.69亿,南沙71.58亿,番禺57.55亿,花都40.14亿,白云27.37亿,海珠25.52亿,增城23.64亿,越秀15.42亿,荔湾9.52亿,从化8.45亿。

从规上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来看,黄埔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同样最高,占比1.90%,其余各区指标值均在0.4%-1.5%之间。

从广州各区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来看,黄埔区和天河区国家创新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分别拥有40家和36家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远超其他区。

从广州各区省级创新平台建设来看,黄埔区的省级创新平台数量最多,有707家,排名第一。其次是天河区,有615家,排名第二,这两区的省级创新平台数量远超其他区。

从各区国家级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数量来看,黄埔拥有的孵化器数量35家,全市第一,其次是天河28家。

从各区企业在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中的获奖情况来看,黄埔区获奖企业数量最多,达568家,指标值远远高于其他区。

此外,黄埔区聚集各类科研机构超1000家,拥有全省三分之二的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全市一半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黄埔区产业、科技实力那么强,为什么最近几年发展速度非常缓慢呢?2022年仅增长1.5%,2023年仅增长1.2%,2024年前三季度仅增长2.2%,名义增速几乎为0,大跌眼镜。

主要还是黄埔区支柱产业“车、显、药、芯”中“车、显”增长出现了问题。最大的汽车产业,广汽本田2024年销量同比下滑26.52%。比低迷更可怕的是广本的下滑仍未触底。我不看好广本的未来。其次,近年来显示市场波动幅度较大。2021年至2023年,显示龙头TCL科技营收同比增长113.05%、1.72%、4.69%,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下降7.57%。在产能过剩压力下,相关机构预测行业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下降。

最好的解释也许是,黄埔高新企业数量不少,潜力很大,但是规模还不够大,产业占比还不够高,还无法抵消传统产业衰退带来的冲击。只要度过这几年爬坡过坎,厚积薄发,产业转型升级成功,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黄埔区大概率会迎来新一轮爆发。

1 阅读:266
评论列表
  • 2025-02-18 00:35

    小编说是就是,黄埔区大爆发

  • 2025-02-12 17:32

    南沙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