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的书法,从古至今遭到诸多非议,世人对其评判,主要分为2种原因,第一种源自人品,古人推崇“字如其人”,若是德行有亏,书法自是差劲,赵孟頫出身宋朝宗室,然而元人掌权后,他被逼无奈,效命元朝,遭到君子雅士所不耻,将其行为比附书法,声称其字“奴颜媚骨”,缺乏气节。
第二方面,则是源自赵孟頫的书风,他师法“二王”,主要汲取俊逸、曼妙之态,同时简化古人笔势,线条率性秀媚,风格偏为柔丽,尤其是早年法帖,筋骨不够刚健,略显庸俗,再加上人品关系,遭到诸多谩骂。
比如傅山曾说:“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康有为批判的更是激烈:“更勿学赵、董,荡为软滑流靡一路。若一入迷津,便堕阿鼻牛犁地狱,无复超度飞升之日矣”,诸如此类的批判,可谓是数不胜数。
当代很多“书法小白”,信以为真,凡是提及“赵字”,统一打上媚俗、不可学的标签,实际上,赵孟頫书法完全没有,上述言论那般不堪,据文献记载,他乃是罕见的“全能之才”,行楷、草书、篆隶等,无所不精,自幼教育良好,受到文艺熏陶深厚,当年忽必烈见到他,将其誉为“神仙中人”。
同时代的文人粱子寅也说:“至其尺牍挥洒,奕奕有晋人一种风气亦不可掩,岂易及哉”,确实赵孟頫早年的作品,笔力炼化不够,缺乏一定阳刚气,他自己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中年时期,临摹大量的李邕和颜真卿法帖,慢慢深化用笔气力,筋骨日益夯实,中后期作品,毫无媚俗问题。
譬如临终之前,即为67岁写的《昼锦堂记》,笔笔醇和自然、精到沉着,《昼锦堂记》原文是欧阳修所作,辞藻华美,深得文人青睐,赵孟頫欣赏欧阳修的才华和心性,视其为“人生偶像”,离世之前重读,感悟深厚,遂提笔抄写,此帖乃是罕见的真迹传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字迹保存十分完好,点画清晰生动,墨色润丽如新,使用中锋行笔,以藏锋收敛变化,外观圆融平滑,少见锐气,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即便写于晚年,用笔也毫不松懈,每个字精到从容,把楷书的稳健,与行书的流逸相融合,字字精妙非凡、舒和明媚,美得十分直观。
无愧于朱和羹称赞:“子昂得《黄庭》、《乐毅》法居多。邢子愿谓右军以后惟赵吴兴得正衣钵,唐、宋人皆不及也”,客观论就水平,赵孟頫的这幅“临终绝笔”,传世800年无敌手,字字刚柔尽备,内层筋骨浑实,毫无半分俗气,足以超越唐宋时期的名家,位列书坛“尖端行列”,狠狠打脸喷子的恶评。
您对赵孟頫的书法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