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韩国国税厅宣布对演员李准基追缴 9 亿韩元税款,震动中韩娱乐圈。调查显示,李准基通过旗下策划公司 JG 与经纪公司 Tree J 娱乐进行资金流转,将 2018-2022 年的演艺收入以 “企业服务费用” 名义计入公司账目,使个人所得税(最高 45%)转化为法人税(最高 24%),涉嫌偷逃税款 3.2 亿韩元。这种操作在韩国娱乐圈被称为 “公司化避税”,即通过设立关联企业拆分收入,利用税种差异降低税负。
事件追溯至 2023 年国税厅的专项稽查。当时正值韩国加强高收入者税务监管,李准基的税务申报数据显示,其个人年收入从 2017 年的 12 亿韩元跃升至 2021 年的 35 亿韩元,但纳税额增幅仅为 60%,明显低于收入增长比例。稽查人员发现,Tree J 娱乐向 JG 公司支付的 “策划服务费” 占李准基总收入的 47%,而 JG 公司的实际运营成本不足支出的 15%,资金最终通过分红形式回流至李准基个人账户。
李准基团队的回应充满行业特性:其律师团在声明中强调,“通过法人实体进行税务规划是韩国演艺圈普遍做法”,并列举 12 位一线艺人的类似操作案例,指出国税厅此前对该模式 “采取默认态度”。这种抗辩策略直击韩国税务监管的灰色地带 —— 长期以来,娱乐圈通过 “工作室 + 经纪公司” 的双层架构进行税务优化,税务部门为维持行业活力,对合理避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此次监管风向突变。2024 年韩国修订《所得税法》,将 “关联企业间不合理交易” 纳入重点核查范围,国税厅成立专项小组清查娱乐行业税务。数据显示,2024 年韩国艺人税务稽查案件同比增长 210%,补税金额达 120 亿韩元,李准基案成为标志性事件。税务专家金成洙指出:“过去允许的‘合理避税’,在新法规下可能构成‘实质逃税’,关键在于资金流转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事件在内娱引发 “镜像讨论”。中国网友发现,中韩明星税务处理存在显著差异:内娱明星一旦被认定偷逃税,基本面临 “行业封杀”,如 2018 年范冰冰案后再未公开露面;而李准基仍可通过法律程序抗辩,甚至在声明中质疑监管 “选择性执法”。这种差异源于两国法律体系 —— 韩国《税务处罚法》允许纳税人对税务认定提起行政诉讼,诉讼期间不影响艺人正常活动。
韩国网友的反应呈现分裂状态。45% 的受访者支持国税厅严格执法,认为 “明星不应享有税务特权”;38% 的人认为 “处罚过重,属于监管过度”;17% 提及金秀贤事件,怀疑 “税务稽查与娱乐圈整顿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李准基的粉丝后援会发起联署,提交 23 万份签名要求国税厅公开稽查标准,显示顶流艺人的粉丝群体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舆论力量。
韩国娱乐圈的 “公司化避税” 根植于独特的产业结构。经纪公司通常要求艺人设立个人工作室,用于承接广告、商演等收入,再通过 “业务合作” 将资金转移至经纪公司或关联企业。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税率差异:个人所得税最高 45%,而中小型企业法人税仅 24%,若再利用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等政策,实际税率可降至 18%;资金灵活:公司账户资金可用于购买投资型保险、房产等,规避个人资产公示;风险隔离:若艺人遭遇负面事件,关联企业可独立运营,减少个人资产损失。
国税厅的数据显示,87% 的一线艺人拥有至少 1 家关联企业,63% 的经纪公司设有税务规划部门。这种生态导致 “避税” 与 “逃税” 的界限模糊,如 2023 年玄彬因 “工作室租金过高” 被补税 5 亿韩元,但其团队最终通过证明 “租金符合市场价格” 撤销处罚。
李准基事件爆发时,正值金秀贤因 “未成年恋情” 争议陷入舆论风暴。有韩国网友发现,国税厅对李准基的调查启动于 2024 年 12 月,恰是金秀贤事件首次被自媒体爆料的时间节点,由此产生 “税务稽查转移视线” 的猜测。更有分析指出,两大顶流同时出事,暴露韩国娱乐圈 “造星 - 监管” 周期的规律性 —— 每五年左右出现一次行业整顿,伴随顶流人设崩塌。
但税务专家否认关联:“国税厅的稽查名单基于大数据筛选,与个别事件无关。” 然而舆论的阴谋论倾向难以消除,尤其是李准基团队强调 “行业惯例” 的抗辩策略,被部分网友解读为 “试图将水搅浑,与金秀贤事件捆绑以稀释关注度”。这种舆情联动反映出公众对娱乐圈的深层不信任 —— 任何顶流事件都会被置于 “系统性问题” 的框架下审视。
李准基税务争议的核心,是 “合理避税” 与 “违法逃税” 的法律认定困境。当行业惯例与监管新规冲突,当艺人利用制度漏洞降低税负,公众难以接受 “法律面前不平等” 的现实。事件暴露出韩国娱乐圈三大深层问题:
监管滞后性:税务法规更新速度落后于产业创新,导致灰色地带长期存在;
权力不对等:顶流艺人的税务规划能力远超普通纳税人,形成事实上的税收优势;
舆论工具化:粉丝群体与监管部门的博弈,使税务问题演变为社会事件。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此次事件是全球娱乐圈税务治理的一个切片。当中国通过 “阴阳合同” 专项整治重塑行业规则,韩国正经历从 “默许避税” 到 “严格执法” 的阵痛。李准基案的走向将成为重要判例 —— 若其通过法律程序证明 “操作合法”,可能引发更多艺人效仿;若最终定罪,则标志着韩国娱乐圈 “税务宽松时代” 的终结。在这个意义上,事件早已超越个人荣辱,成为观察韩娱产业治理的重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