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俄罗斯主义」始于16世纪左右,沙皇俄国政府大力鼓吹民族优越论,认为俄罗斯民族高于一切,对其他民族进行歧视、压迫和蹂躏,其他民族应该受俄罗斯族支配,通过发动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达到领土扩张和奴役其他民族的目的。
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火终结了俄罗斯帝国在俄国的封建统治,列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但迎接苏俄的并不是革命胜利的喜悦,而是各路叛军和敌人,国内的反对派和欧美国家企图联手将这个新生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在这种腹背受敌的紧急时刻,列宁提出了「民族自决」政策:
「即被奴役和殖民统治的各民族都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列宁提出这个决策的初衷是为了让俄罗斯帝国土地上各民族形成更多的苏维埃力量,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战胜外敌。
最终的结果也确实实现了列宁的目的,苏维埃乌克兰、苏维埃白俄罗斯、苏维埃格鲁吉亚等政权纷纷成立,经过四年多的战斗保住了革命成果。
这几个苏维埃政权也就是组建苏联的最初班底。
然而,列宁的「民族自决」却直接导致了俄罗斯从一个国家变成了一堆国家。
苏联的成立就被俄罗斯族人视为列宁对俄罗斯利益的牺牲。
因为在俄罗斯族人眼里,当惯了“老子”的俄罗斯族凭什么要俯身和被他们统治了几百年的民族平起平坐,他们配吗?
这种不适感让俄罗斯族人难以接受。
「大俄罗斯主义」已经深深融入进了俄罗斯族人的基因了。
哪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在「最喜欢的历史人物」的投票中,将列宁排在了斯大林之后。
俄罗斯族人为什么更喜欢斯大林呢?
列宁可是正儿八经的俄罗斯族人,斯大林则是格鲁吉亚人,按理说不应该啊。
原因就在于斯大林是忠实的「大俄罗斯主义」信徒。
尽管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但在他执掌苏联权柄的30年里始终以俄罗斯族的利益为先,打压其他民族,奉行「大俄罗斯主义」。
这与列宁时期打压主体俄罗斯族完全不同。
特别是对自己的家乡格鲁吉亚,斯大林更是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那么,斯大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原因有两点。
其一是树立主体民族地位,形成多民族凝聚力。
俗话说得好,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
苏联这艘大船本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联盟,列宁当年和东欧各民族打的交道并不多,但斯大林很多。
他比列宁更清楚高加索南北那些民族是什么货色,更是明白波兰这种和俄罗斯有世仇的民族不可能诚信投靠,因此他清楚必须用强权树立俄罗斯族的主体地位。
而主体民族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更是保持稳定的关键。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苏联解体前俄罗斯人之所以坚决出走就是因为戈尔巴乔夫把俄罗斯的钱拿去救济其他民族,这也就罢了,他还奉行支持少数民族的政策,打压俄罗斯族。
因此苏联末期,俄罗斯第一个闹着要分家。
斯大林正是认清了这一点,才不遗余力的提高俄罗斯族在苏联的地位。
其二是改造「联盟」,建立「国家」。
苏联的筹建方案是斯大林设计的,最初的版本是其他加盟国「加入」苏俄,而不是最终版本「组建」苏联。
虽然仅有两个字不同,但这关系着身份和地位。
很简单,斯大林并不想建立「国家联盟」而是想建立一个统一国家。
「加入」两个字已经表明了他的心思,就是让那些加盟国成为苏俄的一部分,跟着俄罗斯混。
但列宁虎威犹在,由不得斯大林造次。
于是苏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建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各加盟国地位平等,享有自由退出的权利。
但自古以来,共患难易,共富贵难。
当苏维埃政权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各民族还能抱团取暖、团结一心、共御外敌,但这种看似团结的亲密联盟实则危机四伏。
只要危机解除,权力滋生的各种问题会接踵而至。
既然地位平等,那就所有人都能发出声音,声音多了就等于乱了。
因此一个松散、声音不统一的国家联盟只有一个下场——分崩离析。
因此斯大林选择了「大俄罗斯主义」,在苏联内部不断拔高苏俄的地位,其他加盟国逐渐成了俄罗斯民族的下属,名义上还是地位平等的加盟国,实则相当于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或者“省”。
苏联这个国家联盟,在斯大林的改造下越来越像一个国家。
这边是斯大林奉行「大俄罗斯主义」的原因。
斯大林明白,为了苏联的团结,为了苏联的完整、为了能够让苏联长久存活下去,就必须在众多加盟国和众多民族中形成一个中心点,以此强化苏联并不存在的「凝聚力」,构建一个思想统一、中央集权的强国。
因此奉行「大俄罗斯主义」,提高俄罗斯族地位,打压其他民族的行动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