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防艾”体质?全球少数人免疫HIV,但真相没那么简单

星河共长野 2025-03-28 12:23:06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科幻:有些人,天生就对艾滋病免疫。说他们是“天选之子”,倒也不算夸张。艾滋病肆虐全球已经四十多年了,多少人谈之色变。

可偏偏有这么一小撮人,好像自带金钟罩,病毒压根儿没辙。秘密,就藏在一个叫做CCR5的基因上。简单来说,HIV病毒要入侵人体免疫细胞,得先找到一个入口,CCR5就是其中一个。但有些人呢,他们的CCR5基因发生了突变,就像把锁给改了,病毒的“钥匙”插不进去,自然就进不了门。这种突变,尤其在北欧人身上比较常见,大约1%的人拥有双拷贝突变,直接免疫;还有10%的人是单拷贝,虽然不能完全免疫,但感染后病情发展会慢很多。听到这儿,你可能会想:那要是把所有人的CCR5基因都改了,艾滋病不就解决了?这想法很美好,但现实远比想象复杂。还记得那个著名的“柏林病人”吗?他因为得了白血病,接受了骨髓移植,而捐献者的骨髓恰好带有CCR5-Δ32突变。结果,他的艾滋病也跟着“治愈”了。这事儿让科学家们看到了希望,开始尝试用基因编辑技术,直接敲掉CCR5基因。确实,有“伦敦病人”也通过类似的方法获得了缓解。

但问题是,这种方法风险太大了。基因编辑这玩意儿,就像一把双刃剑,精准度稍有偏差,可能就会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而且,伦理上也有很大的争议。动别人的基因,这事儿想想就让人觉得有点毛骨悚然。再说了,就算成功敲掉了CCR5基因,也并非万事大吉。HIV病毒可不是只有一种“钥匙”,它还有另一种入口,叫做CXCR4。如果病毒学会了使用CXCR4,那CCR5突变就没啥用了。而且,有研究表明,CCR5突变可能会增加感染其他病毒的风险,比如西尼罗河病毒。所以,指望通过基因编辑来彻底解决艾滋病问题,目前来看,还不太现实。那普通人就没辙了吗?倒也不是。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基因,但可以借鉴“免疫者”的原理。比如说,现在有一种叫做PrEP的药物,也就是暴露前预防。

简单来说,就是提前吃药,阻止病毒在体内复制,相当于给自己加了一道防护。当然,最有效的还是老生常谈那几样:坚持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具,这些看似老套的方法,其实才是最可靠的。说白了,艾滋病这个敌人,狡猾得很。我们不能指望一招制敌,而是要综合施策,多管齐下。话说回来,那些天生对艾滋病免疫的人,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线索。但科学探索,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在科学、伦理和社会共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像今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说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CCR5基因编辑,脱靶率降到了0.01%以下。这听起来很振奋人心,但我们仍然要保持谨慎。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希望寄托于“黑科技”时,是否忽略了那些看似简单却有效的预防措施?仅2022年,全球就有130万人新感染HIV。仅这一个数字,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对普通人来说,与其期盼成为“天选之子”,不如老老实实做好防护,定期检测。毕竟,健康才是最大的本钱。而攻克艾滋病,最终需要的,不仅仅是科学的突破,还有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