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的中医论治

益药健康 2023-11-24 11:29:57

说起黄疸,大家可能都有听说过,但如果说从中医的角度来论治黄疸,可能大家了解的不多。今天主要是想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从中医的角度,黄疸该如何论治。

为什么要学习黄疸的中医论治呢?

因为中医药在治疗黄疸上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在中医里黄疸这个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是这么记载的“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并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对于黄疸的认知逐步加深。如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对黄疸是这么描述的“身目为黄”、“身黄如橘子色”、“身黄发热”等。在《金匮要略》中将黄疸病分为5种证型,分别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在《中医内科学》中进一步将黄疸与萎黄分开论述,黄疸以阴阳辨证为纲,分为阳黄和阴黄。中医药以病症论治和整体观念等独特的理论体系,在黄疸的治疗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那在中医药的理论体系中,黄疸是怎么辨证论治的呢?

首先在中医中认为黄疸是一种以身目黄染、小便发黄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病症。根据辨阴阳,可分为阳黄和阴黄。其中阳黄指的是黄色鲜明如橘子色,一般起病比较急,病程比较短,同时会伴有湿热症候。而阴黄指的是黄色晦暗如烟熏(看起来脏脏的那种感觉),一般起病比较缓慢,病程也比较长,同时伴有寒湿症候。

而对于阳黄,又可分为两小类,分别为热重于湿和湿重于热。

(1)热重于湿的黄疸患者,一般会伴有比较明显的“热”证,如发热,烦躁口渴,小便偏黄而少,大便干结,舌苔黄腻等。在中医辨证治疗中,主要采取清热利湿、退黄的治法。

(2)湿重于热的黄疸患者,一般会伴有比较明显的“湿”证,如常感觉到身体困重,口干但是不想喝水,食欲不振,大便稀烂(容易粘马桶)等。在中医辨证治疗中,主要采取利湿化浊,清热退黄的治法。

而对于阴黄,同样可分为两小类,分别为寒湿内困和瘀血内阻。

(1)寒湿内困的黄疸患者,常表现为感觉口淡而不渴,畏冷而疲倦,便溏等。在中医辨证治疗中,主要采取健脾和胃,温化寒湿的治法。

(2)瘀血内阻的黄疸患者,常表现为舌苔黯紫,或有瘀斑,胁肋部有胀痛(拒按,按之硬),人比较消瘦等。在中医辨证治疗中,主要采取活血化瘀、软坚通络的治法。

在黄疸辨证后,可在主治医生的建议指导下,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相应具有退黄功效的中成药或汤药,如藏茵陈胶囊、茵栀黄颗粒/胶囊、八宝丹胶囊等。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助到您,谢谢!

1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