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最值得一读的两首《鹊桥仙》:一首缠绵悱恻,一首恬淡如水
七夕,是中国古代的民众生活中是一个诗意的节日,民间的传说与文人的吟咏,叠加建构起牛郎织女天河会、乞巧、赐寿等丰富的岁时节俗风貌。
在宋代,随着词这一文体样式的逐渐成熟,七夕民俗活动的日益丰富,七夕节序民俗开始成为词人笔下的重要题材,《全宋词》共存录有七夕词一百三十余首。
历代词人咏七夕的词作中,所选的词牌颇多,包括《鹊桥仙》、《菩萨蛮》等,其中《鹊桥仙》是使用最多的词牌。
鹊桥仙,又名广寒秋,以欧阳修《鹊桥仙·月波清霁》为正体,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
今天介绍的两首《鹊桥仙》,一首缠绵悱恻,一首恬淡如水,都非常值得一读。一起来欣赏吧!
《鹊桥仙·七夕》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一首绝美的千古情词。
流传经年,洗礼了万千有情人的心扉。
写的虽然是牛郎织牛的故事,说的却是人间最美最痛的爱情悲欢。
读之,如同在春之幕野,邂逅一个心爱的人,眼眉儿俏,心动翩然。
一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便有着“芳草萋萋,在水一方”的惊艳。
纵然有着纤云之轻柔,织女之美好,也无法与心爱的人在一起。
这爱里,便有了爱而不得的飞星之恨,银河之畔闪烁着的全是他们的离愁别恨。
千里银河迢迢辽阔,满满都是他们的相思之苦。
一年那么多天,他们能相聚的不过只有七夕这短暂的一天。?
相爱这么深,相见却如此不易。
如此,金风玉露的一夜相会,佳人、佳时里是天荒地老的抵死缠绵,珍贵美好抵得上人间万千相会。
只是,柔情似水、缠绵不休里,也不过是佳梦一夕,毕竟是有缘无分的两个人,才一相逢就要别离。
一切温情深意,梦断鹊桥。?
可是,爱在哪里,彼此的心就永在哪里。
抵死相爱的两个人,哪管什么天各一方、朝朝暮暮!
这首词吟咏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遣词造句不见一点雕琢,不带半分秾丽,只是家常话语从容道来,却自有一番致命的缠绵悱恻。
明代《草堂诗余隽》盛赞说:
七夕诗词大多咏叹聚短离长,只有秦观这首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为破格之谈,最能醒人心目。
可以说,结尾的两句将千百年来被无数诗文演绎过的牛郎织女故事,推到了一个全新境界: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的《鹊桥仙》,可谓是七夕词的经典之作,他的老师苏轼也写了一首《鹊桥仙》,虽然知名度没有秦观的高,但意境清新,又不落前人巢臼,也非常值得一读。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北宋·苏轼?
缑(gōu)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sì)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chá)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词中:
缑山,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相传王子乔在此升仙而去。
痴牛騃女,即牛郎织女,此处比喻天真无知、迷于爱情的少男少女。
词人说:
你像缑山仙子王子乔,超脱凡俗之情,不学痴笨的牛郎织女迷于爱情。明月下,一曲洞箫吹罢,便飘然挥手作别而去。
这些年,你一直羁旅在外,风雨飘摇。我们曾相逢把酒言欢、一醉方休,此刻却不知你飘逸洒脱正在何处。
七夕不咏男女离恨,却只借牛郎织女一点别情,转而抒写朋友之谊,构思可谓新奇。
上片写仙子高蹈轻举,不为凡尘萦系。下片写偶然相会,继而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将牛郎织女的缠绵悱恻,变为恬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展现出苏轼旷达洒脱的胸怀。
难怪陆游评赞说:
“居然是星汉上人语,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夜半雷惊梦醒,农历七月初八零时,写此词记之…… 鹊桥仙 七夕》 几声雷破, 入窗萧瑟, 西天月隐云锁。 遥遥河汉鹊桥合, 空中滴滴雨儿落…… 梦回少我, 老院旧错, 娘亲膝上横卧。 四十多年风吹过, 谁不是匆匆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