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回忆中,1970年代是一个“血色浪漫”的年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内心,却始终被一种巨大的激情鼓舞着。这个年代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人们像巨石罅隙中生出的蓓蕾,在烈日下怒放,打起手鼓唱着歌,在七十年代的道路上奔跑。
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在那个车马邮件都慢,更没有夜生活的年代,几乎所有人都已经沉入梦乡,北方一座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机器早已停止了轰鸣,夜空下万籁俱寂,只有夏虫不紧不慢地呜鸣。
突然大地轰鸣山崩地裂,23秒钟之后,这座名为唐山的恢弘城市被夷成废墟。24万人丧生,16万人重伤,54万人轻伤,百万人口,几无完人。
和数十万条生命一同被埋入废墟永世长眠的,还有数不尽的人间故事,爱恨离别。在此后的四十余年里,唐山大地震被无数文艺作品记录和缅怀,王军导演的影片《在天堂等我》是其中又一部佳作。
与《唐山大地震》等影片大多描写亲人失散、阴阳永隔不同,《在天堂等我》的主题是爱情。
如果单凭想象,今天被社交网络连接,被快餐爱情填喂的年轻人,恐怕很难理解七零年代的一场恋爱需要克服怎样的阻力。
影片中的男主人公王小土在追求女主人公欧海恋的过程中遭遇了欧海恋父亲的反对,甚至被诬陷“偷表”而身陷囹圄,两年之后王小土重获自由,而他与欧海恋这段不被祝福的爱情又要面对整座小镇的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甚至是当面的羞辱。
没有经历过那个特殊年代的人,恐怕很难想象二人究竟在面对着怎样的陈旧道德约束所给予的压力,更不能理解做出一个“厮守一生”的决定,竟然需要付出放弃一生平静生活的代价。
特殊年代的坚定,如同冲击岩石的波涛,才更显得珍贵。正是因为爱情如此来之不易,在地震发生之后,二人相守废墟之下七天七夜,吃尽一切苦难仍不轻言放弃的情节才显得顺理成章,也更令人震撼。
导演王军介绍,影片的故事取材于三个真实发生的事件,那么还原这三个真实事件,对于并不生活在那个年代的演员来说,就成为了极大的考验。
男主角李滨第一次被影迷知道应该是在《十七岁的单车》里,那个十七岁的男孩儿今天已经长大,在本部影片中,李滨的角色入狱前后判若两人,完成了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出狱后的王小土脸上着上了真实的风霜,而当他再次与欧海恋的父亲寸土不让地对视时,那个坚毅的少年仿佛又重新回到了面前。
爱让人一夜长大,也让人永远年轻。
女主角于非非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特别是在废墟之下几乎是用自残般的手段帮助王小土延续生命的一场戏,更是将演技发挥得淋漓尽致。再加上毛孩、李梦男等演技派演员加持,这个动人的故事如同绕梁余音,影片落幕之后仍在脑海中久久不散。
我有几个唐山的兄弟,他们家里的长辈在谈起那段历史的时候无不讳莫如深,我知道那短短23秒钟的时间成为了他们一生的伤疤,《在天堂等我》不是揭开,而是铭记,永远地记住你离开我时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