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天津河北梆子仨大家

凝梦娱娱 2024-11-06 03:58:07

河北梆子,是由山陕梆子演变而来,清乾隆年间流入天津。京津地区发展的并不是河北省的河北梆子,而是山陕梆子传入本地后京津化的产物,“卫派梆子”,具有天津地方色彩。“梆子”在天津地方化,所以在解放前又称“新派梆子”。因为新派梆子萌发、成长于天津,人们统称这一新派梆子为“卫派”。 卫派梆子形成后,即以迅猛之势占据了天津戏曲舞台,戏园茶楼所上演的大都是卫派梆子。其号召力之强大,影响之广阔,极一时之盛。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华北地区的梆子统一定名为“河北梆子”。

“卫派”河北梆子唱腔个性突出,道白表演考究,演员功力扎实,甫一兴起便享誉海内,天津河北梆子演出的盛况,吸引了外埠的梆子艺人,于是来津问艺、献演者络绎不绝,天津成了河北梆子荟萃之地,使河北梆子这一华北地方剧种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及到全国范围,“卫派”梆子也藉此成为河北梆子的主流派别,故天津是河北梆子的重要发祥地。

天津戏曲舞台上河北梆子曾经风靡一时,就连京剧都相形见绌。民国元年(1912),北京文明茶园股东俞振庭破例邀约天津的河北梆子女艺人进京献艺,从此,一批又一批的天津河北梆子女艺人登上北京的戏曲舞台。据民国六年(1917)出版的《民权素》所刊“燕都梨影”一文,记述1914和1915年天津河北梆子女艺人在北京演戏情况:“刘喜奎、小香水、小月英、赵紫云、李小来等大名鼎鼎女艺人,联袂入京,炫妍斗美,以博时誉,致使男伶几无伸足之地。虽以谭鑫培之老气苍凉,犹不敌刘喜奎之美目一盼。1918年,《顺天时报》主持选举伶界大王,梆子女艺人刘喜奎所得票数比京剧梅兰芳还多5741票。”

当年戏迷们是何等推崇河北梆子,又是何等喜爱河北梆子的艺人。

“卫派”河北梆子的代表即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始建于1958年,由享有盛誉被称为“五杆大旗”的银达子、韩俊卿、金宝环、王玉磬和宝珠钻等一批老艺术家组成。后来又涌现出刘俊英、闫建国,王伯华等名家。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刘俊英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闫建国、陈春、王少华被评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银达子(1895-1959)原名王庆林,天津西郊大孙庄人,童年凄苦,初学裁缝,12岁起随老演员达子红学河北梆子,工老生。学艺刻苦,善于揣摩钻研,得其神韵。1914-1928年除在天津市演出以外,还远去辛集、南宫、宝坻、霸县一带演出。1930年重返天津,恰与河北梆子著名青衣金钢钻同搭班演出,相得益彰。1947年,他们又在“中华茶园”搭班演出。他的嗓音柔润甘甜,有如银铃清新悦耳,故取名银达子。

他的演唱非常讲究吐字和发声,严格掌握尺寸板眼,演唱时有起有伏、层次井然、情词并茂、疏密相间。他的艺术成就在男声唱腔改革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中年以后,则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了以铺叙为主,多用低音的“达子腔”或“银派”老生唱腔,以真假声并用,寓刚于柔,演唱起来如说似唱,声声入耳,如叙家常,别具风格。

银达子的擅演剧目有《辕门斩子》、《打金枝》、《战北原》、《蝴蝶杯》等。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后,银达子倡议组建共和班,定名为“复兴河北梆子剧团”,卖座经久不衰。1953年又与韩俊卿等组建了国营天津市河北梆子剧团。并排演《秦香莲》作为建团献礼。

左三为银达子,左一为韩俊卿,左二为王玉磬,左四为金宝环

他又以天津市人民代表的身份与另一代表韩俊卿倡议筹建天津市戏曲学校,培养京、评、梆三剧种的接班人。这一提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采纳并着手筹建。现在很多活跃在舞台上的中青年戏曲演员,便都是在那时开始培养的。从继往开来这一角度来看,他的确为复兴河北梆子立了一大功。可惜天不假年,1959年11月,银达子正在北京出席全国工交财贸系统群英会,因脑溢血,抢救无效死亡,时年64岁。

河北梆子大师韩俊卿的童年、少年时期是悲苦的,她是哪里人氏?生身父母是谁?本姓原名为何?就是她自己直到含恨谢世时,也一无所知。只是听老人说过,她刚刚出世不久,因为家境贫寒,她的生母就将她送给了别人。

她不仅没有坐过科,也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她所有的演戏本领,主要是依靠唱京剧的养父母的传授以及后来的寻师访友,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当初,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将来会成为一代名伶。她梦寐以求的只不过是一日三餐能吃饱,数九寒天有衣穿,在世做人少受点欺负而已。为此,她几乎是汗水流干血熬尽地努力奋斗着。

1929年她入郝老成梆子班,1937年之后演于天津各大戏院,韩俊卿的表演细腻传神,唱腔低回婉转,她的高音略带沙音,中低音浑厚甘甜,吐字清晰,气息控制自如,依自身条件形成定调低、唱腔低的艺术特色。世称“韩派”。

擅演剧目有:《秦香莲》《打金枝》《三上轿》《荒山泪》《孔雀东南飞》《窦娥冤》等。1948年,韩俊卿自觉向京剧名家求救,对河北梆子《玉堂春》等一批传统戏进行加工、修改,同时还移植了《锁麟囊》、《荒山泪》等剧目,在剧场上座普遍不景气的状况下,赢得观众的好评。

韩俊卿大师所创立的韩派,其演唱风格恰如京剧的程砚秋程派,建国后韩俊卿曾担任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副院长、小百花剧团团长。

王玉磬先生出生于河北省安新县一户河北梆子世家,父亲陈栋才工刀马旦,在冀中一带很有名气;她二姐王玉钟工花旦,她三姐王玉鸣工青衣,在梨园行也都小有名气,王玉磬6岁开始跟随师叔王文炳学演梆子老生。解放前王玉磬先生就已蜚声于天津舞台,她有一副天赋的好嗓子,结实纯正,宽浑明亮,无女子脂粉之音,透男儿刚毅之气。她的演唱技法十分精湛细腻,慷慨时如虎啸龙吟,大气磅礴;柔润处似泉水叮咚,雅韵致滴。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她进入天津,在银达子、韩俊卿领衔的梆子戏班边学边演,这期间曾得到女性老生翘楚小香水指教,这为她后来在艺术方面取得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市面萧条,民不聊生,曾经兴旺于大江南北的河北梆子在天津急剧衰落。王玉磬在银达子带领下,在几家小戏园子轮流演出,苦苦支撑着残局。

1954 年,天津市举行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她在《秦香莲·杀庙》里扮演韩琦,和著名青衣演员宝珠钻相互搭档、珠联璧合,表现得十分优秀。她在这次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市第一次举办的大型会演中荣获演员一等奖,从此在天津剧坛脱颖而出。人们记住了梆子女老生王玉磬,也迷上了王玉磬演出的《杀庙》。4 年后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建立,王玉磬与银达子、韩俊卿、金宝环、宝珠钻并列 5 大主演,社会知名度日渐扩大。

王玉磬先生与名琴师郭筱亭共同创造的老生“反调”和“悲调”,大大丰富了河北梆子的老生唱腔。代表剧目为《辕门斩子》《苏武》《江东记》《太白醉写》等。

0 阅读:0

凝梦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