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的阅读,友情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是药三分毒”,这句老话用在维生素补充剂上再合适不过。
近年来,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不少人把维生素片当作“万能补品”盲目补充。
研究表明,这种“进补”方式可能暗藏风险。权威期刊刊载的一项大型研究表明,长期过量摄取部分维生素补充剂,于健康非但无益,反倒可能使患癌风险增加,其增幅最高可达27%。

关于维生素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热点话题,2022年六月份,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在权威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这项研究汇总了84项研究,涉及74万名参与者,目的是探讨维生素补充对预防某些疾病的效果。
该研究明确指出维生素补充对预防某些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甚至是降低全因死亡率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好处,更让人震惊的是过量补充某些维生素,反而会增加癌症发生风险。
研究团队发现复合维生素降低全因死亡率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从未服用过复合维生素的人群相比,在统计学上并无明显差异。

研究人员还发现,每日服用复合维生素的人群,其全因死亡率竟比普通人群高出4%。
进一步探究发现,原本被视作具有抗氧化作用的β胡萝卜素,在过量补充的情形下,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亦会增加,其增幅竟高达10%。同时还发现,过量补充胡萝卜素可能使肺癌风险提升20%。
维生素E也是常见的抗氧化剂,通过这项研究也显示补充维生素E在某些心血管疾病上并无明显的益处。常用于补充骨骼健康的维生素D,对于降低全因死亡风险也没有明显好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过量补充维生素D还可能诱发肾结石等健康问题。
这项研究可以明确说明过量补充维生素D对我们的身体并无好处,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某些癌症发生。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研究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此前的一项研究也曾指出维生素补充存在潜在风险。
研究显示,维生素B3补充不当,会增加三阴性乳腺癌发病风险。
该类型乳腺癌预后通常较差,且更易出现脑转移情况。研究还发现,过量摄入维生素B3会使癌症转移到大脑的风险增加27%,这一发现进一步强调了维生素补充需要谨慎的重要性。

2023年11月英国克里克研究所在《自然》杂志的一个子刊也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指出,维生素B5在特定的条件下同样会促进癌症生长。
该维生素可能会影响乳腺癌发病机率,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了维生素B5与癌细胞生长之间的关联。特定条件下可能成为癌细胞的“营养剂”,促进其生长和扩散。

在补充维生素时需要更加谨慎,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应该保持均衡的营养摄入,避免盲目补充维生素。
对于特定人群,如癌症患者或存在维生素缺乏症状的人,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

任何营养素的摄入都需遵循适量原则,维生素也不例外。
过量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D、E和K,不仅无法带来额外的健康益处,反而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第一种:维生素A

维生素A,对视力保护、免疫系统维护以及皮肤健康至关重要。
长期或大量补充维生素A,尤其是通过药物或补充剂形式,会导致皮肤逐渐变黄,这是一种名为胡萝卜素血症的症状,虽不影响健康,却影响美观。
更为严重的是,维生素A过量还可能悄无声息地损害肝脏,诱发慢性肝损伤,其症状可能隐匿,不易察觉,直至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才被发现。
极端情况下,一次性摄入过量维生素A,如儿童不慎误食大量鱼肝油,可能导致急性中毒,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第二种:维生素D
维生素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过量摄入维生素D,即便是通过看似无害的日光浴或补充剂,也可能引发中毒反应。
初期症状可能包括皮肤瘙痒、难以缓解的口渴感、食欲不振、频繁呕吐及腹泻,这些症状虽看似轻微,却是不容忽视的警告信号。
随着中毒程度加深,高血压可能成为潜在的健康威胁,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补充维生素D需谨慎,应根据血液检测结果和个人生活习惯合理调整摄入量。

第三种:维生素E
维生素E作为抗氧化剂的一员,被广泛认为能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延缓衰老。
长期且过量服用维生素E,却可能让身体踏上一段“疲惫之旅”。
全身无力、持续性疲倦、头晕目眩等症状接踵而至,这些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掩盖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存在凝血障碍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人群,过量摄入可能加剧出血风险,导致大出血等严重后果,所以务必遵循医嘱,避免盲目追求高剂量。

第四种:维生素K
因此维生素对维持正常凝血功能而言不可或缺,一旦缺乏,便可能产生出血倾向。
维生素K若过量摄入,特别是长期大量补充的话,极有可能打破体内的微妙平衡。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以及高尿酸血症。
溶血性贫血会导致红细胞破裂,影响氧气输送;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则影响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高尿酸血症则与痛风发作密切相关,增加关节疼痛的风险。
补充维生素K同样需谨慎,尤其是对于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更应与医生密切沟通,确保安全有效的补充策略。

综上所述,维生素A、D、E和K虽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但过量摄入却可能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在追求健康的同时,我们更应注重营养均衡与适量原则,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依赖补充剂。合理的饮食、规律的作息、适量的运动,以及必要时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营养素补充,才是通往健康之路的正确方式。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下如何正确补充维生素。

首先,正确补充维生素的前提是了解个人的营养需求。维生素的需求量因人而异,受多种因素左右,像年龄、性别、生理状态(孕期、哺乳期等)、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之类的因素都会产生影响。
孕妇对叶酸的需求高于常人,以支持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老年人对维生素D的需求增加,有助于骨骼健康。
在补充维生素之前,最好通过血液检测或咨询专业营养师,了解自身的维生素水平及具体需求,从而制定个性化的补充计划。

自然界的食物是维生素的最佳来源。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坚果、种子以及瘦肉、鱼类等富含各类维生素,且这些天然食物中的维生素往往伴随着其他有益营养素,如纤维、矿物质和抗氧化剂,共同促进健康。
相比之下,补充剂可能只提供单一的维生素,缺乏食物中的综合营养效益。因此,建议首先通过均衡饮食来满足维生素需求,必要时再考虑补充剂。

当饮食难以满足维生素需求之时,合理选用补充剂便成为必要之举。
在进行选择时,需留意以下要点:应挑选口碑良好且获得认证的品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查看补充剂成分表,确保只含有所需维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添加剂或过量成分。
依据个人偏好与需求,可择取片剂、胶囊、液体或者咀嚼片等不同剂型的补充剂。
严格按照推荐的剂量服用,避免过量,尤其是针对那些有潜在毒性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D、K)。

补充维生素并非一成不变的过程。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生活环境有所改变时,维生素需求亦会随之变化。
定期监测维生素水平,并根据需要调整补充策略至关重要。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血液检测来实现,同时,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出现异常症状,如皮肤发黄、消化不良等,应及时停止补充并咨询医生。

补充维生素的同时,不应忽视其他生活方式的调整,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体育锻炼、减少压力等,这些都能有效提升维生素的利用率,促进整体健康。

正确补充维生素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个人根据自身情况,结合饮食、补充剂、监测与调整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并执行个性化的补充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知识,与专业人士沟通,是确保维生素补充有效且安全的关键。记住,适量、均衡、科学,是维生素补充的黄金法则。

[1] 《维生素好处多,为啥你吃了没效果?》. PSM药盾公益 2022-01-11
[2] 《Nature子刊:这种常见的维生素,竟促进癌症生长,减少摄入可抑制癌症》。 医学进展 202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