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胆疮”“缠腰龙”(带状疱疹)是怎么回事?

雨广评健康 2025-03-22 05:05:41

刘女士前几天总觉得腰上发痒,晚上睡觉前发现自己侧腰长了一簇小水疱,她觉得可能是过敏性皮炎,没什么大碍,就找出家里保存的止痒药膏抹。

可几天过去了,这些疹子存在感越来越强,瘙痒难耐,刘女士总是忍不住抓挠,还伴随着疼痛感,刘女士掀起衣服看,才察觉疹子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向四周扩散越来越多。

刘女士跟好闺蜜聊天时无意间提及此事,闺蜜让她掀开衣服看一下,这一看不要紧,闺蜜告诉刘女士这不是普通疹子,而是缠腰龙,要是水泡在腰上长满一圈首尾相连,就难以救治了。闺蜜连忙拉着刘女士去医院看病,生怕耽误治疗时间。

刘女士也被闺蜜的描述吓到了,跟她匆匆忙忙到了医院,医生查看了刘女士的疹子情况,根据刘女士描述的症状和血清检查判断,的确是带状疱疹,也就是老百姓口中说的“缠腰龙”。医生给刘女士开了口服和涂抹的药,并让她回家后注意别随意抓挠,注意患处的干燥、避免感染即可。

刘女士和闺蜜听完面面相觑,她们最后忍不住问医生,这种病不是很严重吗?等水疱长在腰上长满一圈就无力回天了,真的不需要其他治疗吗?

医生告诉两人,缠腰龙虽然刺痛瘙痒难耐,但没有民间流传的那么邪乎,这只是普通的病毒感染而已,治疗也不难,没必要有很大心理负担。

带状疱疹只是一种皮肤问题,并没有传言中的那么可怕,今天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带大家正确认识一下带状疱疹。

一、带状疱疹是什么?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一种常见的病症,与湿疹、过敏等不同,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表现在皮肤表面的急性炎症。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后,病毒会最终游走在体内神经系统,并沿着感觉神经向心性移动,最终蛰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或颅神经元中。

当感染者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比如过度劳累、免疫力下降、感染等情况,潜伏的病毒趁虚而入,出现生长爆发,除了在皮肤表面形成水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沿途潜伏的神经也会受累,出现神经元发炎甚至是坏死,进而引起疼痛。

在病发出诊前,感染者最先感受到的是,也是最明显的症状是疼痛,这种疼痛很难形容,可能是间接性针刺痛、刀割痛、灼烧痛甚至是电击痛等,每个感染者的感受不一,甚至疼痛难忍。

并且由于被损伤的神经元不固定,疼痛部位不一定是之后的出疹位置,一般是沿神经行走,可能是头面部、三叉神经、肋间、腰骶神经等神经支配的区域。

有些比较敏感的人群,还会表现出全身乏力疲劳、食欲差,甚至是低烧等症状。

随后就是出疹阶段,表现为皮肤表面带状排列的簇集性水疱,患处皮肤出现红斑,随后迅速出疹,发展为水疱。

疱疹外壁发亮,可见内部澄清的疱液,四周有红晕。

疱疹多为单侧生长带状分布,一般不会超过人体正中线。在此阶段,患者会感觉出疹区域的跳痛、钝痛等,有时候忍不住抓挠。

之后随着疱疹的自愈或治愈,疼痛可能还会持续,疼痛感因人而异,有些甚至会持续数月甚至是数年,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带状疱疹的后遗神经痛,需要尽早干预,以免给患者造成不便。

作为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带状疱疹发病前提必须是体内存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但并非所有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的群体都会有具体症状,有相关统计显示,绝大部分人体内都存在此病毒,且感染后会终身携带。而这种疾病的患病率并不太高,这是什么原因呢?

从VZV的名字可知,这种病毒能引起两种疾病。

儿童阶段,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会引起水痘,但是即便水痘痊愈,仍有部分病毒残留在体内,并潜伏起来,伺机而动。

当人体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体内潜伏VZV病毒的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就成了带状疱疹的易发人群。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五十岁以上新发带状疱疹的人数超过150万。且年龄越大,患带状疱疹风险越高。

除此之外,年轻人因外伤、中毒、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等全身性疾病,也会因免疫低下而成为带状疱疹的易发人群。

带状疱疹引发的水疱,仅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是可以自愈的,在这个过程中水疱逐渐干瘪消失,色素沉积。但带状疱疹感染不像其他细菌或病毒容易清除干净,皮损恢复后,最大的问题就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这种疼痛容易持久难以恢复,所以,带状疱疹需要及时治疗。

二、带状疱疹如何治疗及预防?

作为一种病毒感染,带状疱疹的治疗主要是用口服以及外用抗病毒药物,主要的用药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这类药物属于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随意乱用。

抗病毒药物最好在皮肤皮疹,出现的72小时内及时服用,越早治疗越能更快控制病情。

皮肤破损处,可能还引发细菌感染,要做好皮肤护理、衣物和个人用品的消毒工作,避免随意抓挠患处,感染水痘—带状疱疹期间,衣物以宽松透气为主,更有利于促进病情恢复,必要时可以涂抹莫匹罗星软膏。

有些患者感染VZV后,灼烧、针刺样疼痛感明显,甚至影响正常睡眠,可以服用止痛药物,比如塞来昔布、布洛芬等非甾体消炎药。还可以服用甲钴胺等营养神经的药物,促进受损神经元的恢复,恢复神经正常的传导功能,减轻疼痛。

如果患带状疱疹情况比较严重,也可以注射用阿昔洛韦、干扰素等药物抑制病毒的迅速繁殖,帮助患者及时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无论哪种药物,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确诊为带状疱疹后,不要自己随意乱用药。

为了缩短治疗病程,患有带状疱疹时还可以采用紫外线激光等物理疗法,促进炎症的消散,达到迅速治愈的目的。

皮肤破损状况完全恢复后,依旧要坚持用药,以防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如果疼痛剧烈或恢复很慢,可能还需要神经内科或者是疼痛科进行相应的治疗。

带状疱疹虽不是致病性疾病,但病痛折磨却十分恼人,所以我们最好从一开始就能杜绝感染,从根本上预防VZV的感染。

在饮食上,要重视各种营养均衡摄入;每周坚持适量运动锻炼;避免熬夜,保持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不要有过多压力,也不要过分焦虑,保持心态的稳定。

从生活的各方面入手,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做好个人卫生,及时清洁衣物和洗澡,外出回家后及时清洁裸露在外的皮肤,防止沾染各种病原微生物。

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要避免过度劳累,合理规划每日用脑、劳动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减少患病几率。

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别是那些免疫力比较低,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群体,还可以注射带状疱疹疫苗,增强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VZV的抵抗力,有效降低带状疱疹的感染率。

目前很多人对带状疱疹认识不足,主大一部分原因是,很多关于带状疱疹的谣言对这种疾病造成了误解,所以关于这些带状疱疹的谣言,一定不要信。

三、这些谣言,是对带状疱疹的认知误区!

带状疱疹在民间俗称中又被叫为“蛇/龙缠腰”“蛇胆疮”等,其中最荒谬的一个传言就是:当带状疱疹长满腰围一圈后,人就没命了。

这其实毫无科学依据,常见的带状疱疹典型症状,是长在人正中线一侧的皮疹,只有极少数因免疫力低下,皮疹会多发,目前也无临床证实,当皮疹蔓延腰围一圈后有死亡的案例。感染VZV后只要及时护理治疗,大部分都能够痊愈,并无谣言中那么可怕。

带状疱疹只长在腰上。带状疱疹最常见的病发部位是腰背部和胸背部,其余头颈、面部、四肢、臀部等部位也可以长皮疹水疱。

在治疗头面眼睛、耳部等特殊部位的带状疱疹时,除了常规抗病毒治疗,要注意额外局部的抗病毒感染,比如用阿昔洛韦滴眼液或滴耳液,降低眼睛、耳朵感染的几率,这些需要在眼科或耳鼻喉科大夫的配合治疗下进行完成。

得过一次带状疱疹,就能够终身免疫。在临床治疗中,会发现带状疱疹,其实是能反复感染的。我国专家对带状疱疹的感染率,进行统计发现,其复发率为1%~6%。还是那句话,年龄越大、抵抗力越低的人群,重复感染的风险越大。

所以得过一次带状疱疹后也不要心存侥幸,除了积极治疗,还应做好预防工作,或注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避免病情反复。

带状疱疹没有传染性。得了带状疱疹后,要注意自身防护隔离,带状疱疹水泡中的泡液是有传染性的,他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后,那些未接种过水痘疫苗或未长过水痘的人长水痘。

是的,你没有看错,带状疱疹不会直接传染,但会引发水痘,这也可能是导致“带状疱疹不会传染”此条谣言的出处。

在疱疹水泡结痂前,这种传染是一直存在的,因此,带状疱疹患者要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进行密切接触,也不要共用毛巾、衣物等,增加别人患病风险。

带状疱疹,只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由VZV病毒引起的皮质感染,患病后只要及时治疗,其实并无大碍。而关于带状疱疹的种种谣言,大部分都是没有临床依据的,不要轻易相信,如果发生了感染,及时治疗是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熬夜、焦虑可能引起这种皮肤病,巨痛!会传染!》科普中国 2025.2.18

2.《带状疱疹发病率高,积极防治不能少|科普时间》环球网2024.2.27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