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打败匈奴后,为何不斩草除根?反倒让匈奴退回漠北恢复实力

灵巧饭团 2025-02-15 16:02:38

汉武帝没有对匈奴斩草除根,这可并非是由于他心地善良、为人仁慈,也不是他有意要放过匈奴。

实际上,原因说来颇为简单。彼时汉朝马匹匮乏!再者,漠北距汉朝边境太过遥远,汉朝着实难以企及。并且呢,最擅长长途奔袭作战的霍去病,恰恰就在这期间骤然离世了。如此种种,才造成了那样的局面。

极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漠北之战结束后,在随后的十四年当中,汉朝主要的扩张矛头已不再指向匈奴,而是转向了其他方向。而在这些方向所展开的诸多战争,同样使得汉朝的国力被进一步消耗。如此一来,汉朝便越发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对漠北发起远征了。

若想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实际上我们还得从漠北之战刚刚落下帷幕的那个时候讲起才行。

在公元前119年的时候,汉朝做出了重要的军事部署,兵分两路进发。这两路军队分别由卫青以及霍去病来负责统领,而后他们一同朝着广袤的草原深处迅猛地杀奔而去,开启了一场意义重大的军事行动。

在之前的几年当中,汉朝和匈奴之间,发生了好几次大战。经过这几次大战之后,汉朝逐渐控制了漠南草原,以及河西走廊地区,并且彻底打残了匈奴的右贤王。

于是,彼时匈奴仅剩的两部分主力部队,纷纷撤至漠北地区,就此展开了战略上的收缩行动。对匈奴而言,声名远扬的蒙古戈壁仿若一座天然形成的长城一般。在那片戈壁滩之上,存在着纵深达数百里的无人区域。

这意味着,若汉朝企图对漠北大举进攻,首要之事便是让军队穿越那长达几百里的无人地带,如此方能与匈奴军队展开真正对决。就当时的生产力状况而言,一般的汉朝步兵队伍,基本上是不具备跨越这片戈壁的能力的。

仅有为数不多的骑兵部队,方才有机会成功跨越那广袤无垠的戈壁,进而抵达漠北之地。然而,即便是历经艰难险阻成功穿越了漠北,此时的他们也必然会陷入人疲马倦的困乏之态。

这样的话,匈奴的主力部队便能凭借着以逸待劳的态势。借助主场作战的有利条件,针对那些长途跋涉而来的汉朝主力军队,展开极具毁灭性的攻击行动,从而给汉朝主力造成极为沉重的打击。

在漠北之战拉开序幕之前,匈奴所秉持的核心策略便是如此。

然而匈奴当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汉朝这边,竟凭借着自身那雄厚无比的国力,成功填补上了这几百里的差距短板。就在漠北之战拉开序幕之前,汉朝已然集结起了数量超过十万的骑兵队伍。并且还从各个地方搜集来了多达十四万匹的战马,同时筹备了数量极为可观的补给物资,以此来应对作战过程中的消耗。

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彼时匈奴的运气着实欠佳,恰恰碰上了卫青与霍去病这两位堪称顶尖的战神呐。在中华数千年的漫长历史当中,像这般极为擅长大规模骑兵奔袭作战的战神,满打满算总共也不会超过十位呢,可匈奴在那个时候竟然一下子就碰到了两位!

接下来的行动中,卫青与霍去病每人都带领着五万精锐之师,向着草原的深处进发。其中,卫青所率部队主要的攻击目标是单于王庭的主力;与之相对的,霍去病带领的人马则着重对左贤王麾下的主力展开进攻。

凭借汉朝所供给的大量物资,两支各五万人的骑兵精锐成功穿越了戈壁滩。并且在穿过之后,其战斗力依旧强劲。此后汉朝与匈奴交战时,匈奴人惊愕地察觉到,汉朝军队的战斗力居然还维持在巅峰水准呢!

最终,卫青成功打垮了王庭的主力部队,将王庭各部彻底击散,就连单于都一度与其他匈奴人断了联系。再看霍去病那边,其对左贤王所部给予了毁灭性的重创,斩杀人数超七万之多,还达成了封狼居胥这般了不起的壮举。

上述内容便是漠北之战大致的经过情形了。不得不说,这场战役所取得的战绩着实耀眼夺目,令人瞩目。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在取得辉煌战绩的同时,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为巨大的。

据同时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记,汉军此次出征时,可谓是倾尽全力。不但将所有骑兵都派了出去,还在全国范围展开征调,共征集了十四万匹战马。要知道,其常备骑兵原本所装备的战马数量就应超十万匹,如此算来,加上新征调的,战马总数必然在二十万匹之上。

然而在返程之时,仅仅带回了三万匹战马而已。

很明显,漠北决战之时,战马的折损情况极为严重,令人咋舌。要知道,汉武帝在战前可是几乎把全国的成年战马都搜罗了起来用于此战。如此一来,这场仗打完后,汉朝能够再次投入战场的战马数量,恐怕也就只剩下区区三万匹了。

倘若没了战马,要想跨越那绵延几百里的戈壁根本就无从谈起,如此一来,还妄图再次对匈奴展开远征,这无疑是在做不切实际的空想,完全就是痴人说梦罢了。

当然了,战马出现折损的情况也并非无法弥补。通常而言,一匹战马要达到能够上战场作战的合格标准,从它出生开始算,差不多得历经三年左右的时间。而且还要算上马怀孕所需的十一个月时长,这样全部加起来,大概总共需要将近四年时间呢。

这意味着,即便汉朝从当下起全力以赴去繁衍战马,那也得至少等上四年,才能够再次拥有足够数量的战马。按照战马正常的繁衍速率来估算的话,汉朝差不多得花八年时间,方能将那损失的三万匹战马,重新繁衍扩充到二十万匹战马的规模。

并且,在战争期间,战马的折损数量极为庞大,以至于当时汉朝境内战马的价格一路飙升,已然达到了令人咋舌的天价程度。据《汉书》中的相关记载所言:“天下马少,平牡马,匹二十万。”清晰地呈现出那时战马价格之高昂。

这也就意味着,在战争结束以后,那时汉朝境内能够当作种马的公马,其价格居然已经超出了二十万钱之多!

依照这样的价格,哪怕汉朝家底厚实,想要再组建一支多达十万人的骑兵大军,那也是难以承受的。如此一来,接下来汉武帝就非得双管齐下不可了:一方面得全力解决财政方面的难题,想法子大规模地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则要大力促使战马繁衍,先把高昂的战马价格给降下来才行呢。

这便表明,在接下来的七八年当中,汉朝想要再次大规模地组织起针对匈奴的作战行动是极为困难的。至于小规模的对匈奴进行袭扰,可对于已然撤回到漠北的匈奴而言,其实际意义并没有多少。

要是仅有几百人乃至上千人的规模,凭借汉朝的国力,虽说能使其跨越戈壁。可就这么点人呐,即便抵达了漠北,面对那些残存的匈奴人,也依旧不过是去白白送死罢了。

倘若再次前往漠北地区参战的话,那么所投入的骑兵数量,依旧得达到数万之多才行。

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由于汉朝缺少战马这一关键因素,不得不暂时中止了针对匈奴展开的作战行动。相应地,匈奴一方则凭借这一情况,幸运地得到了一段较为短暂的喘息时机。

汉朝那会儿对于匈奴人的恢复情况其实并未太放在心上。毕竟自己有足够的底气,既然能将其打败一回,那再打败一次又何妨呢。而且战马恢复起来的速度,那是妥妥要比匈奴人成长发展的速度快得多的。所以就想着等战马数量足够之后,再前往漠北去打歼灭战,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汉朝这边所发生的一系列状况,竟致使在此后的许多年当中,汉朝始终都无法再次深入到漠北之地了。

在公元前117年,彼时距离漠北之战结束仅仅过去了两年。匈奴方面拒绝向汉朝称臣,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毅然决然做出决定,要再度对匈奴发起军事行动,目的便是要将匈奴这一祸患彻底铲除,以绝后患。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汉武帝欲对匈奴斩草除根的决心着实不小。通常而言,要将战马补充至巅峰状态,差不多得花费八年时间。那么仅两年的话,汉朝这边估计最多也就只能恢复到十万匹战马左右的规模了。

然而即便处于这样的情况之下,汉武帝依旧下达了命令,吩咐霍去病率领骑兵部队,做好充分准备,继而再次向漠北之地进发,要如利刃一般直插其中,开启又一轮的征战杀伐。

然而,恰恰就在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霍去病竟然毫无征兆地突然暴毙离世了,着实令人意想不到,也让当时的局势等诸多方面因他的骤然离去而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此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千百年来,霍去病的死因始终是个未解之谜。他离世太过突然,此前毫无征兆。年仅二十四岁的霍去病,正值年富力强之际,真的很难设想,究竟是何种病症,竟能致使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名将骤然离世。

无论究竟是何种原因,总归而言,霍去病一死,汉朝原本拟定再次对匈奴发起进攻的计划,一下子就被迫搁置了。要知道,在当时的汉朝,除了霍去病,几乎没什么人能够胜任大规模远距离奔袭作战的指挥工作。哪怕是卫青,在这方面相较之下也稍显逊色。

就当下所拥有的战马数量而言,要是让卫青去出战的话,那肯定是不够用的。

就这样,在这一年当中,汉武帝为霍去病操办了一场极为隆重的葬礼。也正因如此,原本拟定好的进攻匈奴的计划只能再度被搁置一旁,不再推进。而匈奴那一方呢,倒是借着这个契机,多争取到了好几年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时间。

霍去病离世后,汉武帝只得暂且让对匈奴的战事停了下来。要知道,彼时的汉朝正处于武力极为强盛的阶段。而且除了匈奴这一对手外,其周边其实还存在着其他可供汉朝开拓、扩张的地域呢。

于是在此之后,汉武帝便将他的目光,转向了西域以及南方地区。

在这两个方向进行扩张的话,其实并不需要大量的战马呢,如此一来倒是可以接着推进一下相关事宜。特别是南方地区,相对而言,那里更需要的是船只,战马并非其主要所需之物呢。

在漠北之战结束的当年,汉武帝便派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其目的在于向西域进行扩张。历经四年的漫长时光,张骞方才再度归来,同时带回了有关西域的详尽情况与各类消息。

与此同时,汉武帝在这一时期还安排人员对西南方向展开大规模开发之举。也正是在这段日子里,西南地区诸多国家,像夜郎、古滇国这类的,都渐渐开始向汉朝臣服了。

在西南诸国纷纷表示臣服之后,汉武帝的目光随即发生了转移,他不再将注意力局限于西南方向,而是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南方的南越地区,意图在那里也有所作为。

在汉朝的历史进程中,南越国始终是个遗留下来的难题。回溯往昔,秦始皇在位之时,曾派遣百越兵团前往南方进行开拓。然而到了秦末天下大乱之际,这支百越兵团便在当地径自独立,还自封为南越国,这一情况也就成了汉朝需要面对的历史遗留状况。

汉朝开国后的前几十年间,一直处于休养生息的状态,并未开展大规模的战争。再者,南越国有着特殊的地理状况,若要对其发起进攻,首要的难题便是得跨越五陵这一险要之地。

就汉朝所具备的能力而言,倘若一味凭借着用人命去不断堆积的方式,说不定也存在突破这道天险的可能。只是这样做所要付出的代价,那将会庞大到远远超出人们所能想象的程度。

然而在掌控了西南地区后,形势便有了不同。彼时的汉朝,已然能够自夜郎国此地启程,径直派遣水军经水路行进,对南越国的核心地带展开突袭。如此操作,实则是避开了五岭那险要之地,从而让战争成本得以大幅降低。

就这样,在张骞第二次出使归来三年后的公元前112年,汉朝正式对南越国展开了灭国之战。此前的数年时间里,汉朝将诸多国力都投入到了造船业方面,其目的便是用来打造大量的战船。

正是凭借着这样一支实力强劲的船队,汉朝得以顺利长驱直入南越国的腹地,并且毫不费力地将南越国给灭掉了。至此,两广地区还有越南北部,全部被正式归入到了汉朝实际掌控的范围之中。

当汉朝着手攻略南越国之际,距离那场著名的漠北之战,已然过去了整整七年之久。在这七年的时光里,匈奴方面可是没闲着,它们逐渐恢复了不少的实力,而且又开始在漠北以外的区域频繁现身了。

因此,当汉朝对南越国发起进攻之际,匈奴那边也知晓了这一消息,并且认为这是一次进行反击的绝佳时机。随即,匈奴方面便派人前去与青海地区的西羌取得联系。

匈奴曾有羌人臣服于其麾下。然而,自霍去病成功拿下河西走廊后,便切断了羌人与匈奴之间原有的联系。回溯过往,张骞出使西域返回途中经过西羌之地时,不幸被羌人擒获,而后还被转送给了匈奴。

于是在此之后,羌人便与匈奴勾结到了一起,又一次对汉朝的边境发起了进犯之举。

汉朝面对匈奴的时候,或许还会稍感头疼。可对于当时还没发展壮大起来的西羌,汉朝压根就没放在心上。紧接着,汉朝毫不犹豫地出动了多达十万的大军,以势不可挡之势径直碾压了过去。

汉朝大军出兵作战,其威力势如破竹,西羌面对如此强大的汉军,迅速溃败下来。再看匈奴这边,虽说也曾对河套地区以及河西走廊一带发起过短暂的袭扰行动,可当西羌被汉朝大军击败之后,匈奴便赶忙撤回了漠北,没给汉朝能够对其展开进一步打击的时机。

在成功解决了南越国与西羌的问题后,接下来需要着手处理的便是朝鲜半岛上的卫满朝鲜了。想当初汉朝初期之时,刘邦曾将自己的发小卢绾册封为燕王。然而,就在刘邦临终之前,卢绾竟然发动了叛乱,并且最终以失败告终。

在经历失败后,卢绾选择逃往匈奴避难。彼时,卢绾手下有一位名叫卫满的大臣,他则朝着朝鲜半岛奔逃而去。凭借着自身所掌控的部分军队,并且还收拢了不少辽东地区的流浪百姓,卫满最终顺利创建了卫满朝鲜。

在卫满朝鲜建立起来后,汉朝考虑到不想兴起大规模的战事,便没有再进一步出兵征讨。彼时,汉朝已处于汉惠帝刘盈当政之时,整个国家已步入休养生息的阶段,对于对外开战一事是极为抵触的。于是乎,后续汉朝认可了卫满朝鲜的存在,如同承认南越国那般,只要求卫满朝鲜向汉朝称臣便足矣。

然而有所不同的是,南越国那边,怎么说实力也算相对较强。可卫满朝鲜这边呢,后来靠着西汉藩属国这一身份所赋予的地位,持续地向外部进行扩张。等到汉武帝时期,卫满朝鲜竟然发展成了一个颇为强大的政权,并且开始对汉朝边境构成威胁了。

在汉朝对匈奴展开行动之后,卫满朝鲜心里琢磨着,觉得汉朝已然走向衰落啦。于是呢,它就不甘心再只当个小弟了。就这样,卫满朝鲜和汉朝双方之间的关系,渐渐变得越发紧张起来咯。

于是,在成功解决南越国三年之后的公元前109年,汉朝毅然出动五万精锐兵力,对卫满朝鲜展开了灭国之战。因之前有过攻打南越国的经历,到了这个时候,汉朝水军的实力已然实现了巨大飞跃,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于是,在战争开启之后,汉朝军队创下了一项新纪录,即渡海展开作战行动。彼时,汉朝的水军径直从山东一带出发,一路行船,径直将船只开到了现今朝鲜半岛的大同江入海口处。与此同时,汉朝的陆军也从辽东地区出发,沿着陆路朝着朝鲜半岛进发。

最终,这场战役持续了一年有余。待一年时间过去后,卫满朝鲜彻底走向了灭国的结局。其原本所占据的地盘,也全部被汉朝稳稳收入囊中,并且划分成了四个郡。从这往后,辽东以及朝鲜半岛北部的区域,就完完全全变成了汉朝实际掌控的范围。

在成功拿下卫满朝鲜之后,此时距漠北之战已然过去了整整十一年。在这十一年的漫长时光里,匈奴在漠北地区并未遭受任何打击,如此一来,其自身实力便得以迅速恢复,又渐渐有了不容小觑的态势。

在成功解决了卫满朝鲜这一问题之后,汉朝所拥有的战马数量有了较为可观的恢复。紧接着,凭借着战马数量得以补充的有利条件,汉朝紧接着便再次对匈奴发起了进攻行动。

然而让人未曾料到的是,就在这过后没多久的时间,卫青居然就身患重病了。

公元前106年,也就是过了一年之后,卫青最终因病离世。自卫青去世后,在整个汉朝范围内,竟然再也寻觅不到第二位可以像卫青那般展开大规模对匈奴进攻的知名将领了。

卫青离世后,汉武帝内心满是悲痛,可日子终究还得照常过下去,那匈奴也依然得接着去攻打。况且在当时,卫家身为外戚一族,其势力已然发展得有些过于强盛了。

在那之后,汉武帝动了心思,想要效仿当年大力提拔卫家的做法,再去扶植起一个外戚家族。正巧那时汉武帝身边有个新得宠的李夫人,如此一来,汉武帝便瞧上了李家,心里已然有了盘算,准备着重对李家加以提拔呢。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与卫家作比较的话,李家着实是差得太远,完全没法相提并论,真的是难以拿得出手,这情况确实是超出了之前的预料呢。

想当年卫子夫被册立为皇后之时,她所带来的“嫁妆”那可不得了,竟是卫青与霍去病这两位堪称顶级的厉害人物。而李夫人呢,她有两个兄弟,其中一个名叫李延年,是极为典型的音乐家;另一个叫李广利,对打仗之事略懂一些,于是就被汉武帝当作“新卫青”来着力培养了。

就这样,在卫青离世两年之后,汉武帝为李广利凑集了数万人马,命其去征伐大宛。其目的一方面在于攻略西域,进而获取大宛的优良马匹,这对后续再度进击匈奴颇为有利;另一方面呢,也是想借此契机,好好锤炼一下李广利在军事方面的才能。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广利和卫青相较,那可真是差得太远了,简直连给卫青提鞋都不够格。他领着几万人前往西域走了一遭,不但没能攻克大宛,反而致使军队折损了十之八九。这可把汉武帝气得不轻,无奈之下直接下达死命令,要求李广利若拿不下大宛,就直接死在西域。并且,汉武帝还给他增派了诸多军队,命其继续攻打大宛。

就这样,凭借着汉朝所具备的雄厚国力作为支撑,李广利最终成功拿下了大宛。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这一成果的取得,所付出的代价可谓是极为巨大的。

然而,对于汉武帝而言,成功拿下大宛这一结果已然足够。在此基础上,汉武帝更是觉得,李广利有能力取代卫青,来继续承担起与匈奴作战的重任,让大汉在对匈战事上得以延续优势,保持战略主动。

在那之后,时间来到公元前99年,此时距离漠北之战已然过去了20年。汉武帝做出一项任命,让李广利出任汉军大将之职,由其挑起与匈奴作战的重任。历经20年的休养生息,匈奴之前所损失的人口差不多已恢复过来,并且其势力范围也再度扩展,已然延伸到了漠南地区。

倘若李广利能如卫青那般堪称顶级名将,那后续他或许也能缔造出传奇般的战绩。要知道,在卫青与霍去病创下辉煌战绩之后,匈奴人已然对汉朝心生畏惧。可实际情况却是,双方交战之时,李广利的指挥能力糟糕透顶,非但没打出威风,反倒被匈奴狠狠压制着打。

就这样,匈奴再度拾回了自信,又一次开启了持续发展壮大之路。反观汉朝这边呢,随着汉武帝年事渐高,政治方面陆续出现了诸多状况,到了后期,甚至还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发生时,李广利未能置身事外。他企图助力外甥去角逐太子之位,如此行径使其深陷其中。待到汉武帝着手追究相关责任之际,李广利竟径直率领麾下的军队,毫不犹豫地转身投降了匈奴。

由于李广利选择了投降,这致使汉朝又有大量战马遭受损失,如此一来,汉朝在短时间内便再度丧失了与匈奴作战的能力。再者,长时间持续的战争,已然使得汉朝的国力大幅削弱,到了再也无力支撑针对匈奴展开战争的地步。

最终,汉武帝也只得颁布罪己诏,终止了针对匈奴的战事。而匈奴那边呢,在此之后便持续恢复自身的实力,又一次成为汉朝极为棘手的劲敌。一直等到汉宣帝当政时期,匈奴才再度被狠狠地压制下去。

汉武帝未能对匈奴做到斩草除根,其背后是有着真正原因的,而这就是那个一直以来被探寻的真正缘由所在,也就是导致汉武帝在对待匈奴问题上没能实现彻底根除这一结果的实际因素呢。

从客观角度来讲,要是霍去病能多活几年,又或者汉朝能在很短的时间里,筹集到数量足够多的战马。那么在漠北之战结束之后,汉朝必然会再度挥师杀向漠北,从而彻底解决掉漠北地区的匈奴这一祸患。

令人惋惜的是,一方面马匹短缺,另一方面霍去病与卫青相继离世,更为关键的是后续接手的李广利能力着实欠佳……诸多不利条件凑到一起,使得漠北之战结束后,汉朝遗憾地与对匈奴的灭国之战失之交臂。

必须承认,这无疑是一个极为重大的历史缺憾。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