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越来越好,可忧郁暴躁的学生变多了,因为这项能力常被忽视

畅谈奇观世界 2023-10-15 09:14:03

小学生打老师,大学室友因为几句口角就拿起利器捅伤别人。类似的事情,相信很多家长听过不少,这也让大家在子女的安全问题和精神状态方面,感到更多焦虑。

许多人会批评这代学生:生活在非常优越的物质环境中,却被惯坏了。以前那代人条件那么艰苦,生活那么累,也未见多少这么极端的现象。

现在动不动因为被老师批评几句,或者跟同学发生矛盾就想不开。要么自我伤害,要么伤害别人。这种现象如果蔓延下去,无论对个人还是教育行业,都是一种很大的隐患。任何现象都有产生的根源,这里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吃穿变好,可忧郁暴躁的学生变多了,有2个主要原因

忧郁和暴躁看似是两种完全相反的表现,实际上他们有共同的根源。当学生心理状态不佳时,往往前期焦虑忧伤,后期变得越发暴躁,或者二者兼备。

这也是抑郁症的表现之一。家长们提问很多的话题,就是为何吃穿越来越好,学生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哪里有那么多烦心事呢,是不是因为太闲了?

笔者认为,这种原因仅仅能代表极少数同学。恰恰相反,这个时代之所以青少年抑郁率上升;往往是因为他们面临很多困境。

上代人探讨什么问题,都喜欢从吃穿这个最基本的角度出发。光是吃饱穿暖就没有烦恼吗?按照这个逻辑,有钱人就不会自我了断了。

这代学生面临的困难,首先就是巨大的学习压力。看看教材就知道,父母辈可能高中才涉及的知识,现在在小学、初中就已经出现。

如果这时父母又不理解竞争激烈指数早已改变,一味地觉得排名上不去,就是因为学生不够努力,那跟之前备受质疑的李佳琦言论又有什么区别呢。

第二,这代人就好像是“困在笼子里”的培养模式。以前放学后让学生在外玩耍,或者周末跟朋友去公园散步,这是太正常的现象了。

然而当代的中小学生,不光缺乏这种幸福,甚至连课间十分钟都不允许去操场玩耍。理由是担心他们磕到碰到,家长来学校讹人。

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上代人总被老师家长怒斥,却能很快调整心情。因为玩耍就是一种宣泄途径,接触大自然、接受阳光照射,跟伙伴吐槽,情绪自然会更快的变好。

除此之外,有一项能力常被忽视,导致学生忧虑

除了以上两个重要的原因,还有个问题是我们目前许多家长和老师没有注意到的。一项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那就是信息消化能力。

这个时代跟父辈祖辈相比,很大的差异就是互联网让更多繁杂的信息,呈现在学生们面前。这些信息当中,有好有坏,有正面有负面,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和价值观。

其实不光是青少年,包括成年人拿起手机时,大家有没有发现:特别容易因为看到新的事物而产生情绪的变化。

尤其是含有背景音乐的视频。在渲染气氛之下,可能上一秒你因为愤怒、感动而哭。下一秒又在段子中哈哈大笑。

有些东西看的多了,学生们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消化能力,就会容易因此影响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与期待。

例如看到刘暖曦,可能会担心自己也遇到类似的“毒闺蜜”。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提升判断能力,留心观察周围的同学对自己是否真的好。而不是陷入对“毒友谊”的焦虑之中。

富有关爱的陪伴,对学生很重要

有位老师曾经提及,现在为何许多学生不珍惜家长的付出;同时也很容易产生情绪的暴躁。这往往是因为,家长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缺乏有效陪伴。

这里的陪伴不光是盯着他们写作业,更不是随意翻子女的日记和聊天记录。而是需要让子女感受到真心的关爱。这方面跟家长的学历、收入都无关。

【结语】没有文化的父母也能有良好的家庭关系。条件普通的家长,能够想着给子女做好吃的,估计关系也不会太差。

笔者认为,这个时代大家都在成绩上内卷,家长们更需要理性;看到成绩以外的东西。一个学生的人格、性格如果没有很好的培养出来,成绩再好也难以变成一个优秀和幸福的人。

话题:你如何看待青少年忧郁情况增多呢?

0 阅读:286

畅谈奇观世界

简介:每天都是新内容,谢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