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压机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动力车间固定式螺杆空压机的安全操作,包括储气罐的日常巡查。
2 主要设备和安全装置
2.1 螺杆式空压机。
2.2 压缩空气管道和干燥器。
2.3 储气罐,其容量为 30L,公称工作压力(表压)为 1.5MPa
3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3.1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班前、班中、班后的排查和处置;
3.2负责本岗位设备操作或其他作业,在作业和故障排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操作,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3.3负责本岗位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的日常保养,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确保本岗位使用的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完好有效,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
3.4负责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4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5 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5.1 作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5.2 排除空压机机械故障时,不得戴手套。
6 空压机作业安全要求
6.1 空压机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压力容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作业时应随身携带证书,证书由所在单位统一保管时,应随身携带证书复印件。
6.2 作业前准备安全要求
6.2.1 检查机房内作业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室内不得堆放杂物,严禁存放危险化学品;机房内是否无漏雨现象,通道是否畅通。
6.2.2 检查空压机及其安全装置是否完好有效;检查内容包括:
a) 空压机外露的联轴器、皮带转动等旋转部位防护置、护栏无破损,无位移,紧急停机按钮完好且不被遮挡;
b)空压机机身、曲轴箱等主要受力部件不应有影响强度和刚度的缺陷,并无棱角、毛口;
c)紧固件和盖帽、接头或装置等应紧固、牢靠;螺杆式压缩机顶部、背部通风口处不能放置任何物件;
d)自动调压系统工作的灵敏度和正常性,并判明空压机有无异常响声及漏气现象;
e)压缩空气管道、干燥器等,是否完好,无泄漏。
6.2.3 检查储气罐压力容器及其安全装置是否完好有效;压力表无破损,铅封完好,检测合格标识清晰,红线标识清晰;安全阀无破损,铅封完好,检测合格标识清晰;储气罐铭牌清晰,悬挂的登记号和检验合格标识清晰。
6.3 作业过程安全操作要求
6.3.1 开机并运转正常后,随时观察设备工作压力,不得超过1.0MPa;随时检查运动部件发热情况,气缸盖排气口部位温度不得高于200℃,曲轴箱内油温不得高于70℃。
6.3.2每2小时,将油水分离器、中间冷却器、后冷却器内的油水排放一次;储气罐内的油水每班至少排放1-2次,并在交接班记录本内记录。
6.3.3 运转中或设备有压力的情况下,不得进行任何修理工作。
6.3.4 在运转中若发生不正常的声音、气味、振动或发生故障,漏电或漏水、冷却水中断、排气压力突然升高等情况,应立即停车检修好后才准使用。
6.4 储气罐巡视安全操作要求
6.4.1 每小时对储气罐进行一次现场巡视,并填写以下巡视记录,由当班负责巡视的人员签字:
6.4.2 巡视时,对储气罐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其中压力表显示压力不得超过以下数值
6.5 作业结束后安全要求
6.5.1 空压机停机时应逐渐关闭减荷阀门,使空压机空载运转,然后再断开电源,电动机停止。
6.5.2 工作结束后将储气管内余气放出;冬季应放掉冷却水。
6.5.3 设备保养时,禁止用汽油或煤油清洗空压机的滤清器、气缸和其它压缩空气管路的零件,以防火灾和爆炸。不得用燃烧方法清除管道油污。
6.5.4 用柴油或汽油清洗机件时,严禁吸烟,附近不得有火种,用过的废油、破布、棉纱要妥善处理,不得乱扔、乱泼。
7 岗位应急要求
7.1 机械伤害处置
a)被物体击伤,应立即前往医院包扎治疗,若碎片嵌入身体,切勿随意拔出,应由医师负责清理。
b)发生机械伤害时,应立即进行包扎、止血等处理,防止感染;严重的应立即到医院处置。7.2 发生设备漏电时,应立即关闭设备配电柜电源;如发生人员触电,不得用肢体接触触电者,首先应关闭电源,来不及关闭时,应使用绝缘物体将带电物挑开。
7.3空压机运行时因缺少导致气缸过热而停机时,不得立即加注冷水,应等待气缸体自然降温到60℃以下,方可加水。
7.4 储气罐压力超标,应立即强行停止空压机工作,如仍然无法减低压力,紧急情况下人员应迅速微离。
7.5 机房或周边发生火险时,应立即停机断电,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并同时报告公司消防控制室(电话:119);处置无效时立即撤离现场,按现场疏散指示标识微离到东北大门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