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现在都有70多年的时间了,那时的中国农村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初期,那时的农用工具都是农村人自制的,没有现代的农用工具这样的机械化和智能化,但都是农村人在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加工制作出来的,在当时的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那时常用的12种农具,如今有一些还在使用,有的已经消失不见了,一起来看看你还记得哪些,都有些什么作用?
第一种是犁
农村50年代犁田的工具,早在几千年的时候就出现了,如今的有些农村还在使用着。
犁由木制的犁架和铁制的犁铧组成。在耕地的时候,牛或人力牵引着犁前行,犁铧深入土壤,将土地翻松,打破板结的地表,使土壤变得疏松透气,有利于农作物种子的发芽和根系的生长。
第二种是锄头
锄头也是农村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了,小吴家现在还在用着。
用它来挖土,它的头部呈扁平状,有宽窄之分。宽锄头主要用于大面积的除草、松土作业。
窄锄头一般是用于挖一些较坚硬的土,比如开荒等。锄头的有大小长短宽窄之分,以适应不同的工作。
第三种是镰刀
镰刀在农村也有多种样式和形状,在小吴家乡的镰刀是指带有锯齿的刀叫镰刀,没有锯齿的不叫镰刀,就叫刀。各地叫法不同。
镰刀是用来割水稻,小麦,野草,油菜等东西的工具。到了小麦和水稻收割的时候,左手拿水稻,右手拿镰刀,从根部一割,就断了。
第四种是扁担
扁担是偏远农村山区必不可少的一种农用工具了,只能靠肩膀挑的地方就要用到扁担。扁担一般是由桑木制作的,桑木扁担是最好的。挑起来舒适。
它一般用竹子或木头制成,两端稍细,中间宽厚。农民们用扁担挑着水桶去河边或井边取水,或者挑着装满粮食、肥料等的箩筐在田间地头与农家小院之间往返。
第五种是连枷
连枷它是一种用来把粮食脱粒的工具,像黄豆,油菜,小麦等,就需要在太阳下面晒一下,然后用连枷来拍打,将谷粒从豆荚上脱落下来。它由一根长柄和一组可以转动的竹条或木条组成。
第六种是风车
风车有的地方也叫它扇车,在湖南农村是非常常见的谷粒清选工具了,它由一个大的风 箱和一个漏斗状的进料口以及不同方向的出口。当谷物从进料口倒入后,转动风车的摇把,风箱产生风力,较轻的杂物如谷壳、灰尘等被风吹向一个出口,而较重的饱满谷粒则从另一个出口落下,通过风车的工作,可以有效地将谷物中的杂质去除,提高粮食的纯净度和储存质量。
第七个是簸箕
簸箕是由竹篾编制而成的,农村以前的篾匠师傅才会制作,用来筛选粮食非常的好,农民会将带有少量杂质的粮食放在簸箕里,通过轻轻晃动簸箕,利用谷物与杂质的重量和形状差异,使杂质如石子、碎壳等逐渐向簸箕边缘移动并被簸 出,而粮食则留在簸箕中央,进而方便把杂质分离出来。
第八种是粪桶
粪桶是用来装农家肥的容器。在当时,农家肥是农田重要的肥料来源。粪桶用木头制成,有一定的容量。农民们将家畜粪便、人类粪便以及草木灰等收集到粪桶里,然后挑到田间,按照一定的间距和用量将农家肥施撒在土地上,为农作物提供丰富的有机养分,滋养土地,促进农作物生长。
第九种是水车
水车是一种重要的灌溉农田的工具,在以前没有电力,也没有柴油机抽水机的时候,农村人灌溉农田的时候,为了把下游的水抽到上游来灌溉,就使用这种水车。
第十种是耙子
农村的耙子有很多种,有竹耙,铁耙和木耙之分。铁耙主要用于在耕地后进一步破碎土块和平整土地,它的齿比较尖锐,可以深入土中,将大的土块破碎成小块,使土地表面更加平整,有利于播种作业。
木耙和竹耙则多用于收获后的农田,将残留在土地上的秸秆、杂草等聚拢在一起,方便清理和后续的处理,同时也能对土地进行一定程度的疏松和平整。
第十一种是耧车
耧车是用来播种的工具,在北方农村用得多,它由耧斗、耧腿、耧辕等部件组成。播种时,将种子放入耧斗,人或牲畜牵引着耧车前行,种子通过耧腿上的小孔均匀地播撒在开好的垄沟里,并且耧腿还能在播种的同时在种子上覆盖一层薄土,大大提高了播种的效率和均匀度,保证了农作物有合理的种植密度,为丰收奠定了基础。
第十二种是石磨
石 磨是一种粮食加工工具,通常由上下两块圆形的石头组成,下盘固定,上盘有一个磨眼用于添加粮食。通过人力或畜力推动上盘转动,粮食在上下盘之间的缝隙中被研磨,如将小麦磨成面粉,将玉米磨成玉米粉,将黄豆磨成豆浆,然后再经过加工,制作出来豆腐。
以上所介绍的12种农用工具,在50年代的农村非常的常见,它们见证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如今还有一些仍在农村使用着,你还记得哪些,懂得它们的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