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赤斑病危害大,导致减产30%-50%,甚至绝收,如何高效防治?

怀瑶评趣社会事件 2025-02-05 16:16:41

蚕豆赤斑病,广泛地影响着我国蚕豆的生长,轻者使得脱落,严重的时候,甚至满田绝收,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一现象的发生?

又该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保住一年的收成?

蚕豆赤斑病。

蚕豆赤斑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蚕豆上所寄生的一种霉菌,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一般这个霉菌分为两种,其中有一种的命名为灰葡萄孢菌,还有一种是蚕豆葡萄孢菌。

这种霉菌会通过分散分整孔散布在土壤中,另外还有一种是以虫卵的方式,附着在植物的根部,或者是病残体上,存活等到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就会开始发芽,释放出分生孢子。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合适环境,使得付出的孢子发芽了呢?

具有发芽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温度,日温要求在25-29摄氏度左右,而且一般情况下,都在生长季中。

第二点:湿度,该病菌有较强的湿度要求,一湿度达到70%-80%或者直接淋入水中,都会导致其迅速传播。

第三点:光照,在光照条件不够下,其传播速度更快,在阴雨天、雾霭天、茫茫云雾中,或者是日照较短的秋季、冬季,其病害普遍流行。

它的传播主要通过分生孢子传播,而它的分生繁殖又主要依赖于气温和湿度,所以这两个环境条件占主导地位,也影响植物生长。

目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呈明显增长趋势,东北、华北等地。

有些地方在一年中,发生多达几次的爆发,并且其流行速度极快,所以要及时进行防治。

所以说,其主要受影响的部位主要在叶片部位,其次感染在茎和花等部位,轻者影响植株30%-50%减产,重则导致绝收。

一般情况下,其发病比较集中,一般发生在春季越冬后,或者在夏季比较潮湿的年份。

一些常见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一般温度达到20摄氏度以上,而且湿度90%以上就会大量发生。

最初发病时,在叶片的尖端或者边缘,会出现小暗绿色水浸状点,这些点随着时间推移,会呈现出红褐色,周围有浅绿色的晕圈,瞬息之间就会迅速长大,从而连接成片,形成灰色霉层。

其次茎部发生时,会产生线形暗紫色长条斑,

并且随着时间越来越长,或者遇到比较潮湿阴冷天气时,会出现块状深褐色或黑色大斑块,由此可见,如果治疗不及时,会迅速导致植株死亡。

花部受害时,首先表现成水浸斑,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形成深褐色坏死斑,以至于幼荚受害时,会有淋雨洗刷荚果而萎蔫掉落。

幼荚受到侵害最严重,有时候一颗幼荚可能会掉落数十颗花,这样的话,从产量上来说影响很大。

从幼荚的受害情况来看,一般分为三种:

第一种:外部受害,不影响里面的种子;

第二种:内部受害,有一部分会影响到种子;还有一种:外部和内部都会造成影响,就是已经成熟的荚果破裂掉落,里面的种子和豆粒也已经没有成熟,因此水分很多。

这种情况通常还会伴随有大量白色虫卵散落,这种子再进行播种的话,是肯定不会发芽的。

高效防治蚕豆赤斑病。

第四点:轮作,轮作是相对通用的一种方法,比如与禾本科植物进行轮作,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虫口基数和病害基数;

第五点:适期早播;

第六点: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

但是不同药剂防治的效果上存在着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

第一点:时间。

发病初期使用药剂效果最佳,不仅要注意喷施时间,还要掌握好每年不同季节,以及不同雨霁后初始时间。

第二点:稀释倍数。

需要根据不同药剂说明书进行稀释倍数调整。

第三点:浓度。

需要调配成合理浓度才能发挥出良好的防治效果。

第四点:观察时期。

观察时期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天气、风力等,在无风或微风天气进行喷雾最佳广泛均匀,不会造成药剂浪费或漏喷等情况。

第五点:交替使用。

需要交替使用不同化学药剂,以提高防治效率。

0 阅读:1

怀瑶评趣社会事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