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2024年小暑时间:7月6日22点19分49秒,星期六,农历六月初一,今年入伏是7月15日,所以小暑并不代表入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d095204a43c4f6ea5d5ca5311a59e8e.jpg)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中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fd63d35347997c01728a708fb353caa.jpg)
小暑,六月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古人认为,这段时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3aefc14a9d5363c40a2263e1a1743a2.jpg)
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e1b7fd28b5c4b72ac0dd2fd318fa0db.jpg)
关于小暑的天气炎热程度,民间有句顺口溜特别契合—“小暑,小暑,小心中暑;天热,天热,天天都热。”所以说小暑不是“小热”,而是“很热”,而且“天天都很热”,高温来得迅猛,炎热持续的时间也很长。
小暑三侯
一候温风至
小暑时节天空如烧炽,大地上不易寻得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49b1818f457c4379bcd49986fb10828.jpg)
二候蟋蟀居宇
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八月即古夏历小暑节气,蟋蟀到庭院中以避暑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39e7387624254b67e3d233363ef4ab3.jpg)
三候鹰始鸷
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小暑习俗
小暑“食新”
在古代,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并将新打的米磨成粉,制成各种美食,与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81c5268dc721a84c281343d05b0c042.jpg)
小暑吃藕
在民间还有小暑吃藕的习俗。在清咸丰年间,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藕与“偶”同音,所以人们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藕与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也被看做是清廉高洁的人格象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ff70e9826edbddb1066614d9afd7e21.jpg)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季结束,即为出梅,又称为“断梅”。但若小暑节气出现打雷,梅雨又会倒转过来,即“倒黄梅”。小暑是气候变化的关键时节,有些地方多雨,防涝不能少;有些地方伏旱,抗旱要注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e34c3b1fa800b99073cda7d01b511e4.jpg)
入伏
中国人有以伏计日法,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中的“伏”就是指“伏邪”。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故民谚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ddfdf7d2f81788e159e5a5c76471020.jpg)
小暑养生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三伏天”将至,多地“炎值”爆表,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的消耗也随之加大。一到夏天,很多人都会感觉浑身不适,精神萎靡。
1、养护血脉,调整睡眠。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心主血脉并主神志,此时养心应注重两方面:养护血脉方面,建议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睡眠能养精养气,能健脾益胃,亦能健骨强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a2ba10ad196d727cb23bd4b6c467085.jpg)
2、养阳祛湿调节饮食。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头伏吃饺子,饺子在中国出现的历史时间已有一千多年,伏日人们食衣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头伏吃饺子还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营养专家认为,伏天不能热补或温补,最好平补,饺子正适合平补。饺子含糖类、B族维生素、多种矿物质等,营养丰富、容易消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cb68498b90bb6924f9fa0e572ba1b29.jpg)
二伏吃面条:驱病败心火 中伏是三伏天中最热之时,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逐腠理之外邪。
三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面条出锅后用凉开水过几遍。麻酱要用水稀释,酱油要用热花椒油炸一下,醋里滴上几滴香油把这些佐料浇到面上,再配上黄瓜丝、菠菜等,浇上蒜泥,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20d6ea897c9cd85579ad20a0a7a63d0.jpg)
三伏吃烙饼摊:恢复补营养 到了三伏的时候,人体消耗已经到了一定程度,该瘦的人都已经消瘦了很多。所以,这个时候要适当多补充营养,恢复体力。烙饼除了面里的营养外,其他营养素都严重不足。这时如果加上鸡蛋,就可以达到饮食多样化及营养均衡的标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17fd1e673464a8d228636e4a642670f.jpg)
3、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
酷暑吃西瓜,或许是整个夏天,最幸福的事了!每一次大快朵颐,都是清凉而甜蜜的馈赠。
4、唐朝孙思邈提倡“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
具有凉苦发散性质的蔬菜,也是很好的选择。如芹菜、番茄、苦瓜、丝瓜、绿豆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6f956776f5b6177579c74152c4456cb.jpg)
5、三伏要喝三豆汤,清热解暑、健脾祛湿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此时,人体的阳气随之达到一年的“高峰期”,越来越多的人被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困扰。因此,需要清热、祛火。在入伏前后的这段时间里,经常喝一碗三豆汤,能够清热解暑、健脾祛湿,很好地针对入伏前后可能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49a959bd5f8189913def2e2cd9c1c31.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813135d7db56399774133a8f663c77a.jpg)
6、炎热的气候,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
小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8ef2506cd25ead0ea73581da59b5d2e.jpg)
小暑茶事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周邦彦《鹤冲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ad2a95d10c920dc8f30ccf48e4589e4.jpg)
小暑一到,大家就可以感受到我们从小到大都会用来形容夏天的一个形容词,叫“热浪滚滚......”。古人说:“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此时最宜于坐在家中,或独自一人,或邀请几位好友,喝茶聊天,《牡丹亭》里唱:有风有雅,宜室宜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44055fa0235789c21ed4d5312cbad94.jpg)
泡茶可随心随性,饮茶也变得无拘无束。配上几曲悦耳丝竹,就着精致可口的各式茶点,感受这个盛夏里的丝丝清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580bdc6355f0d915b4a95e8e4e35053.jpg)
2024年早春刮风寨。茶叶条索呈紧结黑亮,芽肥枝壮,叶脉清晰,茶毫尽显。原野的花蜜香含于汤中,入口便能体会到原始森林的粗旷与博大和丝丝的滑润细腻,耐人寻味,强劲而内敛的茶气慢慢涌出,山韵悠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a4cad2b4f79a554bda51018124bc5a0.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dfb4dcd0fa0e1fa77cb053a6fb5274e.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ca849d18292c6b276eb668a2627cc61.jpg)
三伏天,喝茶更能补水
伏天期间,大家出汗多,容易导致体内盐分和水分流失,因此一定要多补水。茶叶中含有大量无机盐,可以补充人们流失的钾钠,所以夏天喝茶比喝水更解渴!南方的功夫茶饮,虽小杯小泡,但不经意间反倒让人喝下不少,实为饮茶补水的好方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f799f5130ecb5510c7e1625e5754a9a.jpg)
这时喝茶应喝些温热的茶,如老白茶、红茶、黑茶、普洱茶。
这些茶性温热,可以帮助人体驱寒养胃。另外三伏天养生的另一个要决是“祛湿”,因为这时不光热还潮湿,人身体的寒热往往都伴随着湿气,所谓湿寒、湿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3962ba399473d030a89c09fb226ebdc.jpg)
1、消食去腻喝普洱茶
小暑,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需劳逸结合,保护阳气,大碗冲泡菊花普洱对此有良好的效用。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与普洱搭配,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饮用者应注意,因菊花性凉,气虚胃寒者慎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d3f58260605cfde8f3571612019885b.jpg)
口感独特,品鉴收藏价值极高“猫耳朵”的茶香清雅,汤感细腻、甘柔,又极具穿透力,茶气绵柔而强劲,的确让人尝后久久不忘;猫耳朵非常值得收藏,往后越存越香,转化可期,是不可多得的极品普洱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6a3ba8bee741ac5eeb160535dc1379b.jpg)
茶汤稠润清透,饮一口,清幽兰香和花果香萦绕满口,回甘生津迅猛且持久,丝丝甜韵直达心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c725f03219608b24de4e19598953394.jpg)
如果觉得猫耳朵价格高,那可以试试这款和猫耳朵同为一个山头的倚邦细叶,同为小叶种茶!一款茶叶的品质取决于产地和叶种,精选倚邦山原生细叶品种,幽兰香高扬迷人,甜度好,沁出快,沁人心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3dc558488296c8cb58e6b3c24f1ac53.jpg)
2024年大黑山。
大黑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倚邦西北面的国有林之中,属于倚邦弥补村茶地。因其有类似曼松茶的细甜滋味、蛮砖茶的浓强度、倚邦茶的经典高香韵,所以成为了倚邦地区价格仅次于曼松茶的存在,是茶中新贵。曼松,大黑山,大黑树林,猫耳朵共称为倚邦四大天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6fefaa3571215c1ba7dbaef5f48f7f7.jpg)
小暑之后进入三伏,阳气达到极致,应多食苦味食物,宜清补。普洱茶甘润淳厚,生津不断。同时,普洱茶中的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等有助于消化,可调节脂肪代谢,提高胃液分泌,也能帮助增进食欲。
炎热的夏天,饮食稍不注意卫生,细菌便会大量繁殖,夏天是消化道疾病的多发季节。科学研究表明,茶叶具有抗菌、杀菌、改善肠道微生物结构的功能,饮茶既可以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又可以促使有益细菌增殖,提高肠道的免疫能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1d76059a6190e34bcebc240fb734a18.jpg)
那卡是普洱茶的茶中贵族。都说盛名之下无虚士,早在傣王时期,那卡就被指其为贡茶进贡国外(泰缅),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下那卡茶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47e7b49d3d5c790c836eb76ef7b8607.jpg)
地理 位置
那卡,位于勐海县勐宋乡境内,是勐海县内最古老的茶区之一,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身处大曼吕村委会的一个拉祜族寨子。
那卡村占地面积9.69平方公里,位于有西双版纳屋脊之称的滑竹梁子山东侧,平均海拔1700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800毫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那卡茶区因为海拔高,茶树享受的日照时间长,茶汤甜度也高,形成了香高水甜的勐宋风格。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916c4c27844b537f6745da59731b0b7.jpg)
文化 历史
在云南,制作竹筒茶的少数民族很多,但把竹筒茶做出名并成为贡茶的,唯有那卡的拉祜族!那卡的拉祜族人做竹筒茶早在清代就远近闻名,每年都要上贡“车里宣慰司”(其管辖相当于如今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据史料记载,缅甸国王也曾指定那卡竹筒茶为贡茶。缅甸王非常爱茶,还留下“没有那卡香,缅王不用膳”的千古佳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fd352f62f4bd5b2669c5a52b350c77d.jpg)
那卡茶 特点
1、中小叶种
那卡一带的古茶园茶树品种有大、中、小叶混生,其中小叶种居多,这在以大叶种著称的勐海茶区比较少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bca383e1b32eb0a9928bf817c7e7ca5.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ba654a1a69d4c5f77bc98f0a03569a1.jpg)
2、石上茶
那卡古茶园的生长环境是茶树下乱石成群,是生长在石缝中的茶,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树生长环境,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6ce7fd989be5fa120665fcc0e962287.jpg)
3、小班章
它自带一股倔强的清香与柔甜,在勐海茶区独树一帜,被誉为“小班章的称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32cc4e15a3f544eeb5e58ce52e2a815.jpg)
那卡是一处远藏于勐宋山里的秘境茶园,有人称它为深山中的“遗世明珠”,曾经傣贵族送礼的最高待遇,凡是喝过的茶友,一定会记忆尤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e1e37fedc781bc2f53b30e530d3087d.jpg)
那卡古树茶是勐宋茶区最具代表性的茶,那卡寨子以出产品质上好的古树茶而被人们所认识。全寨有600多亩成片古树茶园,其茶树龄在300-500年之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c9dea1b9aedf9a909b79ac4b2a51133.jpg)
那卡茶在大范围划分上属于勐海勐宋茶区,勐宋茶区的乔木老树茶以保塘的最粗大,以那卡的最著名。那卡茶没有“布朗山”的苦更没有“帕沙茶”的涩,香气高过冰岛茶口感却相近,但茶底没有冰岛细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9315dd8b80bfab81fd758ba6c29baa2.jpg)
2、清爽祛暑冷泡茶
临近伏天,骄阳似火,持续高温之下,人非常容易出汗,出汗多就会导致体内水分及微量元素的流失。喝茶不仅能补水,而且茶叶内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4aaa7de1673675f7c8d1bbfe6c10c44.jpg)
因此,夏天喝茶是非常好的补水方式,但这么热的天喝热泡茶确实是一种煎熬。高温天气与入伏的特定节点,都加持着大众对于冷饮的“刚需”,属于冷泡茶的市场机遇也迎来了爆发时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a233320f59f6d590dbc358903db4a5f.jpg)
冷泡茶,顾名思义,为使用常温水或冷水浸泡萃取的茶,这种茶叶往往经过特殊冷萃加工工艺,因而不用借助热水也能快速萃取析出物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054f4a786506476887f1e4f24316c18.jpg)
冷泡茶是避暑必备品。不管这茶是调味茶还是一般茶,我们都很喜欢。然而,热水被认为是茶叶有益分子释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标准。冷泡茶能释放这么多有益分子吗?让我们更进一步:冷泡茶比热茶更有益于健康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3f825c5f1bdf425c5d4aec890024c25.jpg)
泡茶用热水泡,等凉了以后,确实不好喝,但如果开始就有凉水泡。你可能还不知道,但在韩国、日本等地方却流行用冷水泡茶,在日本,冷泡茶还有一个专有名称“水云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57a83ae6cc1b0e71c1a665e8a85fd76.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e7d593c81670ffbf78d697572258b06.jpg)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一种突破传统的喝茶法——“冷泡法”开始流行起来,
尤其是在夏天,越来越多的人用“冷泡法”泡茶,不仅方便,还清爽祛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9c5e3dc79edcf001ecbba50dc822ff7.jpg)
冷泡茶,就是用冷水来冲泡茶叶,冷泡茶中,冷水,可以是凉白开、矿泉水、纯净水,水温为常温状态。其中以矿泉水冷泡口感为最佳。
一杯好喝的冷泡茶,不加糖就有自然的甜香,口感甘醇。用来冷泡的茶叶,最好选用新茶,这样才能喝出香醇滋味。绿茶、发酵较轻的乌龙茶、月光白都比较适合冷泡。发酵程度较高的红茶、铁观音、普洱茶则不适合冷泡,泡出来味道苦涩、无香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3ae44f18a9c58dc59c615b6d9dc00df.jpg)
四步泡出健康冷泡茶
首先准备器材 器材:矿泉水、茶入、茶则、茶匙、汤瓶、茶巾;
接着开始冷泡茶的冲泡
冷泡法分为置茶、浸润、冲泡、赏茶四个主要步骤。茶水比为1:50,可依个人口味增减;冲泡时间为10分钟(由于茶叶冷泡时内含物质析出慢,所以我们可以静等片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2e67f87ce93771bc33aecdc6c877441.jpg)
还有一种冷融法:将茶叶放在过滤网上,下面接上茶杯,接着将冰块放置到茶叶上,随着冰块慢慢融化,茶汤也被慢慢析出。这种冷融法耗时较长,但是冲泡过程美观有趣,仪式感十足,有时间的朋友可以试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600bef261bd7d580ec3123641fab131.jpg)
注意事项:
冷泡茶的适宜茶水比:茶1:水100
各种茶类冷泡时间:绿茶5小时左右。白茶4小时左右。红茶3小时左右。乌龙茶6小时左右。黄茶6小时左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9c5e3dc79edcf001ecbba50dc822ff7.jpg)
炎炎夏日,还有什么比来一杯冷泡茶更合适的呢?而且冷泡茶不拘泥于单喝,用来在家里做水果茶、花草茶也别有一番风味。赶紧动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一杯清凉解暑的“冷泡茶”吧!
3、预防中暑喝白茶
高温天气容易中暑,特别是对于经常外出工作、外出游玩的人来说。这时候您需要必备的就是白茶了。白茶是一种只经过杀青、干燥等程序轻微发酵的茶,性清凉。而且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具有去热消暑的功效,可以预防中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5ac0c0cafa71580874d61dee52915dd.jpg)
适合夏天喝的白茶有老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
其中以老白茶为最佳,老白茶中的咖啡碱、茶多酚等得到充分转化,茶性温和,消热止渴功效很好,适合大多数人饮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2a73132f69706cf7833888145befd26.jpg)
糖尿病病人最适合喝的茶当属白茶,因为白茶所含的茶多酚和茶多糖这两种控制人体血糖上升的有用物质比其他种类的茶叶要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b1001aced51e7a0388b12b1adba88eb.jpg)
国内外医学研究证明,长期饮用白茶可以显著提高人体内酯酶活性,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延缓葡萄糖的肠吸收,分解体内血液中多余的糖分,促进血糖平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650acf12d426600d7f039f256760651.jpg)
白茶还有防暑、解毒、治牙痛等作用。尤其是陈年的银针白毫,还可帮麻疹患儿退烧,效果甚至比退烧药还要好。此外,白茶也具有较好的抗辐射效果,在美国和欧洲地区白茶提取物被用于脸部护肤品的开发。
白牡丹,多数是一芽一二叶,在叶片中,就暗藏不少的香气物质。这些香气物质,能让白牡丹呈现出不同香型,或是桂花香、或是兰花香、或是栀子花香,丰富了我们的喝茶选择,不少之前喜欢喝茉莉花茶的朋友,可无缝对接白牡丹的口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d8797cb0d5d1491eb5cfcd6e1629339.jpg)
除此之外,伏天还可以试试姜茶。“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句俗语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姜性温,具有温补的作用,夏季经常吃姜可以补阳气。而且,生姜还能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三伏天喝姜茶,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保健方法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049066b492d55d881b10635ae1a4405.jpg)
因此,夏季不管是生活起居还是饮食习惯等都应该十分的注意。小有疏忽,就容易给身体造成病害。然而,喝茶恰恰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些问题!
小暑诗词,清凉一夏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3c1d5abe39a736c5a165e419031e1e7.jpg)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990448f80c3ee4c9a541c1ac31e75e4.jpg)
《夏日》
宋·朱熹
季夏园木暗,窗户贮清阴。
长风一掩苒,众绿何萧掺。
玩此消永昼,泠然涤幽襟。
俯仰无所为,聊复得此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445ab67ff552daf3873d7312fdee430.jpg)
《纳凉》
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dd176f666439aaa166af30851f66d4a.jpg)
《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能赋堂烹茶二首》
宋·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6593cb89eae3db07adaf6d6bb90cdcc.jpg)
《苦热》
南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87b34ac0df6427c184765c82b281f20.jpg)
《夏日》
清·乔远炳
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
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
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
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e2b437954e6a3d046561af6a73ad2e4.jpg)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268dd133338df11a4954d141c92b34d.jpg)
《安禅逢小暑》
唐·李频
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
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b7d7cc557abac5ac3c11cac51b6217a.jpg)
《小暑夜游》
清·袁枚
小暑夜游碧空明,星河璀璨月华清。
微风拂面凉如水,萤火点点舞轻盈。
虫鸣蛙叫声声远,花香草色处处情。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7f033799d91ed3ba6305e0f5333967d.jpg)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dd176f666439aaa166af30851f66d4a.jpg)
《小暑闲居》
元·张可久
小暑时节正闲居,静坐窗前看卷书。
清风徐来心自静,绿竹摇曳影扶疏。
茗香袅袅绕几案,诗思翩翩入云衢。
此间无有炎蒸苦,只觉时光胜玉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adab9891f2bffa331201c74873ffff0.jpg)
《咏小暑》
明·彭孙贻
小暑初临日已斜,麦秋时节雨丝加。
燕雏争哺声声近,林果初红树树华。
碧水池塘新过雨,绿槐庭院遍鸣蛙。
闲居不问世炎凉,静看浮云起复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3c1d5abe39a736c5a165e419031e1e7.jpg)
《苦热行》
唐·王毂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五岳翠乾云彩灭,阳侯海底愁波竭。
何当一夕金风发,为我扫却天下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fb9a326825f940d7eca97fe02909082.jpg)
《小暑日感怀》
宋·赵师秀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
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稳梦魂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ea6eabf889e31504139aa52a5b4e1b4.jpg)
《小暑》
宋·文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e2b437954e6a3d046561af6a73ad2e4.jpg)
泽青茶道创始人: 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茶,还有一群灵魂有茶气的人。分享有关茶和茶文化的故事。传播茶香健康生活、茶道文化、茶知识,茶文章、茶美学、茶社交等生活方式,为您带来一场愉悦的茶文化体验。 生活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创意源自于对生活的热情。欢迎关注泽青茶道的微信公众号:泽青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