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玩起网络梗来,对于这个问题那可毫无争议可言,答案必定是大魏吴王孙权呐!
依据行政编制的规定来看,在曹魏集团当中,所有的将军即便再怎么厉害,其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也就是封侯而已。然而孙权呢,他在曹魏那边所拥有的官方头衔可不一般,乃是大魏吴王,并且还被封作大将军,兼任荆州牧,同时负责节制、督管荆、扬、交三州的诸项军事事务。
并且,夷陵这一场战役下来,蜀汉的主力可是被孙权给直接打得溃败不堪。就单说这一贡献,曹操手底下的任何一位将领那都是没法与之相比的呢。
要知道,这不过是现代人爱玩的网络梗罢了。实际上呢,从一开始到最后,孙权压根就不属于曹操的部下。虽说在夷陵之战前的那段时间,孙权有过短暂向曹丕称臣的情况,可不管怎么说,自始至终孙权都是保持着独立的状态呢。
倘若不涉及玩网络梗这件事的话,在曹魏阵营当中,具备实力去角逐第一大将这一位置的人员,大约有四位,即夏侯惇、曹仁、夏侯渊以及张辽这几个人选。
这四位大将,每一位都曾在曹魏建立的过程中建立了赫赫功勋,他们各自都有着非凡的功绩,功劳簿上都写满了他们的贡献。而且在他们之中,不存在哪一个人能毫无争议地在功绩方面超越其他三人,大家可谓是各有千秋。
不过要是一定得给出评价的话,那么最有可能第一个被淘汰出局的,恐怕就是张辽了。
在这四人里面,张辽所取得的战绩那可真是极为惊人的。就拿白狼山之战来说,张辽居然在阵前直接斩杀了乌桓单于呢。还有合肥之战,他仅仅带着八百人,就把孙权的十万大军给打得大败。并且要知道,在曹魏集团全部的武将当中,唯有张辽一人得以进入武庙。
然而,就张辽而言,若是要将其与另外几人进行一番比较的话,便会发现他存在着三个不足之处。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他既不姓曹,也不姓夏侯,所以他和曹操之间不存在亲戚关系。也就是说,从姓氏这个层面来讲,他与曹操在亲属这方面是毫无关联的,根本算不上是曹操的亲戚呢。
其次,张辽投身到曹操阵营当中,这一时间点着实是太迟了。
其三,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自始至终,张辽于曹魏集团所承担的角色始终为一名将军罢了,并非是那种能够统管一个战区的司令之职。
由此可见,张辽的确能征善战,所取得的战绩也是较为可观的。不过呢,即便如此,他也绝无可能成为曹魏阵营里的头号大将。但要是论起曹魏集团中外姓将领里的第一大将,那大概率就得数张辽了,别人还真难以企及呢。
继张辽之后,夏侯渊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出局的。大概率来讲,在已经出现张辽出局的情况下,接下来要出局的很可能就是夏侯渊了,其出局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夏侯渊的战绩,可不像张辽那般被传得极为夸张。不过呢,谁让他是夏侯家的人。早在曹操尚未起兵之时,他就曾为曹操顶罪。等曹操起兵以后,他更是始终追随在曹操身旁,所立的功劳也好,付出的苦劳也罢,那都是相当不少的。
极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夏侯渊曾独自肩负起凉州以及关中地区的战事。特别是在凉州这边,夏侯渊仅用十个月的时间就将凉州彻底扫平。不得不说,这样的战绩着实是相当惊人的,只不过在《三国演义》里并没有对此有所提及罢了。
可惜的是,在后来的定军山一战中,夏侯渊丢掉了性命,并且其死法实在是窝囊得很。就因为这样,他相较而言便稍显逊色了。不然的话,以夏侯渊的能力等各方面条件来看,他原本是很有希望去角逐那最为重要的第一把交椅的。
因此,到了最后阶段,决定胜负的关键一局在曹仁和夏侯惇二人之间拉开了帷幕。
在这两人之中,夏侯惇所取得的战绩相对来说,或许是要略微差上那么一点儿的呢。
夏侯惇着实是个全程发力的厉害角色,曹魏集团建立国家的那些主要战役,他几乎都有参与其中呢。特别是在创业刚开始的时候,要是夏侯惇没跟着曹操去扬州借兵,还有后来兖州发生叛乱时没全力保住三县,说不定曹操压根就坚持不到最后啦。
可问题在于,在这诸多的战争里面,夏侯惇能够独当一面的情况是极为少见的。
在夏侯惇的一生里,仅有一回独自承担一个大方向战事的情况。那是在公元217年,曹操对孙权发起进攻,之后撤兵离去。从那往后,曹操便把夏侯惇留在了东线,让其与曹仁、张辽共同抵御孙权,并且负责督率二十六军。
然而,关于夏侯惇在当时所拥有的权力究竟达到何种程度,是否能够全面负责东线的战事,还有他负责东线事务的时间究竟是长是短等这些问题,在后世实际上是存在着诸多争议的。
到最后就只剩下曹仁了。
与其他人有所不同,曹仁在曹魏集团当中所占据的地位,并非是那种普通的打工人角色,实际上,他更像是曹魏集团的原始股东一般。
在曹操最初起兵之际,曹仁就毅然追随其左右了,并且还自行招募了多达上千人的队伍。要晓得,刚开始的时候,曹操手中所拥有的兵力总共也并没有多少呢。
在那之后,曹魏集团所经历的诸多主要战事之中,曹仁几乎场场都不曾缺席。就拿攻打徐州来说,他独自率领一支军队参战;攻打张绣时,又是他负责殿后,成功解救了曹操;与袁绍作战时,曹仁承担起对付侧翼刘备的重任;赤壁之战后,曹仁负责留守江陵;潼关之战,他曾与马超正面交战;襄樊之战,更是死守樊城……
历经这一系列战争后,曹仁在曹魏集团当中,其声望与地位已然坚如磐石,几乎难以被撼动。就拿曹丕登基之后的情况来说,曹仁所获封邑多达三千五百户,相较曹魏集团的其他几人,他的封邑数量是更为丰厚的。
封邑,很多时候差不多能够用以体现一个人在其所处时代的地位状况。也就是说,在那个特定时期,拥有封邑往往是衡量某人地位高低的一个重要参照,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这个人在当时社会层面所处的位置层级。
颇为遗憾的是,在之后发生的濡须口之战里,曹仁遭遇了极为不利的局面,其军队在此战当中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这也成为了一段令人惋惜不已的战事情况。
由此可见,在曹操帐下的这四位大将当中,没有哪一位是能够毫无争议地凌驾于其余人之上的。不过要是非得较起真来仔细考量一番的话,或许还是曹仁相对而言要更出色一些,略胜其他几位大将一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