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孩子胆气不足,一碗汤补足胆气,抽动就好了

乖乖评养好的 2024-12-06 03:45:51

抽动症属于儿童情志类疾病,很多患儿常与受到惊吓或打骂责罚有关。

《幼科释谜》云:“小儿脏腑脆弱,若暴受惊恐,易于惊恐”,孩子突然受到惊吓,势必损伤小儿稚嫩之胆气而发病。

小孩子脏腑尚未发育完全,对于惊恐紧张等耐受能力原本就比成人低,故胆气受损的几率也远远大于成年人。

当孩子压力增大或是紧张时,抽动就会出现反复,症状也会加重。

许多患儿自幼胆小,不敢独处一室,单独睡觉。若胆静,静则寐;胆气不足,则惊悸、烦躁不安、夜寐不实。

之前看过一个孩子,男,6岁,主诉:挤眉眨眼、咧嘴、甩胳膊2年。

现病史:患儿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挤眉眨眼、咧嘴、甩胳膊,摇头晃脑,喉中吭吭声,在他院确诊抽动症,曾服用硫必利等药物,近期症状加重。

刻诊:抽动频繁有力,面色青黄,平素胆小,睡眠差,好动,脾气急躁,纳食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数。

辩证分析:这个孩子是胆气受损,波及肝心引起肝风内动。

治以:温胆化痰,平肝熄风,养心安神。

开方:清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炙甘草、钩藤、全蝎等、乌梢蛇、远志、珍珠母、牡蛎、白芍、天麻

结果如何?

二诊:抽动症状均有好转,频率减少,仍有睡眠不安,夜晚胆小,脾气急。上方加减几味药,服药后症状均好转。

三个月后诸症皆除,继续间断用药巩固一段时间,随访未见复发。

该患儿发病虽无明显诱因,但其自幼胆小。肝胆互为表里,胆病时常易累及肝而扰动内风,故见挤眉眨眼,四肢抽动、摇头晃脑。

肝胆受损,疏泄失职,气机不利。气不行津,津聚为痰,故见喉中吭吭声,脉弦滑数。

气郁化火,扰动心神,故见睡眠差、烦躁。

其病机为胆气受损,波及肝心。治以温胆化痰,平肝熄风,养心安神。

故方选温胆汤为基础,取其温胆化痰之意,合钩藤、全蝎、乌梢蛇、天麻以平肝熄风,白芍以养血柔肝,远志、牡蛎、珍珠母以镇静安神。

看了30多年儿科,我说句实话,抽动症缓解症状并不难,难的是防止复发。

所以患儿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仍需坚持服药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根除病根。

另外,防复发家长要做的努力也必不可少,平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切忌打骂孩子以造成患儿心理负担;

②患儿应少看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不看紧张、惊险、刺激的影视节目;

③饮食结构均衡,清淡为主,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不喝咖啡、浓茶、可乐;

④平素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

4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