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孩子“魂”跑了,找回来就好,这一碗“安魂定志汤”名不虚传!

多动症的孩子常常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说完就忘,要么发呆走神,要么天马行空说个不停,脑子不听使唤,有一种“魂不守舍”的感觉。
通俗点来说,多动症就是孩子“魂”跑了,我们帮他找回来就好了!当然啊,这里的“魂”可不是鬼魂之说,而是基于中医里的肝藏魂理论。

中医讲:肝藏魂。魂被认为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一部分,与神、魄、意、志等共同构成了人的精神世界 。
肝的功能正常,肝血充足,魂有所舍,则人体的精神活动正常,表现为做事专注、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睡眠安稳等,多动症孩子则刚好相反。

什么情况会导致肝不藏魂呢?
第一种是肝阳上亢。肝阳偏亢,化火生风,会扰动肝魂,使其不能潜藏于肝,出现多动、易激惹、烦躁等症状。
就像自然界中,风性主动,肝阳化风,人体也会出现类似风动的表现,即身体的多动和行为的冲动。

第二种是肝血不足。肝血不足则魂无所依,也会出现魂不守舍的情况。此时患儿除了有多动症状外,还常伴有面色萎黄、指甲淡白、视力不佳等肝血不足的表现。
第三种是肝气不舒。小儿的情志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抑等导致肝气郁结,那么魂的活动也会受到阻碍,出现情志异常和行为改变,如情绪低落或急躁易怒,多动不宁等。

那么怎么能把丢失的“魂”找回来呢?
下面结合一个案例详细说说:
患儿,女,8岁,主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难静。
家长代诉孩子课堂上频繁小动作,不是交头接耳就是摆弄文具,无法专注听讲,作业常因粗心、拖沓出错,简单的问题重复出错。
性情急躁,稍不如意便哭闹叫嚷,睡眠不安,多梦易惊,盗汗,纳食一般,大便偏干,2-3 日一行,形体偏瘦,面色红。

辨证中医归属 “脏躁”“躁动” 范畴,证属肝阳偏亢、肝魂失藏。
小儿肝常有余,该患儿平素好动,情绪急躁,为肝阳偏旺之征;夜寐多梦易惊、魂不安舍,契合肝藏魂失常表现;
肝木旺乘脾土,致脾失健运,故而纳食不佳、大便干结;阴血暗耗,虚热内生,则见盗汗、面色潮红,形体失于濡养而偏瘦。

治以平肝潜阳、宁心安神、滋养肝血以安魂为法,佐以健脾助运,调畅气机,使肝木条达、魂归其舍、脏腑调和。
组方:钩藤 、石决明、白芍、酸枣仁、远志、茯苓、白术、麦芽、蝉蜕、炙甘草。
一个月后,家长述患儿课堂小动作减少,情绪稍趋平稳,夜寐改善,梦惊减轻,大便仍偏干但每天都有。守上方去石决明,加柏子仁润肠通便、养心安神。

三诊时,患儿注意力较前集中,能安静完成部分作业,纳食增进,盗汗消失,睡眠安稳。
稍作调方继续巩固,并嘱家长继续坚持行为干预,规律作息、合理膳食,给予宽松耐心引导,多鼓励式教育。
半年时间里患儿病情逐渐好转,最终学习生活渐入正轨。

多动症虽然病在肝,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因此整体调理脏腑,平抑肝阳、滋养肝血、宁心健脾,使患儿机体阴阳平衡,魂归本舍,多动就慢慢恢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