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农村土地十大“红线”,这些行为村村严查,条条关键!

劳动知库 2025-03-25 16:44:28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之际,为了保护农民的权益,保障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在2025年农村土地管理新动向中,以下十类情形将可能重点整治,村村严查,条条关键,每个村庄和农户都需注意:

一、宅基地自愿退出红线:有偿自愿是铁律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农民进城落户不得与宅基地退出挂钩。任何组织不得以户籍迁移为由强收宅基地,退出必须坚持"合理补偿+自愿申请"原则,同时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农房宅基地,违者最高面临房屋拆除+土地收回的双重处罚。

二、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全面落地

全国推行宅基地与农房"双证合一"登记,2025年底前完成确权颁证。特别强调四类土地无法确权:占用耕地建房、城镇居民非法购置宅基、生态红线内违建及小产权房。已坍塌的宅基地房屋仅允许修缮不得重建,违者将失去土地使用权。

三、严格保护耕地

全国耕地保有量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底线,严查六大行为:绿化造林占耕地、超标准建绿化带、挖湖造景、自然保护地侵占永久农田、非农建设、违规批地。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推动违法用地整改,对违法问题较多和整改进展滞后地区开展约谈。比如,福建建立省级耕地占补平衡平台,对违法占用实施卫星遥感"天眼"监测,全年开展3轮专项巡查,实行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三年攻坚。

四、土地承包"三个严禁"

承包地实行"三不政策":承包期内不得重新大规模分地;不得以村规民约限制妇女土地权益;不得强制流转土地。部分地区特别明确外村人承包需经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且须缴纳风险保证金。历史形成的"一户多宅",部分地区将实行按超占部分征收使用费。

五、拆迁整治"零容忍机制"

严禁八种暴力逼迁手段:断水断电、封路堵门、株连式拆迁、突击强拆、威胁恐吓、纵火破坏、虚假诉讼、雇佣黑恶势力。

六、宗族黑恶势力"连根拔起"

实行乡村振兴,重点打击四类行为:操控村委会选举、强揽土地工程、垄断集体资产、干扰土地确权。对涉黑征地案件实行"一案双查",既查当事人又查保护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及"防范家族宗族黑恶势力"。

七、耕地"非粮化"五道禁令

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五不准":不准栽树种果、挖塘养鱼、修建养殖场、堆放固体废物、建设绿化景观。一般耕地转为园地林地需缴纳耕地开垦费,且必须"占补平衡"补足同等质量耕地。

八、闲置农房盘活"三大通道"

允许闲置宅基地用于:乡村民宿(最长20年租赁)、康养中心、文化创意园。浙江义乌试点跨村流转,闲置宅基拍卖收益可达征地补偿的数倍。但严禁变相开发商品房,违者按房价比例罚款。

九、土地征收补偿要合理公平

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合理的补偿是保障农民权益的关键。征收方必须按照法定的标准和程序,给予被征收土地的农民公平合理的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等。同时,要确保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不得克扣、挪用。

十、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随意调整承包地,不得非法收回承包地。农民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承包地的经营方式,有权进行土地流转、入股、抵押等,实现土地的多元价值。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