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雪,最先想到的是白居易的 《问刘十九》 。只此四句,朗朗上口,让人记住了雪夜的温暖。如果是你,你会拒绝诗人的盛情邀约吗?有新酿的美酒,有温暖的小火炉,而且天公作美,踏雪饮酒,美哉乐哉。一边饮酒,一边赏雪,都是至情至性之人。自然也会有心灵的呼应。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说到至情至性,《湖心亭看雪》是不容错过的篇章。也就是这篇文章,让我们走近一个浪漫深情的张岱。
能够拥有一颗赏雪的心,称得上是闲情逸致之人。初更时分,独往湖心亭看雪。看雪,看似普通,却也有着遗世独立的风度。
读完此文,篇长不足二百字,却有着意犹未尽的悠长。文章胜在境界不凡,空灵不乏诗意。读完之后,仿佛我们也到湖心亭看了一场几百年前的雪。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自古以来,痴人无数。每一种痴都是因为情深意切,都是因为爱到极致。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自然也不例外。赏雪的遗世独立,赏雪的玲珑空灵,赏雪的寂寂无言,赏雪的飘洒肆意。飘飘洒洒的诗意,在湖心一点,在长堤一痕,在余舟一芥。更多的诗意在作者的心里。没有一颗诗意的心,如何能感受到冰雪之中的诗情画意?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1)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2)绝(3)。
是日更定(4)矣,余(5)拏(6)一小舟,拥毳(7)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8),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9)。湖上影子,惟(10)长堤一痕(11)、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1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3)。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14)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5)?”拉(16)余同饮。余强(17)饮三大白(18)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19)。
及(20)下船,舟子(21)喃喃(22)曰:“莫(23)说相公(24)痴,更(25)有痴似(26)相公者。”[3]

在写雪的名篇中,白居易的《夜雪》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一句让人印象深刻。作者没有起身去看雪,却以折竹声烘托出了雪的大,雪的厚。细细读来与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有异曲同工之处。避开正面描写的手法,都是从侧面来写,反而收到了出手不凡的效果。
《夜雪》 唐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唐代〕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最喜欢的雪诗之一。它所呈现的苍凉意境,让人无比着迷。风雪夜归,在日暮苍山间,有人品出了孤独,有人品出了旷远与人生。在风尘仆仆的人生中,谁又能说自己不是那个风雪夜归人呢?

无论是踏雪寻梅,还是雪夜访戴,雪都给了我们很多的浪漫。让我们与古人一起踏雪而行。去看一看湖心亭的雪,和友人温一盏新酿的美酒,围炉夜话。在雪中感受诗意,也感受温暖。在雪中享受孤独,也品味旷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