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兴福修复“节孝”牌坊记

惠安闽兴福石雕 2022-03-10 23:39:56

石牌坊作为我国特色建筑物,其不仅仅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为我们研究古代民俗文化和历史研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刚修复的“文魁”牌匾之一

中国传统古村落凤竹村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其中就包括监生胡永琮妻张氏的“节孝”牌坊和胡泰云、胡永珖、胡世谟等人的“文魁”牌匾。

修复前的石牌坊原部件

“节孝”石牌坊来历

凤竹村胡氏第十七世裔孙胡永琮,字执玉,是监生胡泰云的长子。他的身上寄予着其父“守而兼创”家业的重任,所以负笈从师,学得满腹经纶。本为家族之翘楚,不幸英年早逝。其妻张氏,冰清玉洁,含辛茹苦,将胡世谟(例授国子监)、胡世烈、胡世斌(例授贡元加同知衔)三个儿子抚养成才,使祖上确立的“半耕半读、守而兼创”的家风一脉相承地延续下来。为了旌表张氏的操守和贡献,咸丰八年(1858年)十一月,经大清礼部题奏,皇帝恩准,为张氏立“节孝”石牌坊于原凤竹村长老寺水井路顶。

牌坊原部件

牌坊原部件

石牌坊被破坏的历史背景

1966年7月,“红卫兵”入村破“四旧”,石牌坊被推倒,文魁牌匾被砸烂,许多文物古迹遭到破坏,五幢联胡氏“半耕半读”家风中的“读”这一半也半道中落。此后牌坊许多部件散落遗失。 特别是其中一根长石柱的遗失尤为令人痛惜,因为没有人能记得这根石柱上镌刻的当时名人所赐的上联了。千柱易仿,一联难求——要修复石牌坊,这将是一个大问题。

散落各处的牌坊部件

散落各处的牌坊部件

最后时刻在地底挖出的遗失的石柱

筹备修复

公元2021年7月,以胡氏“克”、“昌”字辈为主的胡氏裔孙胡克振(南洋)、胡昌和等,筹备修复“节孝”牌坊,得到海内外族亲和多方朋友的响应和支持。唯一的难题就剩那一句上联了。于是凤竹村族人抱着侥幸的心理,专门雇请挖掘机在原址进行了一次掘地搜索,希望能在地下找到那一根长石柱,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闽兴福牌坊设计图

这期间以及数年前,凤竹村族人也在文友和网友中广泛征联,收集了热心朋友的多条好联,以备不时之需。最后时刻,在厂家闽兴福已经备好替代的石柱,却因感觉不管选用哪一拟句付刻都不够完美而犹疑不决延误进度时,如有神助般,在再一次临时起意为筑牢地基而深挖原址时,遗失的长石柱出乎意外地被挖到了,更令人兴奋的是无价的原联(“七十载茹荼冰霜并操”)珠还合浦,与下联(“千百年垂史日月争光”)完美地珠联璧合,避免了移花接木的尴尬,同时也使整个牌坊更加接近原貌地被修复。

牌坊原址修复图

修复后

现石牌坊已在原址修复落成,尽管原址周围已经面目全非。冥渺之中,似正应了胡家字行诗“永世思贤彦,克昌贻久远”的意蕴。如今,余生有限的克、昌等字辈族亲,时不我待地修复牌坊,不为评判节孝文化的是与非,只为能在遭破坏到几近荒芜的文化荒漠中,尽力抢救泰、永、世、思等辈先贤创造的灿烂的文化遗存于万一,让后辈通过这些遗迹对村史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冀望曾经照亮过古村落夜空的文化的光芒,继续泽被村庄的现在和未来。

特勒石以记。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