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情简介
2020年9月16日,张三入职某合作社,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
2022年8月21日,张三与合作社续签劳动合同,约定期限自2022年8月21日至2023年8月20日。之后,张三继续在合作社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
2023年11月26日,张三不再提供劳动并随后申请仲裁,要求合作社支付经济补偿、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
一审法院认为
张三于2023年11月26日不再提供劳动并随后申请仲裁主张经济补偿,一审法院认定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于当日解除。张三主张被合作社辞退,合作社主张张三自行离职,双方对各自主张提供的证据均不充分,一审法院推定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由合作社提出而与张三协商一致解除,故合作社应当支付张三经济补偿6404元×3.5=22414元。
合作社在张三劳动合同到期后,未及时续签但继续用工,应支付张三2023年9月21日至11月26日期间约2.25个月的第二倍工资6404元×2.25=14409元。
二审法院认为
劳动者未经用人单位同意,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终止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无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本案中,张三在2023年11月26日之前一直在合作社正常上班,11月26日没有到单位上班,次日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张三称合作社的法人曾在大会上用侮辱性的口吻针对张三,但未提交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合作社也不予认可,且该情形也不符合上述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因此,从现有证据来看,应当认定张三系主动离职,合作社无须向张三支付经济补偿。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按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约定,劳动合同期满后自动续延的,视为双方连续订立劳动合同。”
本案中,张三与合作社签订的劳动合同中载明“若劳动合同期满甲、乙双方实际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乙方继续在甲方提供工作义务的,且双方约定条款没有重大变化时,该合同可不重新签定,视作本合同顺延。”根据上述规定,张三与合作社签订的劳动合同期满后,张三继续在合作社工作,视为双方连续订立了劳动合同,不属于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形。因此,合作社无须向张三支付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
案号:(2024)苏01民终12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