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白石篆刻“石书堂”印鉴藏
侯永君
我院之所以名为“南京石书堂书画院”,源于院藏艺术大师齐白石(1863—1957)先生篆刻的一方“石书堂”印。
齐白石是中外闻名的艺术大师,其艺术成就广泛涵盖绘画、书法、篆刻等多个领域。
其篆刻造诣精深,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史称“齐派”。
“石书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源于民国藏家所藏历代金石、拓本、碑刻、玺印等,即所谓以吉金刻石为书之意。
“石书堂”印为齐白石先生典型印风中的典型代表。

众所周知,他将《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笔意融入到篆刻创作中,采用单刀直刻的技法,不做修饰,使作品呈现出纵横奇肆、狂放不羁的风格意趣。
“石书堂”印在篆法上运用线条的粗细变化,与刀法上轻重急缓相互映衬,充分体现了齐白石的艺术个性,是齐印作品中的佳作,弥足珍贵。
此印石作兰草福佛薄意,雕工精致,线条流畅有古意。
印石通灵洁净、晶莹温润,萝卜纹细密隐现,极似寿山田黄石,也具“温、润、细、结、凝、腻”六德。然而,其实为朝鲜黄冻,因解放前在上海入关销售,俗称“上海石”。

两种印石极为相似,就稀缺度而言,朝鲜黄冻的存世量远远低于田黄石。然而,因文化传承的因素,田黄石的商业价值则大于朝鲜黄冻。
两石之鉴别,方法有三:
(一)萝卜纹特征:
朝鲜黄冻石的萝卜纹极为细密,形状类似牛毛,且仅在印石的两侧可见,另外两侧则较为少见,这是由于该石质地不凝结所致。
(二)质地手感:
触摸印石时,朝鲜黄冻石在手中的感觉不如田黄石滑腻。田黄石以其温润细腻的质地而闻名,而朝鲜黄冻石在质地手感上与田黄石存在一定差异。
(三)石质硬度:
朝鲜黄冻石的石质相对较软,在篆刻过程中,刻下的石屑呈粉状,与田黄石受刀时的爽脆感截然不同。
齐白石大师篆刻“石书堂”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而印石本身的材质特征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印石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