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的导演饺子,是什么“馅”的?
我们今天要聊的人物可是一个相当特别的家伙,他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大家都叫他饺子。
他可不仅仅是这部大热国产动画的幕后英雄,更是一个从医生华丽转身为动画导演的传奇人物。
饺子,本名杨宇,曾经是在四川华西药学院的学生。
这样的背景是不是让你觉得很出乎意料?
他原本是学医的,将来要成为一名医生,穿着白大褂,对着病历,开着药方。
命运的齿轮在某个时刻悄悄发生了转动,这个本该在医疗行业发光发热的年轻人,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一条路。
这故事得从饺子的大学时代开始说起。
那时候,饺子的同学们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调试试管,做着各种化学实验。
而我们的主角呢,却经常窝在宿舍里,偷偷画着动画分镜头。
他心里有一团不安分的激情和创意,这些热情似乎和医学院的严肃氛围格格不入。
终于,他在某一天突然醒悟,比起给人开药方,他似乎更擅长给国漫开药方。
这一顿悟,成为了他“弃医从画”的起点,彻底改写了他的生活轨迹。
其实,饺子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最初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每一步都是一次迎接未知的战斗。
他把解剖图变成了动画分镜,把生理盐水当作渲染服务器,顶着压力和质疑,终于成为了今天的“饺导”,率领团队打造出令人惊艳的动画作品。
讲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我们不得不提到那口地道的椒盐普通话。
这个创意正是饺子的点子。
他在翻阅各种资料时发现,太乙真人的洞府位于川蜀之地,于是脑洞大开,决定让太乙真人说四川话。
俗话说:“神仙说普通话才奇怪嘛!
”这种地道的方言,不仅增加了角色的亲切感,也让观众捧腹大笑,觉得这个神仙更接地气。
当然,饺子的创新可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
影片中的许多元素都带有强烈的四川风情。
比如,青铜结界兽披上的三星堆皮肤,海底龙宫特效组在成都一边吃串串一边建模,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小细节,让观众感受到不一样的国漫风味。
最绝的是他把川剧变脸融入了3D动画中,这个惊喜创意让观众大开眼界。
在工作上,饺子有时候被称为“人间ETC”,因为他总是和团队保持良好的沟通。
尽管他的要求非常严格,甚至有点强迫症。
比如,他对百万妖族缠锁链乱舞的镜头总觉得不够震撼,直至折腾了一整年,才做出令人信服的“锁链华尔兹”。
这种执着背后是一种对于细节的疯狂投入。
在制作哪吒闹海这场戏时,他切实参与到了每一个波浪的修正和推敲中,最终呈现出了逼真、壮观的效果。
饺子不仅在幕后功劳卓著,他还亲自为影片中的土拨鼠配音。
这简直是为土拨鼠量身定制的哭声,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
说到工作态度,饺子的口号简直就是“拼命”。
他要求团队必须全力以赴,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极致,加固了他死磕派的名号。
特效镜头在他的指挥下,从最初的超过千个增加到将近两千个,每一帧都在追求完美。
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饺子对动画的热爱,不仅在于他的技术狂人形象,还在于他对本土文化和角色的深厚感情。
尽管曾考虑与国际团队合作,但最终他还是决定由中国团队独立承担这份任务。
这种坚持不仅体现了饺子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热爱,也为国漫的发展树立了标杆,获得了观众和业内的高度评价。
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对饺子的评价也非常高。
他认为,从医学到动画的转变需要很大的勇气,更重要的是,对动画的热爱。
饺子作为一个执着的艺术家,用他的努力和坚持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张艺谋还表示:“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认真与否,一目了然。
”
从这些细节里,我们能够看到,饺子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对动画的极致追求。
他的作品不仅在视觉和情感上打动了观众,还为国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饺子导演会带来更多惊喜和感动的作品。
他的创新精神、对细节的苛求,以及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必将继续为中国动画电影增添光彩。
饺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每个人都有可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