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射雕英雄传》影史武侠片票房冠军,他们是怎么敢吹的?
真的让我无语到笑出声来。
其实现如今的电影市场,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史上的所有成绩都可以刷新,但这次真的让人大跌眼镜。
这事儿让我不禁回想起,之前写《射雕英雄传》的时候,有个网友放话说,“今年春节档《射雕英雄传》票房根本排不上前三,过几天粉丝就要吹嘘它是影史武侠片票房冠军。
”我当时还觉得这不过是句玩笑,谁会当真呢?
结果今天就上线了!
网友们的洞察力,真是不容小觑。
当初在春节档上映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从一开始就明显无法与其他大片竞争,那些满怀期待的粉丝们,急急忙忙地给这部电影加上一堆前缀,试图为它增加光彩。
这种举动显得特别刻意,有点“饭圈化”的味道。
从某个角度讲,这也证明了《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基本是靠粉丝基础撑起来的,剧情和武打场面显得有点太敷衍了。
近年来,以金庸武侠小说为蓝本改编的影视剧,往往难逃口碑不佳的命运。
不仅如此,整个网络文学和影视行业,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武侠爆款作品。
很多人因此感叹,武侠片不再能够吸引年轻人,认为这种类型的作品早已失去了市场的宠爱。
从我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拍得实在太差了,尤其是武打戏份,简直就是差劲透顶。
其实,我对《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上映前还抱有不小的期待。
毕竟,导演是大名鼎鼎的徐克,要知道他可是拍过不少经典武侠片的导演,作品至今让人难以忘怀。
这次一看,徐克似乎也老了,他的电影开始被资本挟持,拍出了不少商业味十足的作品。
在这些导演中,张艺谋是最为典型的一个,曾经坚持艺术方向的老导演,现在为了“流量”,似乎也不顾及自身的名声。
武侠片的灵魂就在于武打戏,要能让观众感觉到拳拳到肉的真实情绪,带观众回到功夫大于特效的那个年代。
但在这部《射雕英雄传》中,武打戏份简直成了特效秀,看看那一招一式,郭靖和欧阳锋对打的场面,隔着几个大缸打来打去,完全没有肢体接触就能分出胜负,这简直让人大跌眼镜。
这种把传统武打拍成笑话的做法让我想到赵本山的《鹊刀门传奇》,虽然搞笑归搞笑,但比这精彩多了。
特效的广泛使用也彻底剥离了武侠片的内核,这样观众自然不会买账。
近年来,不论是大陆还是港台,很难再看到质量上乘的武侠影视作品。
相比曾经的武侠经典,现在的武侠片在质量上实在相差太远,难怪观众不买账。
更让人恼火的是,当票房表现不佳后,片方居然厚颜无耻地把责任推到年轻人身上,暗示是年轻人不懂得欣赏武侠片。
这简直是倒打一耙,明明是自己作品差劲,却要怪观众眼光不好。
实际上,武侠的魅力没有随着时间消失,反而在其他领域焕发了新的生机。
像《黑神话悟空》、《影之刃零》和《燕云十六声》这些游戏,只要带有武侠的风味和劲爆的武打场景,总是能够吸引大量年轻玩家,让他们如痴如醉。
赵本山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自己没能力就承认没能力,别总把锅甩给大环境,你才是破坏大环境的人。
”这句话简单直接,但一针见血。
武侠片拍不好,不在于观众的审美,而在于电影本身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其实观众对武侠片的期待依然很高,只是拍不好,就只能引发不满。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正是一个典型案例,虽然拿了个票房冠军的头衔,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尴尬的笑话。
这个标签无论华丽虚伪,都无法掩盖电影本身的缺陷,与其费力地去洗白,不如认真地制作出好的武侠片,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期待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