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球唯一的卫星,月球寄托了人们太多美好的祈愿,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移居”。
且不说嫦娥奔月这样古典浪漫的神话故事,就是到了近现代,科学界最大的心愿也是能够在月球上实现我们迈向宇宙的第一步。
虽然太阳系内还有其他更加合适的天体,但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大的天然优势。
不过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月球和其他天体一样没有大气层的保护,生态恶劣的程度让这些天体成为不毛之地,根本没有任何可以保障人类生活的物质条件。
"欲上青天揽明月”仿佛真的成了一个可望不可即的童话。
然而时间来到了2022年,先是“嫦娥五号”携带的月壤发现可以“光合氧气”,然后国际科学界又观察到月壤中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月球这个曾经被认为“只能挖出石头”的天体,忽然成为太空移民的热选。
最终,科学家们没有让我们失望。
就在两天前,也就是5月14日,科学界正式宣布已经在月壤中培育出了第一株“可食用蔬菜”。
从图片中看似乎是一株“芥菜”。
根据发表在《科学》杂志周刊上的文章说明,这株“太空蔬菜”是直接在月壤环境上成长起来的,仅仅添加了营养液和水分,结果在常温环境下月壤培育的植物真的可以正常生长。
只不过根据植物的长成情况分析,月壤的可培植潜力远不如地球原生土壤,正常的地球环境培育是很难长出可供食用的果实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基本的现实问题,那就是月球并没有足够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即便月壤可以培育植物那也只能在人类后期建造的实验室基地里,距离我们所想的大规模“月球改造”完全不是一回事。
从这个角度看月壤能够培植蔬菜,其科学研究的价值远远大于实用价值。
它给我们的启发和认知或许是将来生活在月球上的人,可以直接利用月球的本土资源实现自给自足。
验证月球拥有一个完美的生态链循环才是科学界从事相关研究的重点。
不过大家也不用灰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相信我们能够在月球上取得越来越多的成果。
迄今为止对月球粗浅“挖掘”和研究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启发,同时也告诉我们在浩瀚宇宙中可供人类生活的“宜居行星”绝对不在少数。
要知道,月球本身的环境在太阳系的“卫星群体”中连前十都排不上。
大名鼎鼎的“木卫二”可是被科学界认为“拥有生命”的摇篮卫星。
只要我们的科技不断进步,未来的太空有足够的惊喜等待我们发掘。
因此现在要说月球迎来了“大开发”时代还尚早。
人类科学的力量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已经让我们踏上了月球的表面,但是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跨出的那一步好像也没有继续向前。
各国科学界此前也都发出过呼吁让大家团结起来一起从事探月工程的研究,可惜至今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合作成果。
或许当全球科学家一起协作共同努力的时候,就是我们大规模踏上月球之旅的时候。
彼时这个陪伴了地球30多亿年的天体,将会迎来它的第一波客人。
未来的科学发展中心肯定是更多的探寻宇宙本身的奥秘,而不仅仅关注于人类自身,两者虽然不矛盾,但对前者的探索将会直接作用于我们的发展,科学界搞清楚孰轻孰重分列研究,才能事半功倍的取得我们想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