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文章试图梳理“强大货币”的内涵和特征,结合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挑战,分析人民币打造强大货币的优势和不足。并借鉴其他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相关经验,就如何将人民币建设成为“强大的货币”提出建议。
一、引言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202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六个强大”,明确了金融强国建设需同时具备的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为金融强国建设指明了实践路径。“强大的货币”位居金融强国六大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之首。人民币在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中更多发挥作用,既是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金融领域影响力的内在需求,又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所赋予的外部使命。
二、“强大的货币”的内涵和特征
关于“强大的货币”的内涵,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论。一般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被普遍作为结算和计价的货币,在国际金融交易中普遍被应用为投资和融资的货币,以及在各国跨国储备中广泛被接受为外汇储备的货币可以被认为是“强大的货币”。
“强大的货币”通常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 币值稳定。即货币对内和对外的购买力相对稳定,通货膨胀率长期处于温和水平,价格波动偏小。稳定币值的货币(购买力相对稳定)既能够更好地被用来作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的结算、计价和投融资货币,又能较好地发挥价值存储的功能,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使用。
2. 充裕的全球流动性。意味着货币可以轻松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易,从该货币的在岸和离岸金融市场中均可以方便地获得融资,该货币所在的金融市场具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以满足境外投资者的配置、储备和交易等需求。充裕的流动性往往也意味着货币较高的可得性和可兑换性。
3. 广泛的国际接受度。这通常与其发行国的经济规模、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以及金融市场的成熟度有关。通常,一国的产出体量和进出口贸易体量占全球的比重足够大,其货币才会更容易被他国所接受。有深度的金融市场和较好的货币可兑换性也是决定一国货币在海外接受度的重要因素。一个有深度、流动性强、监管透明的金融市场能更好地吸引国际投资者,并增加该国货币的国际需求。除了上述因素以外,货币的国际接受度也与一些区域的多边合作与相关协议有关。例如美元崛起并成为全球主导货币,除了与美国经济地位有关外,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规则体系的设立也对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拥有上述特征的货币,其发行国往往是一个健康、稳定且持续增长的大型经济体,拥有健全的法治体系和具有深度的金融市场,并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以及国际和区域货币合作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从国际化的现状与挑战看人民币的优势与不足
自从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正式启动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经历了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从三项基本功能的使用程度看,人民币的交易媒介功能发展相对较快,其次是价值储藏功能,最后是记账单位功能。2020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再度提速,双边本币结算成为亮点(表1)。
然而与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相比,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人民币交易媒介、记账单位两项货币职能的发展程度明显落后于中国的贸易地位。根据商务部的数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2023年中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在14%左右的较高水平,但在结算货币方面,人民币在SWIFT口径的国际支付份额仅为4%。计价货币方面,2022年全球国际债务约65%是美元债务,国际贷款约55%是美元贷款,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交易占全球交易额的80%~90%。而在储备货币方面,截至2023年四季度,IMF数据显示,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虽有所下降,但仍高达58.41%;而人民币占比位居第六,约为2.3%,远小于中国的经济规模在全球所占的比重。
表1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IMF,SWIFT,Chinn Frankel (2007),中金公司研究部
通过梳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可以看到,人民币成为“强大的货币”存在坚实的基础,在建成“强大的货币”的道路上存在许多有利条件。
首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优势是贸易规模庞大。贸易往来会自然催生贸易伙伴国对于人民币的交易和融资需求,这也让人民币有更多机会扮演贸易结算和计价货币的角色,人民币使用范围扩大也将是水到渠成的过程。目前我国央行已经与多个国家央行签署双边贸易互换协议,对应国家可以将人民币资金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便利本国企业或机构获取人民币融资,用于支付从中国的进口金额。使用人民币有利于规避使用第三方货币结算的风险,为贸易活动提供便利。如果区域国家能够直接将人民币作为贸易、金融投资活动的结算货币,则有利于节省交易步骤,降低交易成本,避免第三方汇率波动对贸易造成的负面影响,进一步促进区域内贸易与金融发展。
其次,中国产业链的提质升级也将是人民币成为“强大的货币”的有利条件之一。Tavlas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国家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更高,该国就在双边贸易中具备更强的议价能力,并更有能力推动贸易活动的本国货币计价。中国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领先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这为人民币在这类国家的更多使用创造了条件。笔者认为,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如果能够联合相关发展中国家构建区域产业链,提升在全球分工中所处的位置,则有望进一步推动中国产业提质升级。区域产业链的构建需要区域内国家和地区在产业内外形成较强的互补性。中国产业链的升级有助于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生产网络体系,形成“中国技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资源、劳动”禀赋的优势互补,从而推进人民币在相关产业链环节中的贸易计价、结算和投融资功能的运用。
第三,中国已经建成了一定规模的人民币跨境基础设施,包括跨境支付系统、与多国的货币互换额度、人民币清算合作安排、一定规模的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以及人民币与各主要货币的外汇直接交易安排。对于境内金融市场,也有QFII、股票和债券市场互联互通这样的跨境安排。依托这类基础设施,人民币境外获取与使用已变得更为便捷。相关基础设施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使得人民币能够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获得先手优势。
第四,国际环境变化提供的机会窗口。俄乌冲突加剧了全球贸易的碎片化,且美联储在此后的大幅加息和紧缩增加了不少国家的外部融资负担。这些变化也让不少发展中国家萌生了储备货币和外部融资货币多元化的念头。有些国家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以人民币作为区域主要的贸易、金融和储备货币。可见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人民币更多发挥主导作用不仅是“金融强国”的内在需求,也有全球货币体系改革等国际治理体系改革的外部需要。
当然,人民币距离建成“强大的货币”尚有不小的发展空间,不足之处体现在:跨境流动性尚不充裕,境内和离岸金融市场的深度和成熟度不够,境内金融机构欠缺全球经营和风险管理的能力和经验、汇率形成机制尚不完备、货币可兑换性不足等。
四、从日元和西德马克的经验看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由历史经验看,货币国际化的典型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实体贸易主导、金融配合的德国模式,另一种是金融主导的日本模式。日元和西德马克国际化的经验表明,一个货币成为强大的国际货币,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以贸易结算作为国际化开端,辅以金融市场和资本项目的改革,而西德马克的成功又与欧洲货币体系等区域货币体系的安排有直接的关系。笔者认为,相比日元的国际化,德国货币国际化模式更适合如今的中国。西德马克的国际化以强大的制造业为基础,以经常账户贸易往来为核心动能,依托欧洲经济一体化成果,借助币值稳定优势和资本管制逐渐使西德马克成为区域性的贸易结算和外汇干预货币。对于人民币而言,借鉴这些经验意味着我们仍然需要依托我国强大的国际贸易竞争力,以贸易结算和计价作为切入口。并辅以金融市场的稳慎改革与开放,并且积极参与区域多边货币合作,增强人民币在区域跨境投资和贸易活动中的使用。
五、打造“强大的货币”的相关建议
结合人民币的现状以及国际经验,要把人民币打造成为“强大的货币”,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是要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一个健康、可持续增长的经济是人民币成为“强大的货币”的基础。这需要我们宏观经济政策有效维持总需求稳定增长和价格稳定,从而支撑市场对于人民币价值的信心。
二是要以贸易和产业链为依托,稳慎推进人民币的境外使用,合理利用我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和产业链优势。通过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鼓励更多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使用人民币结算、计价和投融资。这包括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人民币,以及在双边和多边跨境金融活动中更广泛地使用人民币。
三是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措施包括:完善并提升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度与广度、扩大境内证券市场的开放、进一步推进双边或多边货币互换协议、推进人民币跨境清算与支付系统的建设与安排、开展人民币在岸和离岸外汇市场建设和相应风险管理产品的推广以及增强汇率、利率等宏观总量政策的透明度等。
四是要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多边合作,推进区域货币安排。西德马克国际化的成功得益于欧洲国家间的政治性制度安排,1979年3月创立的欧洲货币体系(EMS)推动西德马克成为区域关键货币,孕育了欧元。中国应积极探索并参与国际双边和多边货币合作框架,通过加强与贸易伙伴国家的金融合作,制度性地推广人民币的国际使用。
五是要人才培养、鼓励金融科技创新。加强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同时保持金融系统的活力和竞争力。积极探索依托央行数字货币桥等新技术的国际货币合作。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对人民币的跨境支付、结算、交易等环节做出创新性安排,以提升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最终提升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正在从单一的美元体系向多元体系过渡,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等全球事件都使得货币多元化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人民币建设成为“强大的货币”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民币国际化建立在中国经济长期稳健增长的基础上,需要在多个方面综合施策、久久为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币最终将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作者:李刘阳,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外汇研究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