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春节晚会临近尾声,节目主持人赵忠祥突然向现场观众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介绍出席当晚晚会的一位神秘嘉宾。
只见一位衣着朴素、头发花白,面露慈祥的女性站起来向全场观众挥手致意。
赵忠详用他那独具质感的声音说道:“她就是王光美同志”。
至此,久违的王光美同志又一次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全场响起了经久热烈的掌声。
这时的王光美已经是一位年逾68岁的老人,但仍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流畅。她向自己四十年前的老师致敬拜年,并向全国的教师拜年,祝他们身体健康。
王光美同志与幸福工程组委会其实,早在出现在电视屏幕里之前,王光美就已经默默开始了多年工作。
1983年,她曾携子女去湖南刘少奇的家乡出席刘少奇塑像落成仪式。在这个仪式上,她把珍藏的许多刘少奇的物品无偿捐献给了刘少奇纪念馆。
还数次与刘少奇的家属见面,并告诉他们要在本职岗位上安心工作,不要打着刘少奇同志的名声去向组织要求什么。
晚年的王光美同志,性格依旧温柔而坚强,大度而平和,以更加阳光的心态去对待他人。
后来,在全国妇联主席彭佩云的建议下,她担任了幸福工程组委会的第一任主任。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有8000万贫困人口,其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贫困母亲,她们中不少人生活在极度的贫困状态,没有足够的粮食,没有经济来源,更谈不上享受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基本社会福利。
她们大部分都生活在偏远山区、农村等地,当中80%以上是文盲,一半以上都患有各种妇科疾病。
王光美花甲之年,拖着病体四方奔走,为了筹到足够的款项,也变得“败家”,竟把母亲董洁如留给她作纪念的几十件文物拍卖掉,所得款项全部打入幸福工程。
为了筹款,王光美不顾惜自己刚做完手术的身体,坐在北京西单的商场门口,为往来行人顾客签字售书,子女们如何劝都劝不动她。
连彭佩云大姐都说,后悔让她担这么重的差使,本来想着能让她有个事情做,排遣一下寂寞,关键工作还是要交给上级部门妇联来做,谁知副业被王光美做成了主业,这倒让彭佩云始料未及。
该组织机构在全国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授权成立了幸福工程组委会或办公室,旨在帮助贫困母亲发展生产、勤劳致富;普及科学知识、转变思想观念;改善健康状况、提高身体素质。简称“治穷、治愚、治病”。
该幸福工程为改善处于困难中的女性做出了很大成绩。
王光美与李讷一家三口在工作之余,她的心里始终牵挂着一个人,那就是李讷,毛主席与江青的女儿。
李讷是毛泽东留在身边时间最长的子女,她与姐姐李敏的名字都是毛主席所起,取意“君子讷于言,敏于行”。
从解放前的西柏坡一直到解放后的中南海,毛主席与刘少奇两家人比邻而居十多年,两家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讷与刘少奇家的四子刘源玩得最好,李讷平时叫刘源小源源,而刘源也称李讷为姐姐,两个人的感情最深。
李讷一开始的婚姻生活并不太顺利,与第一任丈夫离婚后,自己带着儿子在北京东城某一处艰难生活了十多年。
王光美也经常去看她,鼓励她会好起来,李讷很感动。
后来,在毛主席卫士长李银桥夫妇的撮合下,李讷与同样担任过毛主席卫士的王景清进行了交往,后结为夫妻。
巧的是王景清曾经也担任过刘少奇同志的卫士,后来李讷才知道,在撮合她与王景清结婚这件事上,王光美也是出了力的,李讷夫妇更加感激也更加敬佩王光美。
担任中国红色文化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的王景清,可谓与李讷兴趣相投,切磋书法、看电影、听音乐,成为中国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之一。
王光美不仅亲手为李讷编织家庭,甚至有时去游泳或外出,还把毛主席的外孙带在身边,其乐融融。
时隔多年,两家人一张餐桌把酒言欢2004年,已经83岁的王光美忽然要求儿子刘源,邀请李敏、李讷两家人一起吃饭。
当李讷与李敏两家人一走进家门,看到前来迎接的刘源,“小源源”张口而出,此时的刘源已经50多岁,担任着解放军总后勤部副政委,是共和国的将军了。
面对李讷这一声“小源源”,他非常自然地应道:“李讷姐姐”,丝毫没有任何的违和感,仿佛又回到四十多年前的孩提时代,现场所有的人都感慨不已。
这一次,两位伟人的后代以及其遗孀相隔多年又一次团聚在一起了。
在席上,慈祥的王光美微笑着先站起来,向李敏李讷举杯:我老了,你们也不年轻了,要多多保重身体!席上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当时的气氛很感人,大家都笑着,互相致敬。
餐后,两家人坐在一起,谈过去将来,还互相打趣,亲若一家人。
李敏,李讷也衷心祝愿这位长者能够健健康康地活下去。
后来报纸上、网络上也刊登了两家人相聚一堂的消息。刘源将军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这次的聚会,“因为大家平时都很忙,能聚在一起很难得,也很高兴”。
昔人伤逝,两家人,同一家人聚会前后,王光美女士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曾多次入院治疗,身体极度虚弱,李敏、李讷也曾多次前去探望,看到王光美饱受病痛折磨,暗自心痛却毫无办法。
2006年10月13日凌晨3点,这个新中国历史最杰出的女性之一王光美,在北京305医院因肺部感染引起心脏衰竭,医治无效病逝,享年85岁。
十月二十一日上午九时,中国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青松翠柏环绕的水晶棺中安卧着王光美的遗体,她身披党旗,脸色安详。
周围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吊唁队伍,有国家领导人、有普通群众,更有生前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好友。大家都怀着悲痛的心情前来送最后一程。
在王光美女士的追悼会上,毛主席的后人悉数到场,儿媳邵华领着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李敏领着孔东梅,李讷也领着儿子王效芝都来了。
毛主席的后人全部站在灵堂前和刘少奇的后人一起接受往来亲友的吊唁,默默打理着一切。
在整个追悼会以及葬礼的繁琐工作中,有一个三十岁左右的青年人忙里忙外,引起大家的注意,他就是李讷的儿子,毛主席的外孙王效芝。
王效芝是李讷与前夫的儿子,原名徐小宁,在与前夫离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李讷一直带着徐小宁独自生活。李讷的身体不好,年幼的徐小宁早早地背起了家庭的重担,一边上学,还要一边照顾自己的母亲,所以小小年纪的他就学会照顾母亲,从小就养成了照顾人的习惯。
直到李讷后来与王景清走到一起,徐小宁才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
这时在母亲李讷的提议下,徐小宁改名为王效芝,芝,是毛主席的字“润芝”,寓义着超然智慧与高洁品德的意思。
追悼会期间,看到在灵堂前忙得不可开交的刘源将军,李讷强忍内心的悲痛,对自己的儿子王效芝说,你一定要帮刘源叔叔把事情打理好。
王效芝听从母亲的话,忙里忙外,悉心帮刘源处理王光美女士的葬礼及追悼会等一切事宜。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悼念的队伍依旧很长,看着人头攒动的悼念大厅,和王光美相识半个多世纪的北沙老人对记者说,“她用她的行为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她,值得这么多人前来送行”!
“去世后骨灰送到花明楼与丈夫刘少奇同志的骨灰袋合葬”是王光美女士生前的遗愿。
花明楼镇是刘少奇同志的故乡,王光美也与花明楼有着千丝万缕的情缘,她曾经长期在这里工作过,六次回花明楼做农村调查,为中央的农村工作提供了扎实的第一手资料。后来,她也常来此祭拜公婆、缅怀少奇、看望乡亲……
2003年11月24日刘少奇同志诞辰105周年纪念日当天,王光美女士虽然疾病缠身,但还是强撑病体最后一次回到湖南宁乡参加活动,话里话外表示出将来把自己的骨灰安放在这里的意愿,老人临终前,对子女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花明楼”。刘源听后顿时明白母亲的遗愿。
2007年元月15日,王光美女士的骨灰运回刘少奇家乡湖南宁乡花明楼,与刘少奇骨灰袋一起,“合葬”在刘少奇纪念馆里。夫妻二人就以这种方式团聚了。
整个过程,王效芝忙前忙后,把王光美女士所有的后事都打理得有条不紊,直到让王光美女士魂归故乡,他才松了一口气。
参考资料:
《刘少奇王光美夫妇将合葬于湖南宁乡》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