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建筑的时代烙印

构筑空间 2018-05-17 15:43:57

一场行进中的文化对话,联动城市生长中的参与者开展有关对产业、文化、创意、生态的多元化深度思考,着力打造一个可共享的创新性研发平台。

行  走  地  产

时代的繁花,开在那个时代最让人迷醉的建筑屋顶上;时间的积淀,带着建筑上面的灿烂花香迎面入我心。有多过去的记忆在脑中浮现,它们发生在那个时代或者华丽或者古朴或者奇妙的建筑之魂里。

  开疆拓土的气魄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是秦人开疆拓土的英勇气魄。嬴政坐镇咸阳宫,发出各种各样的政令与进军命令,咸阳宫的高大与威武气质也是嬴政和那个时代开辟疆土、保家卫国的秦军将士的象征。  

咸阳宫大殿底层建筑周围有回廊环绕,整座建筑结构紧凑,布局高下错落,主次分明,在使用和外观上均有较好效果,这正是嬴政心中所要建立的帝国秩序,高下错落自然会体现等级高低与秩序性,是嬴政心中所想的理想国家状态。

国人的眼界

随着汉帝国蒸蒸日上,未央宫渐渐变得华丽起来。透过文字的刻画,未央宫清香名贵的木兰栋椽,纹理雅致的杏木梁柱,贴敷有金箔的屋顶椽头,有金色花纹的门扉,玉饰的门面,雕刻着清秀典雅图案的回廊栏杆,殿前左为斜坡,金光闪闪的壁带,间以珍奇的玉石。前殿作为西汉一代大朝之地,其建筑之豪华为其它宫殿所莫及。

其实未央宫的渐渐华丽何尝不是当时人们心境的渐渐开阔呢?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仓廪充实,越来越多的人走出自己的家乡到长安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张骞在未央宫接受汉武帝通使西域的任务、霍去病在未央宫与汉武帝侃侃而谈,说出那句爱国话语:“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未央宫拥有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未央宫有中国最早的国家档案馆——石渠阁,大多数年轻人饱览群书,都是要进入这两个地方大展宏图。一切都是那样井然有序,正如苍穹之下的宏伟未央,代表着这个时代的缩影。

佛法与白马寺

摄摩腾与竺法兰的一次弘法之行怎么也不会想到会让佛教在东方生根。佛法在中土的传播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于不同知识体系和哲学范畴的包容与接纳。国家重新强盛,与西域的联系重新建立,各种文化、经济与政治沟通重新加强。蔡音和秦景作为汉帝国使臣,找寻西域“金人”的路上遇到的这两位高僧开启了中土佛法发展的大门。

白马寺殿阁在南北中轴线上,既有汉代井然有序风格同时在细节设计上保留佛家净地的特点,禅房和佛堂以及齐云塔整齐排列,依稀让人想起二位高僧在寺内译经的样子。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至此白马寺出现在了中国人的世界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第一次有了佛和禅意,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

开放和包容的盛世

贞观盛世、开元盛世,大唐让中国达到古代世界的巅峰,浩瀚星河中总有让人心灵震撼之感。作为最强大帝国的人民,开放大气充满自信成为那个时代人们精神层面的展示。

高大的殿堂,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是大明宫三大殿,正殿为含元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弘史二馆。在大明宫丹凤门南面,辟丹凤门大街,“置宫后,分诩善、永昌各为二坊”,“街广一百三十步,南北尽二坊之地,南抵永兴坊北门之东”。大明宫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建筑群,它与周围的娱乐坊室紧密联系,展现了大唐帝国与外界广泛地互联互通。

从另外一个层面看,那个时代人才辈出,很大原因是人们的自信与开放。大明宫监造梁孝仁在监造大明宫工程时有大画家阎立本的设计支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种兢兢业业又认真负责的态度支持下,大明宫最终成形。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是李白对于美人的想象,也是他对杨玉环的描述。大唐盛世中最闪耀的诗人李白写出了很多开放大气的诗歌,他思想之中的自信与骄傲是时代赋予他的,只有在一派强盛景象之中才会造就文化的繁盛。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喻之酒也

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直是宋代人们的追求。寄情山水的情感表达,鸟语花香的园林风物都深深刻在那个时代人们的脑海中。

徽宗皇帝脑中有了一幅绝美的山水图景。他大笔一挥,一个山清水秀香飘十里的皇家宫苑展现在世人面前,艮岳就是那个时代的锦绣梦园。艮岳以一山三峰的形状设计,突破了汉朝以来的传统营造模式,不再强调模仿真实山水。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让醉翁亭名扬天下,醉翁亭也成为“天下第一亭”。欧阳修在此地与友人畅谈山水、投壶饮酒,正有寄情山水的意味,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实例。可以想象文化的繁盛势必会让人们更多思考,宋代的文人们便将自身与自然联系到一起。

人和自然的相处方式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中国的每一个时代都通过各自时代的文化精神在回答,宋代的中国人给出的答案是要和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要将自身融入自然。艮岳之中药寮、田圃筑室、栈道、介亭、书馆和八仙馆屋隐于山川之间,像欧阳修一样在醉翁亭饮酒赋诗,每天听到的是鸟鸣、流水,看到的是山川、河湖和树木,这样真正达到了人回归自然的纯真状态。

庙堂江湖·忧民忧君亦忧民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登上了岳阳楼,发出了那个时代同样会有的呐喊。

宋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具有人文关怀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宋代人的一个特征;国家可欺,国家和民族精神光芒闪耀也是宋代人的特征。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既然与军事相关,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战争与国家、家园与国土。现在看到的岳阳楼,其基础是北宋重修的结果。斗拱结构对整个屋檐起到的支撑作用让人更加明白爱国的道理,国家就像屋檐,斗拱的结构就像那个时代的中国人,肩负起民族国家的重担。

实用性思想的体现

有元一代,极其重视实用科学,农业和水利灌溉设施、手工业以及建筑方面也是如此。那个时代人们似乎对风花雪月没有那么执着追求,对于和生活相关的内容反而被人们重视起来。元代统治者本身不是汉人,蒙古人对于自由和粗犷的元素极其推崇,因此事物的有用性则被视为判断该事物好坏的标准,在建筑方面的一个代表就是河南登封观星台。

观星台可以很好地观察星辰变化,对于农业有很大帮助,同时天文学也可以认识星辰排布,对于历法的制定也有很大促进作用。为了制定新的历法(后来由忽必烈封赐名为《授时历》),郭守敬和其他十四名天文学家在遍布元朝疆域的天文台进行了著名的“四海测验”,测定了夏至日的表影长度和昼、夜时间的长度,为修订历法提供了很多精确的数据。

登封天文台虽然不是元代建立的唯一一座天文台,但是却是保存完好的一座,可以想象郭守敬与他的同事们登上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的场景。天文台保留了元代的建筑特点:注重实用性。石圭用来度量日影长短﹐圭面刻有双股水道。水道南端有注水池﹐呈方形﹔北端有泄水池﹐呈长条形﹐泄水池东﹑西两头凿有泄水孔。池﹑渠底面﹐南高北低﹐注水后可自灌全渠﹐不用时水可排出。泄水池下部﹐有受水石座一方﹐为东西向长方形﹐其上亦刻有水槽一周。

等级思想与国家情怀

1422年三月的朱棣,略带激动地坐在奉天殿(即清时太和殿)龙椅上,马上就要进行的远征,让他既担忧又充满信心。他想让大明永远安定繁荣,但是免不了又要流血牺牲,这是苍穹赋予他的命运。十几年前,当自己在南京大殿宣布迁都北京时,同样也是赋予他的命运吧。北京宫殿开始在1406年破土动工。

对于能真正理解自己内心的蒯详,永乐皇帝对他予以重任,负责营建北京宫殿——紫禁城。北京宫殿的营建对于那个时代的大明来说至关重要——力量能够更偏向北方则会更有利于向蒙古投放兵力解决边患问题,更有利于整合全国力量。毫不夸张地来说,北京宫殿就是大明的命运。

那个时代的人虽然仍具有家国情怀,仍然爱国,但是更多的是忠君爱国的思想在支配着国人。蒯详知道建造北京宫殿的意义,同时他的思想更多地体现出对朱明王朝的忠诚,说到底还是一种忠君爱国的家国情怀,国家力量可以投放到内蒙草原,国家将有力量保证北方边境的安宁,最顶层的统治者还是大明地主阶级。

大殿沿着中轴线排列,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和元素仍然是等级的象征,左右均衡是艺术效果同时也是秩序的象征。

建筑具有的时代烙印,是每个时代留给后世的礼物。苍穹之内是命运,每个时代建筑的千姿百态正是那个时代赋予它的命运。这些建筑深深吸引后世的目光,让后世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存在价值,也许会惊艳,也许会叹息。每一幢建筑和它背后的时代烙印都是民族的记忆,也是灵魂深处的民族基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 END -

行  走  地  产

关于中国当代城市生长的记录与研究

0 阅读:9